问完这5个问题,你肯定能写出一篇文章
基本上不管写的好不好,每天我都会写点什么。
有 3 个目的:
1,把脑子倒空
人每天都会有很多想法,有些你不说出来,不写出来可能就自己消失了。
无论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接收,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信息。
把脑子里的信息,重新用自己语言表述一遍,才算把大脑掏空,这样才有利于你继续接收信息。
不然大脑就处于一直装填信息的状态,很容易感觉脑子晕乎乎,每天清空大脑,有利于睡眠。
2,倒闭自己思考
人在工作的时候,其实思考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在重复和做题。
每天做的流程差不多,很快就会进入自动状态,要做的事都是安排好的,没有什么特别多的主动性。
在这个情况下,人启动的大部分都是过去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并没有真正去思考。
写文章,就是把零散思考,通过线性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会倒逼你去思考。
3,保持笔感
我一直说,写作是个手艺,就像做菜,理发,差不多,用的越多越熟练。
想要写作顺畅,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写,基本上厉害的作家,都有每天写的习惯。
写作就是把思路变成文字的过程,当你的思考和文字表达一致时,你写作起来就会无比顺畅。
而想要得到这个结果,就是依靠大量使用,每天写保持笔感。
好处说了这么多,自己也想写,但是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有深度,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如何写出一篇有思考观点的文章。
01
最近有什么特别想分享的事儿,或者是一个观点?
写作就是分享自己的思考,一个让你兴奋的故事,一个令你信服的观点,如果能把想分享的东西提炼成一句话,事情就成了。
比如,我今天就写,如何写出一篇文章?
我只要把这个逻辑理顺了,根据自己的写作步骤,分别总结出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就可以了。
然后,在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解释阐述清晰。
比如,如何写出一篇文章,我手写我心,我怎么思考的,只要把思考过程写出来就是一篇文章。
02
这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你觉得有价值?
现在网上,明显输出大于吸收,好东西太多了,写作的人比看的都多。
这个时候,哪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哪些反复重复的理论,就不要再拿出来了。
一定是你有了新的看法,能提供一种新的认知,给出一个新的角度。
这件事对读者有什么帮助,能解决大家什么样的问题?
今天写的,就是为了解决写作问题,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怎么写的有观点深度问题。
每一篇,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基本上看完一篇文章,什么都记不住,只能有个模糊的印象。
有明确的观点,更容易让读者记住。
03
知道了这个观点,有哪些概念需要解释?
你要分享一个观点,最起码要让读者理解,怎么把这件事,这个观点讲清楚呢?
解释好一个观点,无非是两个方式:举例子和做类比。
因为记忆是一个联想过程,我们没法记忆和理解新概念,只能不断用过去的概念链接它们。
举个例子:
今天我骑车去公司,路上听导航说,我骑了4公里,我对4公里没有概念,他接着又说了一句,相当于环绕故宫一圈。
这样我就有点印象了,通过类比的方式,让你跟熟悉的内容产生联想,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这就是举例。
04
如果我接受这个观念,该如何去做呢?
如果读者接受了你的想法,甚至想自己做一做,那么操作方法是什么呢?
说明白一个道理,让读者理解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告诉别人,你这个道理有什么价值,能解决那些问题,该如何使用等等。
可以使用案例,用自己的理解加以复述,当然不一定所有的文章都有操作方法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受篇幅限制并不会写。
更多文章其实写不出来,玩概念都简单,怎么做是很难的部分。
说一套有道理的理论简单,随便找一本书都可以做到,问题是要落地,这个理论能用在哪里,怎么用?
05
你思考出的观点是什么?
作为初学者,最好清晰地讲出来。
可以是一个建议,一个观点,甚至是一个请求。
只要能老老实实回答了以上这五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有100字左右的口述回答。
把答案全部罗列在纸上,稍加编撰,一篇文章大框架也就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改。
改掉用词错误、词不达意等问题,做到准确;暂时脱离作者身份,或请别人读一读,看传达是不是到位;
最后再排版文章、润色词句,甚至配上图片。
这样,这篇文章基本就完成了。
06
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
当然,你听了这些依然有可能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写不下去,那怎么办呢?
如果你不知道写什么,就转述别人的好观点,或者选择系列主题。
比如说“拆解20个名人成功之路”,“讲20部豆瓣高分电影”都是很好的选题。
记得写你最有表达欲的东西。
如果你写不下去,就先列出大纲,然后寻找资料,把所有的素材堆在一个文档里面,最后一个个板块拼接,用编辑的方式写作,不要企图一气呵成。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观点,哪怕固执的偏见都比平庸的和稀泥好。
要知道,在一个很多知识都能在网上找到的时代,人们更期待听到你的观点。
开始可以做一个复述者,慢慢变成一个独立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