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小城几千人,整天来中国贩货,为何依旧破破烂烂?
对于蒙古,中国游客有两个地方相对熟悉,一个是首都乌兰巴托,一个是边境小城扎门乌德。扎门乌德距离中国的二连浩特直线距离4.5公里,距离乌兰巴托直线距离550公里。
扎门乌德是个县级市,下设两个村,我国驻扎门乌德的总领事馆就在苏鲁德村。
虽然整个城市人口不足1万人,但行政区划面积为460平方公里,和我们的大合肥建成区面积一模一样(不含肥东、肥西县城),合肥人口达到了936万。
蒙古人很聪明,他们地下资源丰富,但工业体系不健全,特别是轻工业不发达,由于背靠中国巨大产能,商品物美价廉,因此就直接买,而不是自己生产了。
还是在2004年,蒙古就在扎门乌德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如今,扎门乌德国际自由特区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达83%,贸易区进出口量占蒙古进口量的80%及总出口量的35%左右。
如今,扎门乌德最主要的产业就是商贸,几乎家家户户做生意。每天一早,从扎门乌德到二连浩特的公路上,是排成长队的进货二手皮卡车。从二连买,运到扎门乌德,再卖到蒙古全国,这就是扎门乌德的跨境商人。
二连浩特有个义乌商贸城,大门口左右两个名称,一边是汉字,一边是咱也看不明白的文字,当地朋友介绍,这是西里尔蒙古文,专门给扎门乌德来的商贩看的。
这是个批发市场,本以为边境线上的商品是最潮流的,但大跌眼镜,商品无论款式还是种类,像极了我们2000年以前的模样。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那些女士们的购物热情。导游告诉我们,她们是蒙古商贩,从扎门乌德来的,一早过境,下午回国,把购买的商品装上等待在扎门乌德火车站的长途客车,发往蒙古各地。
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特点:来跨境购物的蒙古人,普遍都是妇女,并且是人高马大、已婚的妇女,而离开的时候,基本都选择用黑色的塑料袋装商品。
她们似乎很会打价,大嗓门,说蒙语,偶尔蹦出几个中国词。朋友介绍说,在这里经商的很多是蒙古族人,他们和扎门乌德商贩同宗同族,沟通起来没有障碍。
如同扎门乌德人喜欢二连一样,中国人也喜欢扎门乌德的,只不过不是购物,而是旅游。从二连到扎门乌德一日游非常方便,提前一天给旅行社打招呼就可以。一般上午九点去,下午五点左右回来。
穿过那座像80年代供销社的蒙古边检站,中巴车开了十几分钟就进了扎门乌德市,并且是市中心,扑面而来的是简陋,和印象中的大型商贸边境城市差了许多。
整个城区不大,也就八九平方公里的样子,最好的建筑就是那座欧式风格浓郁的火车站,据说是为了迎合中国游客建设的。其他景点就是苏和巴托纪念碑、小甘单寺、百货商店、蒙古包群了。
百货商店门外,居然有烤羊肉串的,用汉字写着每串10元,看来这就是专门为中国游客准备的。看着那足足有二两肉的大块,很有感觉。
市区只有一条主干道,据说还是咱们帮助修建的。其他住宅和矮小的楼房,就散落在沙土地上。
在小甘单寺,寺庙似乎刚刚被粉刷过,还算鲜亮,但地面没有经过硬化,人们常聚集的两排转经筒下,刻意铺了可怜的几排混凝土砖块。寺庙很小,小的似乎只能种一棵树,关键是这树没几片叶子,没精打采的,应该是从其他地方移植过来的。
我们是上午近11点左右到的,街头的行人并不多,他们体型不高,但大都是胖子,罗圈腿,皮肤黝黑。偶尔身边经过几个人,浓浓的烈酒味道扑面而来,看得出,这个点,他们已经酒足饭饱了。或者说,这就是人家的早餐酒。
有钱为什么不发展市政,提升市民素质呢?我们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