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86个字说尽一生做人道理,字字都是柔情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流传有《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等许多传承人生感悟、启迪后辈奋进的家书类不朽名篇。

家训是家长垂诫子孙,用以规范家人行为的一种言行准则。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家训。

一生戎马倥偬的诸葛亮,在临终前,给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简短的《诫子书》。全文只有86字,短小精悍、文采飞扬,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句句诤言,体现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深切地表达了父子之情,深得后人喜爱并广为传颂,值得学习品鉴。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也孕育一方人。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瑰宝。我们可以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诫子书》深刻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充满智慧的光芒,仅86字,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也值得我们所有人一生去学!

纵观全篇,一是强调了“静”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明确志向、安心学习。二是强调了“学”字。只有静心学习,才能成就学业、增长才干、有益社会。三是批驳了“躁”字。如今,人们物质生活的欲望不断加大,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静”字已成为一种奢望。可是如果不静心修养、安心治学,轻慢浮躁,必将蹉跎岁月、后悔晚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