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0)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前面学了李东垣的中满分消丸,李东垣还有一个中满分消汤,在《医学全书》中说:
“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
中满分消汤,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能,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
川乌,泽泻,黄连,人参,青皮,当归,生姜,麻黄,柴胡,干姜,荜澄茄(各二分),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升麻(各三分),黄芪,吴茱萸,厚朴,草豆蔻仁,黄柏(各五分)”。
我们看了这个方子,感觉更杂乱,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是李东垣的方子,肯定会说一些不好听的话。
里面用了人参,黄连,干姜,半夏,我们不能说这是半夏泻心汤,但是,他有半夏泻心汤的影子了。半夏泻心汤去甘草,大枣,以黄柏代替黄芩。厚朴温中汤去橘皮,甘草(厚朴,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干姜),补中益气汤去橘皮,甘草,白术。把这三张方剂合起来加川乌,泽泻,青皮,生姜,麻黄,荜澄茄,益智仁,吴茱萸。
补中益气汤和厚朴温中汤都是李东垣自己的方剂,而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的方剂,李东垣把这三张方剂合到一起进行加减。这个方剂告诉我们,半夏泻心汤和补中益气汤有合用的机会。
我们再来看张琪老先生在《张琪临证经验辑要》说:笔者于1989年11月,在病房治一小儿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腹部膨隆胀满,不得卧,尿蛋白(++++),中西药治疗皆未收效,渐至小便不通,阴囊肿大。
余诊其面色㿠白,形寒肢冷,大便不实,舌淡滑润,脉沉迟。
辨证为肾阳不振,寒湿困遏脾胃,气滞水蓄之证,宜暖肾温脾胃,祛寒除湿,开郁理气,上下分消法。
处方:川厚朴15克,炙川乌10克,吴茱萸10克,麻黄10克,当归10克,荜澄茄7克,升麻7克,柴胡10克,木香7克,干姜10克,草蔻10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泽泻10克,川柏7克,川连7克,茯苓10克,青皮10克,水煎服。
服药6剂,尿量明显增加,24小时排尿1500毫升左右,腹部松软,水肿见消。原方略有加减继服12剂,24小时尿量增至3000毫升,腹水尽消,周身浮肿基本消失,尿蛋白从(++++)减至(++),病人饮食增加,精神体力均恢复如常人,病情稳定。
其实这一类的病不是单一的肾病,只用治疗单一的处方,经常会收效不好。即使辨证特别准确,也经常效果不好。当一个疾病在局部形成病灶的时候,治疗往往是有难度的。
我们从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面色㿠白,形寒肢冷,大便不实,舌淡滑润,脉沉迟,如果我们来辨证,可能就是能辨出一个真武汤【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实际上用上真武汤效果不一定好。
整个症状都表示有阴寒之症,寒加饮,寒饮。张琪老先生用的是脏腑辨证,不是用六经辨证。
张琪老先生还说:中满分逍遥汤出自东垣《兰室秘藏》,原方谓“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
方中用川乌,干姜,吴茱萸,荜澄茄,益智仁,草蔻温肾暖脾胃,除湿开郁祛寒,青皮,厚朴行气散满,升麻,柴胡升清,茯苓,泽泻淡渗降浊,人参,黄芪益气补中,木香,当归,调和气血,麻黄宣肺气,半夏化痰湿,佐连柏以除湿中郁热。诸药合用,上下分逍遥,寒湿除而胀满愈。余治此类病甚多,凡见上述证候,投以止方莫不随手奏效。
张琪老先生把李东垣的中满分消丸和中满分消汤用得出神入化,并且治的都是大病,难病。有时候,我们很难用单纯的思维把他说清楚,但是,至少我们读了这一类医案,心里明白在临床上有一部分病证,辨治起来是需要复杂的,想单纯都单纯不了,单纯了,效果是不好的。二者的取舍,得在临床中慢慢的去思考,逐步明白。
张琪老先生用经方也用得特别好,李东垣的方子,也用得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