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每日一答(16)可怕的丧思想
题目:
年轻人的丧思想你怎么看?(来自烯瓜)
分析:
字越少,事越大。这个题从技术层面来讲,没有什么难度,就是一个社会现象分析题,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热点来掌握。
现在社会年轻人之间有两个网红词语:“佛系青年”和丧文化。所谓“佛系青年”的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它的背后是当代青年尤其是90后群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处事原则,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而丧文化更进一步,指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以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势。其本质是失去了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如果说 “佛系”还有点随遇而安的意味,那么丧文化则是彻彻底底的颓废,即使有一部分人冲出了“丧文化”的藩篱,再次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时,便又在“佛系”中,寻求精神的慰藉。从“丧文化”到“佛系生活”,是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保护,以及在应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困境的自我调侃。生活既然不能丧失斗志,那何不如活的洒脱,愈是追求,愈是得不到,何不如释然,随遇而安。这既是一种自我调适,更是一种消极躲避。而这种现象,在经济比我们国家起步更早的日本表现的更加突出,一些恶果也逐渐现象,并形成“蛰居族”,拒绝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上学或工作;没有任何亲密的社会关系,“失踪”时间超过6个月,最高记录者蛰居时间长达40年,并最终演化为各种社会矛盾。
既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又要弄清楚其中的区别。两者的背景,原因其实是差不多的,大家可以参照面试每日一答(4):全民焦虑那道题目。因为佛系青年和丧文化,其本质和全民焦虑是一致的,只是表现的更加突出。所以,把那个题目的答案稍作变化,就是答案了。学会把不熟悉的内容,引向自己熟悉的内容,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
所谓的丧思想,是指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对于这个现象,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历史的看。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的前提下,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主题,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特性,诱发并强化了人的物质欲望,使商品意识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加上应试教育引起信仰的相对缺失,许多人把金钱和幸福等同起来,这种衡量标准让人陷入永不知足的状态,而现实和欲望的强烈反差,会让部分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一蹶不振,成为丧思想的一员。
第二,现实的看。当前,我们既要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新型风险,比如贸易战争、南海问题、台湾问题、文化冲突等,还要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内部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劳资冲突、婚姻住房等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导致社会心理失衡,强化了普通民众对现状和未来的不安,而年轻人因为出生时已经享受了改革红利,缺乏老一辈人艰苦生活的磨练,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下,心理素质相对比较脆弱。面对社会变革期的种种不适应,对生活失去了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最终演变为丧思想。
第三,发展的看。面对丧思想,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干预,既要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又要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另一方面,个人要学会心理调适,既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学会寻找合适的宣泄途径,避免情绪零存整取,最终转变为心理疾病,必要时,应寻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根据医生帮助选择通过药物治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