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价值预期
大学新生刚入学时,学校到处是社团招新的宣传单或横幅,创意十足的招新标语吸引着你停下脚步来……就这样许多新生很快就加入了社团。但是大学社团又存在这样一个怪象:大一积极入团,大二消极驻团,大三、大四积极退团,形成了流水线式的“风景”。既然如此,大学生还有必要加入社团吗?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社团的预期作用,帮助大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参加社团的必要性,以便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更好地做出选择。
一、培养业余的兴趣爱好
大学社团是大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大学社团种类很多,如茶艺社、摄影社、剧团、志愿服务团、篮球队等。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加入某一社团,在这里发现新的领域,或者不断增长技艺。
但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广泛的,有些兴趣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社团可以满足你兴趣爱好的广度,却无法达到兴趣爱好的深度。“杂而不专”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社团的普遍现象。从社团里训练的东西终究显得业余,对兴趣爱好没有多大的专业指导性。如果想要真正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一项特长或技能,还是需要接受专业机构的培训。
二、提升一定的综合素质
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寻找各种机会、利用各种平台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大学社团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社团活动的自主性和组织性可以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除了能力的提升外,社团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提升一定的综合素质。
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有当你担任社长等重要职位时,你才有机会组织活动,领导力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极大的提升,也是为就业增加资本。如果仅仅是普通的社员很难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更多是在举办活动时到场参加。因此,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社团的参与程度。如果想在社团中独当一面,可以尝试往上竞争;如果只想到场参加活动,那还可以选择其他途径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拓展有限的人际关系
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新环境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难免会变得孤独、无所适从。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有助于新同学摆脱孤独感,较快融入大学生活。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志同道合,交流信息,相互学习,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伙伴、朋友、知己,甚至是恋人。参加一个社团可能收获一段深厚又珍贵的感情。
但是,由于社团成员的广泛性和流动性较大,社团随时可进可退,导致很多成员对社团缺乏归属感,最后只能遗憾退出;另外,社团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学院、年级和专业,彼此沟通的机会有限,了解也不多,难以达到拓展人际关系的效果。
四、获得想要的综测加分
在大学里,学业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综合素质评价(简称“综测”)才是大学里评奖评优的参考指标。有的学校会对参加大学社团会奖励一定的综测分,此外,在社团中有出色表现并获得证书的学生也可以为自己增加额外的综测分。因此,参加社团可以让很多学生在评奖评优中拥有第二竞争力。
但是,大学生要避免产生加入社团只为加分的功利心理。参加大学社团可以加分,本是学校为减少学生的时间负担、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而制定的积极政策。遗憾的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的局限,当前高校的社团活动变相成为一种加分活动,导致大学生逐渐背离了参与社团的真正目的。如果大学生加入社团只为了加分,终究不利于自身发展。
五、充实闲暇的课余时间
大学不再是一个只顾埋头学习的地方,大学生拥有更自由、更充裕的时间。加入社团是大学生充实课余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有趣的社团活动,如跳舞、下棋、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使你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但是,充实闲暇时间的同时,也会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有些大学社团活动开展的较为频繁,甚至占用大学生的上课时间,来举办活动或开展社团内部会议。还有的社团任务比较繁重,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习时间来按时完成社团布置的任务。有些大学生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无心学习,最后荒废了学业。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加入社团可能占用大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不能够处理好学业与社团活动的关系,容易在学业和社团之间本末倒置。
六、整合切己的课堂内外
由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成长不能只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大学社团是高校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教育阵地,能够有效地弥补大学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实践功能,同时它也是一个社会小环境,有利于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之间过渡。因此,社团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加入社团需要每一个人结合大学社团和自身情况来自行斟酌,作出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