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怎么防止自己的墓被盗?有人做机关,有人靠“诅咒”
严刑峻法都无法有效地遏制盗墓,为了确保自家墓葬不被人盗掘,古人往往会在墓葬中采取各种防盗措施,大致有墓外封堵、设置机关和文字震慑等。
防止盗墓最直接的思路就是封堵墓葬与外界连接的通道。深埋,用砖、土、草泥、石块、铁水等物填塞墓道,秦始皇陵甚至可能灌注了水银。封堵墓葬导致盗墓所需的工作量提高,增加盗掘的难度,从而降低墓葬被盗风险。
河北满城汉墓二号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夫人窦绾墓,此墓在地表岩石上依次堆积了大型石块、中型石块、小石块和表土,在墓道口砌砖封门,封门砖下为黄土和灰渣层,两层封门砖内浇筑铁水,形成铁壁砖墙。
满城汉墓二号墓门前堆积情况 / 《满城汉墓》
江苏铜山县龟山二号汉墓,是西汉楚襄王刘注夫妇的合葬墓,此墓在南北两条墓道及甬道内均放置大量石块。
最前端的编号为“第百上石”的塞石上,刻有铭文“楚古尸(夷)王,通于天述,葬棺郭(椁),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这段文字先是摘录西汉楚夷王刘郢关于薄葬的遗训,继而表示:本墓没有随葬珍贵器物,后世的人看到这里请为我悲伤一会儿,就别再动我的墓葬了。
根据盗墓者遗留在墓内的钱币和瓷器的年代判断,此墓至少在王莽新朝和南北朝时期被盗过两次,但在八十年代考古发掘时,仍清理出玉器、龟钮银印、铜车马器、铜矛、铁镞、陶俑、陶器等文物,可以想见原有随葬品之丰厚,塞石上的铭文之不可信,以及这种防盗措施效果不理想。
龟山二号崖洞墓甬道内堆积大型条石 / 《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
如果盗墓者已经来到墓室附近,将墓门顶死也是阻止盗墓者进来的有效方式。在河北满城汉墓一号墓(刘胜墓)放置棺椁及随葬品的后室,有一道石门,由门楣、门限、左右门框和左右门扉构成,门向内开。
石门前铺一长方形门阶石,门限内部装一铜制顶门器,顶门器的后端实铅加重,由于前轻后重的关系,后端下垂,前端翘起,门扉经过时可以压下顶门器前端通过,门关闭后,顶门器前端又翘起,会自动将石门卡死,从门外无法推开。满城汉墓二号墓、南越王墓、北洞山汉墓等多个王室贵族墓使用的封门器原理都与此相近。
满城汉墓一号墓顶门器 / 《满城汉墓》
现代社会中很多低俗消息如“30秒之内转发这封信,不转发死全家”之类能够广泛传播,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即人对未知和死亡的恐惧,关于这一点,古人很早就在防盗墓的实践中领悟到了。
在埃及,有图坦卡蒙金字塔中著名的法老的诅咒“谁打扰了法老的安眠,死亡就会降临在他头上”;在中国,有隋代李静训墓石棺椁上的“开者即死”。
李静训,字小孩,是北周宣帝皇后、隋文帝女儿杨丽华的外孙女,病逝时年仅九岁,显赫的家族为她随葬了大量珍贵的金器、玉器、玻璃器和瓷器,并在精美的宫殿式石棺上刻了“开者即死”,保佑她在另一个世界的安宁。该墓没有经过盗掘,并顺利地保存到1957年,被社科院的考古工作者发现。
李静训墓出土的高足金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相比之下,山东金乡县的鱼山村汉墓就没那么幸运了,该墓墓门的压槛石,被称为禳盗刻石,上面刻有“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疾设不详者,使绝毋户后…”,意思是“谁敢来盗我的墓,我就让谁断子绝孙,即使不是故意破坏的,我还是要让你断子绝孙”,这座墓被盗得只剩下这几块石头,不知是盗墓的人不信鬼神,还是文化程度不够,没能辨认出石头上的字。
山东金乡县鱼山村汉墓的禳盗刻石拓片
除了在墓葬内外设置障碍,一些贵族墓葬还会设置守墓人,甚至形成了世代守墓的家族。此外,受道教影响,民间普遍存在着的“盗墓有损阴德”的观念,古代文献中多有收录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应当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潜移默化的震慑作用。
古人的防盗套路,总结起来就是宣传盗墓会折寿,立法对盗墓者进行惩罚,先吓退一些怕死的盗墓贼;将墓葬堵得严严实实的,累死没有体力的盗墓贼;设置机关将墓门顶死,拦住没有炸药的盗墓贼;在棺椁附近刻上“开者即死”、“令绝毋后”等诅咒,做最后的抵抗,如果这些通通失效,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境,两千年前的人担心死后被盗墓,如今的年轻人,可能更担心有人来坟头蹦迪或者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