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第五部之中途岛海战(七十七)
桥本的第二中队以V字形穿越了“彭萨科拉”号和“拉塞尔”号之间的空隙,咆哮着向“约克城”号猛扑过来。在森茂、山本亨和山本旭等零战的拼死掩护下——期间森茂大尉的零战被野猫击落,桥本在理想阵位投下了自己的鱼雷。其余两架鱼雷机同样投雷成功,只有来自“赤城”号西森进飞曹长的鱼雷发射装置突然出现故障,鱼雷挂在飞机上就是不掉下去。完成投雷后的日机迅速脱离战场向西方逃遁。
到达预定汇合地点的桥本清点了队伍,发现有5架鱼雷机和2架零战未能回来,其中包括友永和森茂的飞机。剩下的5架鱼雷机有3架受损严重,别说参加下一轮战斗,就是飞回航母都非常困难。14时45分,尽职尽责的桥本向山口发回了电报,“两条鱼雷准确命中一艘敌'企业级’航母,不是之前报告炸过的那一艘。”
由于日机发射鱼雷的距离太近,仅凭19节航速巴克马斯特上校难以完全规避。14时43分、44分,两条鱼雷相隔很近拦腰击中了“航母左舷最脆弱的部分”,撕开了一个长9米、宽18米的大洞,造成了“比原先以为的更大的内部破坏”。“阿斯托利亚”号的信号平台上,弗莱彻少将看到“棕色的烟雾和水柱在舰岛旁边冲天而起”。
日军的九一式航空鱼雷端地是威力惊人。剧烈爆炸不仅导致航母左舷的三个锅炉舱被海水淹没,冲击波本身还造成所有锅炉熄火,蒸汽压力骤然下降。尽管柴油辅机仍在工作,但所有电源出现故障,全舰上下一片漆黑,舰舵卡死在左偏15度位置。航母在短短几小时内再次无法动弹,左倾17度——10分钟后已达26度。飞行甲板急遽倒向海面,水兵们连站立都非常困难。见此情景,“阿斯托利亚”号舰长弗朗西斯·斯康兰上校低声惊呼道,“上帝呀,它就要翻了!”由于电力中断,巴克马斯特无法靠反向注水来扶正船身,没有能用的电话和扩音器,根本无法协调踩着倾斜甲板与黑暗作斗争的船员们的损管工作。奥尔德里奇和德拉尼的所有努力均无济于事。被炸坏的油舱淌出的燃油在倾斜的航母上到处蔓延,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一丁点火星就能酿成席卷全舰的大火。接连遭受两轮痛击的“约克城”号已基本报销。巴克马斯特担心他的老伙计会继续倾斜,带着船上的2300名水兵一起翻进海里,他必须尽快让大家下船。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要舰长作出弃舰的决定都是非常困难而残酷的事情。在与副舰长迪克西·基弗中校和飞行长阿诺德中校简单沟通之后,巴克马斯特痛苦地作出了弃舰决定。14时55分,上校下令升起了一面令人伤心的蓝白信号旗──“弃舰”。
弗莱彻立即派出4艘驱逐舰靠上前去负责撤离人员,其余舰只则继续执行反潜警戒。在“阿斯托利亚”号舰桥上,弗莱彻焦躁不安地注视着不远处的撤离,觉得它太不紧不慢、按部就班了。他说,“我都急坏了,觉得巴克马斯特上校作出弃舰的决定太晚了。”后来有很多人指责巴克马斯特的弃舰决定太过草率,一向不爱吵架的弗莱彻对这种说法坚决反对。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他在回顾当时的情景时仍坚持认为:“我本人当时是真他妈的急,想快点把人撤下来。在我看来,把军官和那些优秀的水兵救出来是至关重要的。”他始终坚信巴克马斯特“在作出弃舰决定时进行了明智的判断”,根据“命令发出时'约克城’号的外观,其它任何决定都是极其不可靠的”。
水兵们将救生筏和一切能漂浮的物品全部扔进海里,并在船舷外垂下了一条条绳索。4艘驱逐舰也纷纷放下小艇,驶到近前搭救落水者。开战以来,“约克城”号虽进行过多次预防特殊危机的训练,但从未搞过救生演习。巴克马斯特认为,弃舰演习将“严重打击官兵的士气和自信心”。幸运的是“海面像地毯一样平滑”,救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航母上把伤员撤下来极为困难,甲板很滑,舰身严重倾斜,根本无法抬着担架在舰上行走,只好把担架放在甲板上拖,有时甚至直接肩背手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伤员转移,其余水兵纷纷直接跳入海中。海面上瞬间人头攒动,一些人戏谑地朝着小艇高喊:“喂!出租汽车!出租汽车!”
撤离进行得从容不迫,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任何恐慌。驱逐舰在塞满浸透油污的幸存者后迅速驶离进入护航队列,另一艘舰再开上去接班。“贝纳姆”、“鲍尔奇”、“拉塞尔”号接走了1700人。仅小小的“贝纳姆”号就挤上去725人,舰长约瑟夫·沃辛顿少校开玩笑说,“船上只剩下立足之地了”。“莫里斯”号和“安德森”号救起了450人,最后上阵的“哈曼”号、“休斯”号只搭救了100多人。截止16时46分,救援暂时告一段落。驱逐舰共救起2280人。众多幸存者登舰严重影响了驱逐舰的稳定性和机动能力。
直到确认诸事均已就绪,巴克马斯特才离开指挥位置,对全舰进行了一次最后检查。上校希望借此机会对服役了多年的航母倾诉衷肠,默默与它作最后的告别。他必须用手扶着栏杆一点点移动才不至于摔倒,甲板上某些地方“淌满了油,滑得很”。左舷机库甲板已泡在水中,上校满意地看到活着的人均全部撤离——其实留在舰上的还有两个人,就来到舰尾抓住绳子,两手交替着沿舷边攀了下去。在接触到水面时听到有人呼救,上校就迅速游过去将在水中挣扎的一名炊事兵托上了救生筏,然后自己也爬了上去。
“哈曼”号驱逐舰将巴克马斯特送上了“阿斯托利亚”号。之前迫降已登上巡洋舰的莱斯利少校满怀同情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位英勇的军官沉默而吃力地爬上舷梯的境况,令人在心情沉重悲伤之余有了一丝欣慰,在继续行动前他终于能够喘口气了”。个子很高的巴克马斯特“没戴帽子,没穿外套,没打领带,衬衫领口敞开,浑身被汗水和海水湿透,除了秉承天意继续战斗下去的不屈意志,他现在完全一无所有了”。
(“约克城”号舰长巴克马斯特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