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养生有三宝:三寒两倒七分饱!
中医养生有一句顺口溜:“没病要用养正药,三寒两倒七分饱;少和妇人贴肚皮,多吃肉蛋满地跑。”那么,何为“三寒两倒七分饱”呢?
“ 三寒 ”
所谓“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
倒春寒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现连续三天或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2℃的低温阴雨天气称“倒春寒”。
尽管春寒短,但是我们还是要注重随时加减衣服,保护好自己,预防感冒。并且在保暖的同时不要忘了通风。春天还是各种疾病易发的季节,我们要保持房间的空气流畅,避免细菌的滋生,预防各种疾病。春天还易肝火旺盛,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养肝清肺的食物,来调节我们的身体,增强抵抗力,让我们整个春天的元气满满。
五月寒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连续三天或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20℃的天气称为“五月寒”。
《黄帝内经》说“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由于有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各种毒虫、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就算是在所谓的“毒五月”里,只要顺应自然规律,调节好饮食,注意随时增减衣服,适当加强锻炼,调节好情绪,一样会很好地度过这个季节。
秋寒
秋季受冷空气影响,首次出现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天气称“秋寒”。
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人们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 两倒 ”
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要求在每天的子时、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黄帝内经》的睡眠理论,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中医认为“阳气尽则卧”,这个时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觉。不过,阳气盛时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所以午休以“小憩”为主,只要半个小时即可。因为午睡时间太长,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
“ 七分饱 ”
每餐七八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每餐七分饱,健康缓衰老,吃得少,活得就长,已是定论。
“七分饱”是指进食宜饥饱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送,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进食定量,饥饱适中,恰到好处,则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便可及时得到营养供应,以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反之,过饥或过饱,都对人体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