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对慢性肝炎 高血压有用
李时珍曰“紫草,味甘咸而气寒”,善清血分之热,能行血滞,凉血热,泻热毒,为凉血活血解毒之要药。
一、用紫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活动性肝炎)的病理特点,大多为“湿热毒瘀”,“瘀热”是其病理核心。
“瘀热”日久,既可伤阴损阳,又可耗气伤血,进而使病情迁延反复,逐渐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瘀热”得清,不仅可以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可以阻断病势向深层发展。
肝病瘀热证的证候表现,为面色晦滞,肝肿大或肝脾均肿大,或有黄疸,肝区闷痛,或痛如针刺,低热烦躁,小便赤,或大便不畅,口苦口干口黏,舌质红暗,舌苔黄腻,脉弦。
血化验检查,往往显示肝功损害比较明显。
紫草既行血滞,又可泻热毒,同时还具有通水道、导大便和治五疸的综合作用。因此它对肝病瘀热证有较强的针对性。
体外实验亦证明,紫草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对肝病伴有出血倾向者,如齿衄、肌衄、鼻衄等,用之可起到泻热、凉血、止血的效果。
肝硬化伴腹水,出现瘀、热、水互结者,紫草也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可收散瘀、泻热、利水、通便之效。
紫草用于慢性肝病瘀热证,常与丹皮、赤芍、山楂、虎杖、败酱草、苦参、柴胡、郁金配合组成基础方,然后根据兼夹症进行辨证施治。
二、紫草除用于慢性肝炎外,也可用于高血压病具有肝经瘀热证候者。
证见血压升高,面目红赤,头晕目眩,烦热失眠,大便燥结,小便赤热,舌质红暗,舌下静脉粗紫扩张延伸,脉弦或数。
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血液处于黏稠凝聚状态。
此类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如用清肝、平肝、泻火的常法,往往降压效果不佳,这是因为患者的肝阳亢逆,是由于肝经瘀热,化火上冲所致,“瘀热”为其病之本,肝阳亢逆,是其病之标。“瘀热”清则亢逆自平。
对于肝经瘀热证所致的高血压,我常以紫草30g,丹皮15g,赤芍20g,草决明30g,地龙15g,生栀子10g,川牛膝20g等作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每能收标本两清之效。
三、治肝病和其他内科杂证,均用老紫草,取其质厚力大,直入血分。
紫草内服用量,一般为30g,大剂量可达50g。由于紫草具有寒滑之性,易导致腹泻,对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