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古感今

《世说新语》里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永嘉丧乱年间,郗鉴为了避难躲到了乡下。当时郗鉴很穷困,经常挨饿。乡里的人敬重郗鉴的德行,就轮流请他到家里吃饭。郗鉴也常常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前往吃饭。不久,乡里人就对郗鉴说:“大家都穷困,因为您的贤德,我们才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俩个小孩,恐怕就很难顾及了。”于是郗鉴此后就一个人前往村民家里吃饭。可是每次他都把饭含在嘴里,回家后吐给两个孩子吃。这俩个孩子也因此活了下来,还和郗鉴一起渡过了长江。后来,郗鉴去世时,任剡县县令的周翼还辞掉了官职,在郗鉴灵床前铺了草垫,为其守丧三年。
读过这则故事,不由得就有些小感慨,首先是物力唯艰时代生命苟且的艰辛。现代的孩子衣食无忧,没有经历过那般米珠薪桂的赤贫,自然无法想象大人把饭噙在口中带回家喂孩子的赤贫与悲凉,那种如鸟儿哺雏般的喂食方式,在古代其实曾是一种传统,在我的老家,如今许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大都是当年父母嚼馍馍养大的,那时候商店里还没有奶粉,许多的年轻母亲因营养不良严重缺奶,给孩子喂食除了稀饭,就是把馍馍嚼碎,口对口送食到孩子的嘴里。
赤贫岁月似乎已渐渐走远,同步走远的还有古人的忠贞节义。试想那种兵荒马乱的困苦岁月,乡里人仅仅因为郗鉴的德行,就轮流供饭吃,这是何等的善良和敦厚?而郗鉴的外甥周翼任剡县县令时因舅舅去世就辞官守丧三年,又是何等的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我老家的一位老人,早年丧父,自立门户,中年丧兄,养大三个侄儿,并帮办给一个个成家立业,侄儿们却对老人颇有微辞,据说是因为承包地和一些小小的经济纠纷;而另一位老人,同样养大了三个儿子,儿子长大后出外打工,各顾了各自,杳无音信,老人死后多日方被邻人发现,埋葬时也未见一个儿子回归;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这些所谓的孩子也早都过了中年,许多也正是老人用嚼碎的馍馍养大的。
备注:郗鉴是公元269——339年人,字道徽,西晋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东晋重臣、书法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以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故称“郗公”。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岳父。
(0)

相关推荐

  • 世说新语 | 德行(四)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王戎云:" ...

  • 劳改家正传(52)【长篇连载】

    四十四.赵淑娟忍苦操持家务 故事简介: 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H监狱里面流传着一个来年要把监狱撤销,并把所有在押犯全部转移到煤矿挖煤赚钱的的流言,在犯人中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个别犯人 ...

  • 送亮儿

    送亮儿 老家的习俗,腊月二十三黄昏把祖人请回家,到了正月十五黄昏还要把祖人送回祖坟山,并在他们的坟头碑牌前放一盏纸糊的灯罩,插上一支蜡烛,点亮.村村落落的夜色全暗下来的时候,各家祖坟山上却星星点点地. ...

  • 90、儿子成长日记一一吃米饭的请举手

    ​2000年10月12日         小万不吃生姜,婆婆挺惯的做菜就不放生姜:小万不吃米饭,婆婆也很惯的,他们家就以面食为主.就算做顿米饭婆婆也会馏两个馍馍给他.所以,小万基本上不吃米.     ...

  • 好小说 | 高丽君:雨天的叶子(上)

    雨天的叶子 作者:高丽君 一 路总不到尽头,似乎越走越远,叶子不得不一边小心骑车,一边不时抬起湿漉漉手臂,去擦拭同样湿漉漉地眼睛.雨很大,雨衣破了个洞,雨水就灌了进来,打湿了全身.风狞笑着伸长双臂,扯 ...

  • 阅古观今03

    扁鹊心书 宋 窦材 卷首 序 <灵>.<素>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 ...

  • 阅古观今02

    阅古观今02

  • 阅古观今

    阅古观今

  • 《养老院的真相》(视频阅后感)

    老太太爱旅行 由本老太用心.用文字.用图片 记录生活,记录旅行. 49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同学转发了一段很不错的视频: 社科博士吴心越演讲的<养老院的真相>:老之将至,如何面对.近半个小 ...

  • 阅古观今04

    阅古观今04

  • 阅古观今05

    阅古观今05

  • 米芾系列113 《好事家帖》,阅古堂初拓...

    米芾系列113 <好事家帖>,阅古堂初拓本.清代成亲王赞此书,'米南宫石本,天下第一.'此残帖模刻极精,纸墨淳古.此本与<学书帖>一起曾经清代藏家孙承泽收藏,后流入日本,现藏于 ...

  • 2021年9月北海公园4阅古楼

    2021年9月北海公园4阅古楼

  • 阅古观今06宁乡

    阅古观今06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