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价格涨了需求没起来,黑电市场在两难中负重前行
在OLED电视推广多年,迟迟无法在一线市场上形成对液晶电视的取代,在激光电视主战场只是75吋以上大屏市场时,今年突然走热的MINILED电视,又能否在液晶面板全线涨价、奥运会欧洲杯等体育赛事全面来袭的背景下,撬动一轮彩电消费的新浪潮?
孔余||撰稿
2021年开局以来,一线彩电市场最大的新闻,仍然不是消费的逆势增长实现了全面反弹,而是面板的持续涨价带来了大量厂商的经营负重前行。
甚至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深耕彩电产业几十年的巨头海信、还是进军彩电业没有几年的华为,如今都已经不满足于家庭客厅大屏市场的争夺,而是希望在商业赛道上抢夺各种显示屏的商业机会,比如办公会议屏、教育触控屏、广告交互屏、电视游戏屏等等。
不过聚焦到家庭消费市场上,当前众多彩电厂商可以说是“两难中负重前行”:一方面,即将到来的欧洲杯、奥运会等全球性体育赛事等利好,显然会带动一轮大屏消费的增长;同时,面对成本不断上涨的液晶面板价格倒逼原有的低价格竞争失灵,导致所有企业都开始放弃单一的低价拼杀,而是探索更多的新显示技术和产品的比拼,但是路径和手段并不清楚。
另一方面,则是整个彩电市场的家庭消费需求量,逐年下滑趋势已经确立,短期来看即便有一定反弹。但在消费习惯快速转移,用户娱乐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想依靠显示屏技术的创新、功能和场景的丰富,再来重整彩电市场的消费反弹,投入产出比的价值和收益会很小。最终,只能维持彩电消费市场规模在一定通道内调整和优化,重返过去显然是错误的方向。
在这一通道中,今年以来各个彩电企业的市场动作显然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局面。一是,以MINILED为代表的新产品受到三星、海信等中外巨头的认同,虽然索尼还在坚守着OLED电视的创新,但MINILED电视还是吸引了包括创维、TCL们的再次重点押宝,大家共同的认知是:这一产品通过背光分区技术的细分,提升传统液晶电视的画质效果,甚至部分指标还能超过OLED电视,既可以延长液晶电视的市场寿命,还可以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成为中高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以智慧屏为基础的电视智能化和场景化落地,成为家庭智慧控制中心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但用户的体验和价值还需要提升与探索。从当年华为、荣耀智慧屏相继发布智慧屏之后,包括长虹、小米、康佳、TCL、创维等一大批企业纷纷跟进推出各自的智慧屏,并以此撬动对家中所有智能家电的管控。但是,在缺乏统一标准和协议之下,目前的智慧屏还只是彩电企业卖货的一个概念和趋势,没有成为用户的主动选择。
不过,无论是在从去年的激光电视一枝独秀,还是今年以来的MINILED电视异军突起,或是智慧屏撬动的电视在家庭电视功能和价值的重构,所有这些中外彩电巨头的创新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无论是显示技术的变化,还是使用功能和体验场景的创新,对于用户来说,作为高清显示屏的电视机,或是家庭智慧控制中心的智慧屏,带来的价值有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甚至没带给用户更多的惊喜。如果解决不了用户需求的重构与再造,再多的显示技术创新和智慧屏功能场景突破,都只是“水中月和镜中花”。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众多的彩电经销商们,无论是京东、天猫,还是苏宁、国美,以及数以万计的家电经销商们,如果还在拿10年前,5年前,甚至3年前的功能卖点在卖电视。那么用户为什么还要去选择。至少各类打着激光电视旗号的投影产品,还有一个随身可携带、可移动、无屏等差异化优势,那么其它的电视或智慧屏显性的价值又在哪里?彩电企业真需要深度的思考去定义新的产品,而不是满足于显示技术创新的孤芳自赏。毕竟,对于用户来说,除了关心价格也关心功能和意外惊喜等小确幸。
所以当今年越来越多的旋转屏电视登上各大展会主场,当各种社交电视、抖音电视、触屏电视开始进入家用渠道销售,这真的是彩电企业的创新突破方向吗?在整体需求仍然不畅的背景下,面对越来越挑剔的用户,以及不断高企的液晶面板成本,左右为难的彩电企业虽然短期内可以通过囤屏赚点钱,但卖不动货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