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观“汗”知“四虚”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无力。眼下,随着气温的提升,疲惫懒动又成了很多人常见的状况,这可能不是天气原因,或许是“虚症上身”。而中医中的虚证有很多种,应该怎样辨别,怎样治疗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生龙活虎的你,是不是出汗越来越多?是不是常出冷汗?会不会睡觉也盗汗?在中医里,汗,就是身体的“雨”,出汗的症状就是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夏季来临,人人都会出汗,下面让我们从出汗的表象,窥一窥身体的健康吧!

常常出冷汗 或许是阳虚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出一身冷汗;或者感冒发烧了,出汗有时也是冰冷的?汗来源于身体,应该和身体的温度一致才对。可为什么生活中常常出现“出冷汗”现象?古书记载:大惊大恐大惧,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这句话的意思是,受到惊吓后,人的阳气就会突然消失,导致冷汗出现。而这就是阳虚。除了这些特殊情况,有一类人是但凡出汗都是冷汗,这就是身体的健康出现问题了。

现在阳虚的人很多,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夏天长期开空调,常食雪糕、凉茶、冰镇饮料,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等都会引起阳虚。”他说,阳虚也有不同的类型,心肝脾肺肾五脏都会出现阳虚,不同部位的阳虚的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但是,在食疗和运动方面,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比如:不宜选择剧烈的运动,应视自身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常用补阳的食物有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等。

一活动就出汗 小心是气虚

很多老年人体验过气虚的感觉,一爬楼梯就气喘。不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老龄化”了,常常跑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气虚对我们的健康,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不知不觉就把我们的健康给“烫”死了。

在中医中,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属于人体精气的范畴,而人体的精气藏于五脏。如果气虚了,就会导致身体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只要一活动就出汗,就要小心了,可能是气虚的表现。”张樟说,除此之外,疲乏无力、腰膝酸软、精神不振也是阴虚的症状,“这些症状和现在所说的'亚健康’比较相像”。

在食物上,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出汗后脸发白 是否是血虚

在中医“四虚”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血虚了。血虚是血液生成不足或者是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表现。女性比较常见,因为月经会导致长期缺血,血虚的人症状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如果出汗后脸色发白,可能就是血虚导致的。”张樟说,这是脏腑失去血液的濡养的结果。

血虚应该怎么治疗呢?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运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在平时饮食时,可以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盗汗常常有 阴虚要赶走

入睡后出汗,醒来即止。叫盗汗。盗汗多因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所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食疗调养,可有效缓解盗汗。但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由于阳气偏亢,不宜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也要避免在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

人体阴虚,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运动时易出现口渴干燥、面色潮红、小便少等反应,入睡后容易出现盗汗的现象,最好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或练习“六字诀”中的“嘘”字功,以涵养肝气。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阴虚体质的人大多消瘦,易上火、皮肤干。皮肤干燥者,可多游泳,能够滋润肌肤,减少皮肤瘙痒,但不宜桑拿。

另外,夜晚是养护阴气最好的时候,但不要以为晚上补阴是要吃东西,所谓夜晚养阴,实为提倡晚上静养,也就是说,睡好是最重要的。

中医四虚的药物选择,虚证名 症状及特点原因及所吃药物宜食食品

气虚,脾气虚:气短懒言、倦怠无力、饮食不振;肺气虚:气息不能续接,说话声音低弱,易出虚汗,劳动则喘促 劳倦内伤或重病、久病后元气不足。

补中益气丸(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补益资生丸(补气健脾,开胃进食);

参苓白术丸(补气健脾,调中止泻) 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等。

血虚,面色发黄、口唇发白、头晕、耳鸣、失眠等,主要由于久病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所致。

人参归脾丸(补养气血、健脾安神);

内补养荣丸(补气养血) 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等

阳虚,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口唇色淡、口淡无味,机体阳气不足,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 金匮肾气丸、全鹿丸、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

阴虚,身体消瘦、咽干口燥、腰酸腿软,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 。

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甲鱼、燕窝、百合、鸭肉等。

每个人都会出汗,从出汗量的多少,出汗后的身体状况等,可以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自查。

(0)

相关推荐

  • “气血阴阳”“四虚”简单判断1、气虚:无...

    "气血阴阳""四虚"简单判断 1.气虚:无精打采,气虚的人容易情绪低,爱"葛优躺",可用黄芪泡水,四君子汤 2.血虚:不爱动,血虚的人容易头 ...

  • 【人体四虚,各有不同特征,看看你是哪一种...

    [人体四虚,各有不同特征,看看你是哪一种虚?]   1.懒--说明你气虚,气虚则无力  气虚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懒",声微气短,劳则加剧,容易出汗 调理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 丸. ...

  •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老张 已关注 老中医:4张图教你分清楚什么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自己照着对就可以了

  • 1分钟轻松分辨“四虚”之症

    ∵i四虚"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虚无力.血虚白.阴虚干.阳虚冷 1.气虚:四肢无力.蹲下去站起来易头晕.少气懒言, 气虚补气,四君子丸,黄芪泡水 2.血虚:唇舌发白.肢体麻木,因脑部供 ...

  • 夏季这样艾灸,能改善身体四虚!

    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说,人体内的正气足,抵抗力就强 ,不易生病.正气弱,身体抵抗力就差,容易受阴邪入侵,必定会虚弱,常常会引起四虚:气虚.血虚 ...

  • 自测出汗中医观“汗”知“四虚”

    很多人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动弹就会出汗越来越多,在中医里,汗,就是身体的"雨",出汗的症状就是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下面让我们从出汗的表象,窥一窥身体的健 ...

  • 观汗知病

    慧福生命文化 今天 师说:热不出汗,冷不打颤,三年就把马克思见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 ...

  • 【观“汗”知健康,6部位出汗需注意】夏天...

    [观"汗"知健康,6部位出汗需注意] 夏天快到了,你是否经常不运动也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中医从出汗部位可以大致判断出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 今天给大家整理出了部分辨别方法及建 ...

  • 手脚心发热,总感觉烦躁,是什么原因?中医教你调理“四虚”

    导语:和很多动辄手脚冰凉,浑身阴冷的人群相反,有的人经常浑身燥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手足心温度奇高,还伴有心烦意乱,情绪波动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积食过多,湿热上火导致的,其实不然,出现此类情况,多是因 ...

  • 辨证绝招:观汗知病!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故<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 ...

  • 我和爷爷学中医——观舌知健康(一)

    "你知道舌诊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吗?"爷爷指着白板上的舌象图片问我.那一阵我刚跟爷爷学中医,爷爷最先教我的诊断方法就是舌诊,他说舌诊是最好学.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诊病技能,对于一名中医医生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22) 四虚有何调理方? 久病必虚、久虚必病如何补?

    看曾奶奶频道 ,选择曾氏调养堂治未病,让天下无病!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22)四虚有何调理方? 久病必虚.久虚必病如何补? 有个博友问:常言道'久病必虚,久虚必病',这个说出了中医关于虚与病之间的关系 ...

  • 中医望诊:观眉毛知寿命

    为了美观很多人都有画眉的习惯,殊不知,眉毛不仅会影响美观,也会体现身体的健康.古方中医药报介绍,眉毛也是望诊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观察眉毛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眉毛就可预知寿 ...

  • 大便竟能反映身体健康状况!中医教你观大便知健康

    大便竟能反映身体健康状况!中医教你观大便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