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战士违反军令开了十三枪,却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荣获特等功
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他期待奇迹的降临。一个购买了10倍彩票的彩民,他也会期待奇迹的出现。然而奇迹哪里会如此的容易。
不过在抗美援朝时期,有两位士兵虽然违抗军令开枪射击,但却创造了世间罕有的奇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情。
让人头疼的敌机
在1951年年初,志愿军的汽车三团奉命转移物资。但汽车的目标太大,很容易遭到敌方飞机的轰炸。但物资转移迫在眉睫,汽车三团也只能铤而走险。
敌军敏锐地察觉了我军的举动,于是在地图上寻找到我军转移的一条必经之路,准备派遣轰炸机前来阻截。
敌军的轰炸机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每天都会派遣数百架飞机在天空搜寻,一旦发现目标,成百上千吨的炸弹就会从天而降。
在一次次空袭中,我军损失惨重。但上级早已下达了命令,看到敌军飞机的时候,不可以对其发送攻击,而是要寻找掩体进行掩护。
之所以有这样的命令,那是因为我军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使用一般的武器,比如步枪,轻型机枪等对飞机进行射击的时候,不但不能将飞机击落,反而会暴露目标,引发更大的伤亡。
对此,我军已经吃了不少亏,所以才会下达这项军令。
为此,汽车三团做足了准备,出发前用树枝将车身做了伪装,尽管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了敌军飞机的轰炸,汽车三团最终顺利地将物资转移。
但有一个战斗班却在混乱中被炸弹击中,全班13人,仅2人躲过一劫,而且都身负重伤,损失惨重。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战士都恨得咬牙切齿。其实敌军知道我军没有对空装备之后,就肆无忌惮地挑衅,甚至故意低空飞行,同时掏出枪对着地面射击。
不仅是对作战人员,有时还会故意射击无辜的朝鲜百姓,行径之卑劣,让人痛恨无比。
战士豪言,能否成真
在汽车三团有一位名叫赵宝印的战士,之前他就多次目睹敌军飞机的恶行,这次他更是眼看着战友倒在了血泊中,因此他气愤地说:“我早晚要把他们的飞机打下来。”
不过,谁都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先不说能不能打得到,就说军中早有军令,严禁对空射击。赵宝印难道敢违抗军令不成。
你还别说,这位战士说到做到,在1951年初春的时候,他就抓住了一次机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不仅击落了敌机,而且还为此荣获特等功。
当时他和司机以及一位战士外出执行运输的任务。到了黎明时分,汽车已经快要抵达目的地。然而一阵轰轰的声音过后,天空就出现了大约四五架敌机。
此时赵宝印马上让司机关闭车灯并往树林里开。在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让司机熄火。随后3人下车,找了一个掩体躲藏起来。
这几架敌机虽然发现了赵宝印的汽车,但赵宝印之后的一系列操作,让汽车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所以敌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地面就是一通狂轰乱炸。
感觉差不多了之后,敌机就飞走了。
赵宝印三人返回汽车继续上路,然而他们刚从树林里开出来,天空中轰轰的马达声再次传来。原来狡猾的敌人故意假装返航,等待赵宝印他们开出树林后,再进行轰炸。
这可把赵宝印气坏了,此时此刻,他们再想退回树林,也已经晚了,横竖都是一死,不如来个痛快的。
于是赵宝印和战友下车,并让司机开车寻找安全的地方,而这几架飞机就交给他们了。
尽管司机知道赵宝印二人出去无疑是送死,但一车的物资不能就这么被敌军炸毁,于是司机驾驶汽车寻找可以隐蔽的地方躲藏。
敌机一看汽车要跑,于是降低高度,快速俯冲过来进行轰炸。然而让敌机飞行员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个矮丘下,两名志愿军战士正用手中的三零式步枪对着他们。
十三声枪响,敌机缓缓坠地
当敌机快要靠近之时,只听“砰砰砰”连续十三声枪响之后,敌机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赵宝印二人正纳闷呢,刚要起身,就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
原来赵宝印二人对空射击后,不仅让敌军飞行员以为有埋伏,而且还有一名飞行员被子弹击中,连人带飞机撞向了地面,顷刻间化成了一团火球。
尽管赵宝印平时总说打一架飞机下来,但没想到他真的做到了。但此时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军中明令禁止对空射击敌机,违反军令可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然而当首长听说此事之后,不但没有处罚赵宝印二人,反而对他们进行了奖励。
在首长看来,禁止对空射击的初衷,在于不要暴露目标,以此来减少伤亡。但赵宝印二人当时已经暴露,对空射击也是无奈之举,更何况他们还用步枪将飞机击落,这在战争史上绝对是个奇迹。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进行处罚呢?应该给予奖励才对。
为此,首长专门召开了庆功会,大会上不仅对二人的行为作出了肯定,而且给二人各授予特等功一次。
参考资料:《近代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