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杨乐:我在龚集上小学
我在龚集上小学
杨乐
2003年的秋天,肆虐全国的“非典”基本上稳定下来了,但在农村并没有太多紧张肃杀的气氛,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归于平静,十二岁的我也开始要上六年级了,由于村里小学只供到五年级,于是我不得不跟同村的其他娃到几公里外的龚集中心学校就读,那时的龚集学校光六年级就有三个班,每个班都是六七十人,学校虽在路边,但还是很偏僻,校园对门仅仅只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平日里就卖点零食,天冷的时候,小卖部老板还会煮米粉来卖,一块钱一碗,算是给我们这些离家较远的学生一丝温暖。
学校不提供住宿,所以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很多,几公里的路由于坡陡路差,骑单车到学校要花至少半小时。天蒙蒙亮就要启程,同村一起的玩伴就会到我家门口,大家伙一块出发,路上好不热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曾经我们一起骑着单车追逐打闹,一回首各自奔向了不同的路途。
每到放学铃声响起,便是我们兴奋的开始,回家的马路成为我们奔驰的竞技场,我们比赛看谁骑得快,看谁骑车可以丢双手,还有调皮的小伙伴会拼命追赶上来朝自行车的后座蹬一脚……虽然一路欢笑,但也有泪流满面,为了追赶对手,冲到沟里也成了家常便饭,现在回想起来,万幸的是都没有因为少不更事、年轻气盛而受过伤。
令我感动的事也有很多很多,教我们的老师都是附近村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下的文化,他们一辈子将自己的精力和学识奉献给了最贫困的农村,试图改变农村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在那个并不太相信“知识就是命运”的年代,无数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将自己的文化程度定格在了初中或高中。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李姓老头,我已经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只记得他长得很瘦,平日里佝偻着背,总穿着那身脱色陈旧的中山装,他讲课声音很小,课堂上后面不听课的娃们声音有时都比他大,但是对于那些爱学习的学生,他总是百般耐心地解答每一个疑惑,有一次放学,他单独将我叫到办公室,给我仔细讲解错题,一再嘱托我要用功学习,将来不要因此遗憾。那天,他给我讲完题,天很快就暗沉下来了,临别时,他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我目送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道路的拐角处。
杨乐,应城人。文学爱好者。
推荐阅读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