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不排气除了肚胀还会怎么样呢?
肚子不排气除了肚胀还会怎么样呢?
编辑/搁浅
有个小伙子,20多岁 ,说肚子胀,没有食欲,2天不吃饭也不饿。
我仔细望闻问切后,判断是中医里的太阴症,适合的处方是“四逆辈”。吃了7天药后,针灸了3次就好了。
年前的时候,北京的李浩明大夫来诊所看我,我们曾经讨论过这个有关肚胀的问题。
他说我基本没有用过四逆辈,用厚朴等就挺好的,曾经用这个处方治疗好了20多年的肚胀。(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我说:如果肚子里都是气的话当然可以用着了,如果是里面有寒,有淤,或者有大便堵塞,或者里面长了东西,那这个汤方的力量就不够了,我治疗过很多的肚胀,绝大部分都是有寒造成的,所以驱寒就能治好。
1 虚症:可以用理气药加减。
2 实证:包含大便和肿瘤。大便造成的不通比较好治疗,肿瘤比较复杂。
3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肠套叠,甚至肠化脓、溃烂导致正常腹部的不通(中医统一称为下焦寒)。
我最近有碰到这个情况。
我师兄的岳父。
肚子突然特别痛,并且不排气。他因为得过胃癌,都以为是胃的问题,都没有考虑过肠子的问题,于是在医院输液基本都是消炎止痛的,但是这个痛怎么都止不住。
县医院看不了就转到省级某医院,后来突然就不那么痛了。(其实这时候就是肠子劈破裂了,压力迅速减小,痛当然会缓解。)
我去看老人家的时候,痛的程度已经缓解了,一直在输液,滴水不让进,插着胃管。因为提前打电话沟通到这个病,我就怀疑是不是肠子套叠的问题,从中医来讲就是肠子太寒了不怎么蠕动,这样导致了食物没有下去,就会导致“雷鸣切痛”,痛起来如抽筋般的痛,这个寒气会顺着肠子往上走,导致呕吐或者胃痛,胃的蠕动也会变慢,甚至会逆反到喉咙。(师兄的岳父就是巨阙和鸠尾穴的位置痛,说明已经返逆上来了,但是以前得过胃癌,确实容易忽略掉。)
我大体上问了一下情况,就针灸了一下:
中脘穴 关元穴 内关 公孙 足三里 上巨虚 下巨虚
因为很瘦的缘故,中脘和关元穴肉特别浅,连0.1寸都不到,我斜着沿皮刺激一下。重点的放在了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期望可以排气。
晚上8:30针灸的,第二天早上有通气,不是排气,感觉到有丝丝的通气的感觉。
第二天就没有去针灸,我以为通气后会逐渐好起来的。(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结果,只是把事情还原一下,所以应该也是于事无补的)。
第三天中午过去了一下,说肚子跟打仗一样,一直在咕噜---雷鸣,我按了一下。(中医认为此时因为肠子的破裂,肠液,灌肠的药液等很快的渗透到肠子外面去了,这下没有了出路。我当时有和师兄商量这个问题,问他有没有可能已经到了肠壁外面,他干了很多年的外科,他从西医的角度跟我解释,认为不会,但是中医只要出现这种雷鸣伴随有水声的这种情况,就是认为已经到了肠壁的外面。但是我没有见过这种情况,没有经验,我也实在不敢确定,但是针灸的时候我有预防这一步,我在原来穴位基础上加了支沟穴、阴陵泉,期望可以把肠壁外的水导出去由小便利出去,另外如果再不排气,就要做手术了。)
第四天,还没有排气,于是手术。发现小肠烂掉了,肿胀的比大肠还粗,切除了40公分的小肠。
逐渐逐渐的就好起来了,花了10多万。
不管怎么样,捡回来条命,真吓人。
我后来想,如果最开始碰到的是我,我会怎么处理呢?
最开始痛的时候,用附子粳米汤:
炮附子 半夏 粳米 生甘草 大枣
这样肚子切痛的就会迅速缓解,肠子蠕动起来就自然会排气的,那么返逆到巨阙穴和鸠尾穴的痛就会消失,因为下焦寒的病因去掉了。
如果这个时机失去了,到了第二个阶段,突然不痛了,就是表示肠子破裂了。此时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加减,或者和附子粳米汤一起使用。
薏米 炮附子 败酱草 重用败酱草
这时候仍然是有机会的。
当然了,我是倒着推的,我想可能这样治疗,用纯中医应该也是很有机会治愈的。实际上,在医院看到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1 大量的输液和滴水不进,这样导致脉数和口干根本不足以作为症状来判断到底是不是化脓了。
2 灌肠。人体其实不是机器,尽管灌肠了,还是会有肠液等分泌出来,本来就已经很寒了,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只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西医有西医的道理和长处,不反对不排斥不吭声,在任何时候都是先救命再治病。)
后来我想我对伤寒金匮的条辩还是不够熟练,必须做到滚瓜烂熟才能在本来很复杂加上西医介入后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抽丝剥茧的把真相剥离出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来了,我也就把这个当做一个案例学习一下。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肢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阳和汤方(背痈或者脑痈)
麻黄三钱去根节,炮姜三钱,熟地黄一两,鹿角胶三钱,肉桂一钱,寒重加附子
仙方活命饮方(乳痈)
乳香,没药各二钱,炙甲片五钱,皂角刺三钱,防风一钱,大贝四钱,生甘草二钱,归尾二钱,生黄芪三钱,赤芍四钱,银花三钱,排脓加白芷,上药水煎服,即日止痛,脓成自溃,未成即消。。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按之濡时时发热,热汗出,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汤方( 肠痈)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仁半斤,芒硝三合
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肠痈)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排脓散方(胃痈)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排脓汤方(肺痈)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