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招呼

傅抱石

亲爱的连叔:

见信好!

虽然按年龄,称呼您连叔不妥当,但我觉得大家都这样叫,很亲热,也很尊敬。去年疫情期间,看了朋友转发的您的一篇文章,一下就被吸引到了,循迹找到并添加了您的公众号,后来就喜欢上您的公众号。一年多来每天早上都会先看您的文章,并将适合的推荐给家人和朋友。并从中学到了很多。谢谢连叔,于我,您是一位老师和人生导师的存在!

我今年48岁,老公大我一岁。我们都是湖南农村出身,我和老公都是高中生,高中一毕业就出来广东打工,97年结婚,育有一儿一女。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的工作,夫妻一心养育孩子 ,操持家庭。期间因缺乏长远眼光错失创业置业的机会,因自身没有长期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加上行业不景气的原因,长期工作的单位倒闭,所以现在工作上也没有好的成就。回望人生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常感失败和失落。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也只在广东中山城镇有一套自住商品房,一辆代步车。无房贷车贷,小量积蓄。和一份普通的工作。唯一欣慰的是两孩子都很善良懂事优秀。女儿本科硕士都是在上海排名前四高校学习,现已经入户上海,并在上海工作半年;儿子今年也高考完了,预估分数应该也能上985高校。成家这些年,感觉对两孩子的养育特别是在教育这方面已尽力了。

但因长年在广东工作生活,父母公婆都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湖南。这些年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常常感觉愧对四位老人家。现在孩子们大了,不需要我们的照顾。四位老人家年纪也大了,心态已不同以前,最近常常流露出希望我们回他们身边工作生活的意思,按理我们应该回到父母身边尽儿女的孝道(我和老公这几年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想到要离开熟悉了的长达几十年的工作生活环境,回老家再一切重新开始,(回老家得重新找工作,也只有农村有房子。)加上我们现在这尴尬的年纪,又有些缺乏勇气了。这段时间一直很焦虑很纠结这件事,期望连老师能帮忙指点迷津!

祝连叔及家人一切安好!

不该迷惑的迷惑人


不该迷惑的迷惑人:

你们这对夫妻很优秀,优秀到你们现在的迷惑都是不少人没资格的迷惑。不到50岁,很多夫妻的重心还在孩子,有人二胎还小呢。你们已经出色地完成养育工作,孩子开始高质量地自立。

你们的同龄人,父母也老了,面临同样的养老问题。这些父母也想孩子陪伴,可完全不敢有这奢望,深知孩子还处于生活的重压之下,只能自己孤独一点。

中国地域辽阔,这几十年又是国内人口大迁徙时代,两代人相隔百里千里,是常态。父母老了以后,养老问题就变得难解,要么夫妻双方的父母(4个,甚至更多老人)迁移至孩子所在之地(主要是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多数孩子没这个经济实力,多数父母也不愿意硬生生扯断一生的社交圈与舒适圈。而孩子由于工作与生活的牵扯,也不太可能返回老家。见父母只能逢年过节,外加生病之时。这是在完成城市化进程中,几代人不得不接受的痛苦代价。它虽然普通存在,但它并不值得追求,如果时机合适能改善,当然应该毫不犹豫地改善它。

你们就有这个时机。还年轻,但慈育孩子的任务基本结束。你们改变常居地点回到老家,重新找工作,或者自己做点生意,也可顺其自然完成,平滑地进入孝养老人的阶段。广东中山城镇的房产,你们结合这十来年房价的走势,看看当地的经济发展前景,若可保值增值,那就留着收租,用这租金,也可在老家供房,以房养房,居住压力并不会更大。

慈育孩子,孝养父母,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里,这从来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是最值得尊重的。所以中国的中青年,从来都是压力大的,此时兼具双重身份,是自己孩子的父母,要慈育,是自己父母的孩子,要孝养。也正因为必须经过这层考验,中国人普遍具有责任感、同情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价值观与方法论从家庭升华到国家与天下,家庭再小,都运行天理,国家再大,又像家庭一样温暖。

中国去年以来,之所以防疫最成功(顺便也为经济复苏最成功创造了条件),有三个原因,一是执政者出色的管理能力;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三是中国独有的传统价值,推己及人,自利利他,齐家治国,这是一个更高级的国家形态。三个原因缺一不可,而传统价值,需要数千年的积累,变成我们的文化基因,这是别人很难追赶的,甚至还没能力理解的。

我要恭喜你们有机会孝养老人。你们善良勤奋,在哪里都必能养活自己。而且我相信你们会活得好。

祝开心。

连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