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苇,那湖,那寨……
1
倘若有一个地方芦苇摇荡、湖水澄澈、石寨苍老,就必然会被人惦念。镇平县老庄镇境内,有一座山,叫苇湖山,山中有一个地方苇湖寨,被我和文友们惦念了很长时间。七月份,曹向辉问:“咱们啥时候去苇湖山?”我说:“雨季去可能会遇到山洪或山体滑坡。”九月份,梁铁牛说:“咱们去苇湖寨吧!”我说:“刚开学,公务缠身,实在抽不出身来。”十一月份,我和曹向辉说:“咱们去苇湖山吧!”梁铁牛说:“再不去,苇湖山就秃顶了!”
确定了行期,梁铁牛便开始在微信群里谋划着,谁来当向导?午餐咋安排?开几辆车?并通过畅想写了一首小诗。出发前的那天深夜,梁铁牛的岳母大腿骨折,不得不放弃了苇湖山之约,也许这就是定数,冥冥之中注定的是他和这次苇湖寨之行无缘。
我们一行十人带着遗憾驾车前往,在文友张向英的引领下,将车停在了山腰,那里有几间破败的瓦房,一棵苍老的皂角树,两块半分地左右的稻田。主人是一位老翁,坐在那里劈了一些竹篾,准备扎竹扫帚。经过攀谈,得知他已有七十五岁高寿,一位文友感叹起来,说:“官大不大不重要,钱多不多也不重要,能不能像老人一样高寿才重要!”
2
一条蚰蜒小路,铺满了落叶,踩上去扑嚓扑嚓作响。山路两旁长满了桦栎树,它们正在凉风中删繁就简,路边时不时闪现出一丛野菊花,它们正在冬天的怀抱里标新立异。在一块巨石边小憩,一位文友说:“如果把这块石头掏空,就是一座石屋,住在里面,就是石中之仙!”我说:“你若想成仙,就留在这儿凿石为屋吧!我们要去苇湖寨,去那里当寨主呢!”
拄杖而行,伴着喘息的是一身微汗,偶尔能听到某位文友因脚底打滑发出的惊呼。曹向辉说:“如果是端午节后爬苇湖山,就有可能遇到很可怕的蟒蛇。”我看了她一眼,想笑却又不敢笑,担心她看穿我心里想说的话:“你该不会是蟒蛇变的吧?到了寨中,如果有酒还有雄黄,我就检验一下你的前世是不是一条蛇!”
继续踩着枯叶,小心翼翼地在山径上走着,前边的文友惊叫起来:“快看,芦苇荡!”落在最后面的三四个女文友跑过来,只看了一眼,便叫喊着:芦花,芦花,这么多的芦花!
大家争相拍照的时候,我说:“初冬登高,道阻且长。苇湖寨中,蒹葭苍苍。”
一位文友望着与芦花相衬的竹林,说:“芦花的白,和文友白长新的白是一样的;竹林的翠,和文友曹向辉的辉是一样的。”
另一位文友问:苇湖寨的湖呢?
文友们议论起来,说:“那些开着芦花的地方就是湖,这叫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蹲在溪边洗手的一位文友说:“喏,这就是湖,盛夏的时候,这儿是一片湖,初冬的时候,就是一道溪流,这叫夏肥冬瘦。”
我问:“苇湖寨的寨呢?”
文友李浩雨回过身,指着一断半截石墙说:“看,那就是寨。”
我说:“湖也好,寨也罢,都比不过芦苇,春来一身绿,秋去一头霜,年年繁茂,岁岁顽强。”
白长新说:“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代又一代人,比不上湖,比不上寨,更比不过芦苇!”
3
前行约五十步,看到一棵柿子树,树顶残存着一二十个火晶柿。读过李雪峰的《蹲在民俗里的村庄》,知道那些柿子是柿子树的主人留给过冬的风老鸹的,这是山里的民俗。
众人被柿子招引着,停在树下不走了,凝视着柿子闪耀出来那种亮堂堂的红。我脱掉外套爬上树,文友李浩雨递给我一根长竹竿,我用竹竿夹了几个柿子,问:“谁先尝尝这些柿子是涩是甜?”曹向辉争先恐后地说:“我先尝!”我打趣她说:“谁先尝谁是风老鸹!”曹向辉指了指树上的我,说:“大伙儿快看,黑衣,黑裤,黑鞋,这才是风老鸹呢!”
我捂住了嘴,害怕心里的话蹦出来:“在这儿当一只风老鸹也行,随便找一棵树就可以安家,这儿有云有水有芦花,为啥不在这儿当一只风老鸹?”
不远处有一户人家,女主人是张向英的妗奶。稍作寒喧后,我们去菜地里拔了两根萝卜,挖了四五根胡萝卜,薅了一棵白菜,摘了一把朝天椒,自己动手用土灶柴锅做了十来碗三丁捞面。李浩雨掌厨的时候说:“我担心自己厨艺不好,害怕文友们吃不好!”我说:“放心吧,走了这么远的山路,大伙儿早就饿了,吃啥都香!”
坐在院中的木桌边吃饭的时候,白长新说:“我自已酿了些啤酒,从南阳带过来了,就放在车里,真后悔没带到山上来!”我没假思索就说:“哎呀,如果有酒,还有雄黄,我就可以……”白长新问:“你就可以做啥?”我笑起来了,摇了摇头,说:“是啊,我就可以做啥呀?唉,忘了,忘了……”
午饭后,女主人赶着一群山羊朝山林里去了,我们成了这里的主人。我说:“高士之雅,雅在云水边垂钓,古松下对弈。我辈附庸风雅也只是山中闲坐,院中论诗。”
张向英说,我有诗一首:莫道秋深万物衰,层林尽染胜花开。云高不碍南飞雁,山静偏招隐士来。
白长新说,我也有诗一首:几多归璞趣,正伴苇花扬。秋去云无影,冬来菊已黄。举眸千岭秀,回首一湖茫。但惜清清水,还君诗意长。
我说我无诗,但有一段话:此地三餐都有炊烟,那些炊烟袅袅而起,化作白云。这里代代有人放羊,那些羊群时聚时散,飘移不定,每一群羊都宛若一团白云。此处苇生水畔,年年秋冬时节芦花似雪,不是白云胜似白云。这里才是真真正正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才是真真正正的家在白云生处。
下山后,众文友回望着暮色苍茫中的苇湖山,禁不住慨叹起来:那苇,那湖,那寨……
作者影像:
作者简介:
郭成志,男,生于1977年,河南省镇平县人,任教于镇平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抚梦而歌》《长满青苔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