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诗话(作者:刘宴会)
作者简介:刘宴会,井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山诗社社长,方台钓韵常务副社长、执行主编。狼社理事。提倡:说真话,写真情。
001函数的值,总能在图像上找到对应点。就比如人的感情和情绪,总能在可视可感的自然界的万物中找到对应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应该是对称的。诗词中的意境,就是主客观世界中的对应点完美重合后产生的一加一大于一的艺术效果。这种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互为补充互为点缀。从而生发出了意境。诗人所做的,就是于客观世界中寻找主观世界的对应点,然后顺滑切入,自然贴合。这样才会让读者觉得既舒服又自然,毫无违和之感。
002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更钟情于不成熟不理智的人,不成熟不理智的人比较感性,在感性的人眼里,世界是陌生的,没有约定俗成的羁绊,没有脉络清楚的逻辑,他们只凭自己的心去感知这个世界。而成熟的人大多比较理智,而理智的思考往往逻辑缜密,难逃桎梏。诗恰恰要的是一种新奇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没有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不求名噪一时,不求任何成就,心中无我,才能包容天地万物。
003初学诗者,窘于格律,困于字词。常感力不从心,能表辞达意已属不易。及格律渐熟,始知有谋篇,然此时只可顾及转结,偶有得句,窃喜不已。及至水平再涨,始知诗实乃一整体矣。此时再读诗,方得见其中脉络,能感知诗人之气息。真正好诗,岂有一废字乎?固云:转结佳,固可称高手,而起承句亦佳,方可称大家。
004诗要么以情动人,要么以趣让人莞尔,要么以理发人深思,要么以美使人怡悦。总之至少要占其一。今写诗者甚众,然大多只知堆砌,毫无章法。更有甚者,如水獭祭鱼,嚼文弄典,或高呼口号以为铿锵,盖无灵性而故弄玄虚矣。
005看电影本来是休闲轻松的事,心情应该很好,若让写观后感,就会感觉一盘好菜里吃到了苍蝇一般。诗酒亦如此。喝酒就喝酒,别谈什么破事情。写诗就写诗,别扯什么淡。喜欢酒,就要少喝,慢品。因为只有慢慢品才会品出真味。喝的多只能证明你是酒鬼酒桶,代表不了你懂酒。喜欢诗就要慎作,细思。慎作才有敬畏,才能体会到诗之力量。不懂音乐者,总以为能唱高音就是高手。不懂品味者,总以为长篇就是大论。不求精研者,总以为数量就是质量。
006有人问我在诗词中无病呻吟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前提是你要呻吟得像真有病。能让人觉得是真实的。这在文学创作中叫造境。所谓的情真意切是指描写的像即可,这里的像和真是指符合人类的共情,符合逻辑常识。而非必须是真实的景或事。这就好比演戏,演得真即可。
007一个人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决定了他以后能达到的高度。即有正确的审美观。能分辨得清好坏,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所以应该多读诗词鉴赏。诗词好比穿衣搭配,未必须名牌上身,会打扮的人稍微一捯饬便让人看着养眼,不会化妆的人虽名牌遍身,穿金戴银,却怎么看怎么是个土包子。
008诗词不需要科学,它需要的是感性的东西。古人因为对月无知,所以充满想像,故写出的咏月诗朦胧美丽。现代人有了望远镜,有了嫦娥探月器。看得清楚了,却写的没有诗味了。我想这也许就是朦胧美的含义。
009祖咏同学当年参加高考,试卷要求写律诗一首,可他只写了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然后就潇洒地交卷了,旁人问他,他说:“意尽矣!”在诗人眼中,诗是何等高雅,纯洁。岂可乱作?故云:“美女妆成唯适宜,岂因笔下少才思。仰君自有清高骨,不为功名强作诗”。
010诗人只写小我情怀与只写国家大事,都不是正确的。只有小我,难免玩物丧志。只有国家大事,难免沦入老干体。一个人的作品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因为人的社会属性,离不开个人的悲欢离合,同样也离不开国家。为诗者,情怀固然要真,然诗之艺术性,最终取决于诗技,为诗者须秉诗心,养情怀,精技法,方能以真心感人,以情怀壮气,以技法通灵。
011陕北民歌中这样唱道:“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第一句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用的手法是诗词中赋比兴的兴,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第二句,并且蓝和难押韵。这样的手法在民歌中应用很广泛,第三句和第四句类似,只不过沟和手一平声一仄声,在歌词中的押韵比诗词中宽泛,很多时候可以平仄通押甚至可以用方言押韵。三四句还有比的手法在内,表面上写一人在山上一人在沟里,实则比喻地位的差异、门第不般配或者现实中的无奈等等。可谓言浅意深,余味不尽。
012藏拙,指认为自己的意见、作品、技能等不成熟或有缺欠,不敢拿出来让别人知道。清代诗人袁枚遣兴诗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这首诗可以作为藏拙的另一个注解。反观当下,有多少人头未梳成,便急匆匆拿来示人。本来欲表现一番,却不知头皮屑散了一地。让人反胃不止。除此之外,公众号也应该为作者藏拙,有些编者不分良莠,不紧把质量关,所有投稿一律发表,作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转载。这和穿了条露腚的裤子到处显摆有什么两样?究其因,实是名利熏心,或者没有自知之明也。
013登徒子赋有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度,推广到诗词上去理解就是用字说理须贴切,既不能欠火候又不能过分。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却是写诗词最难把握的。因为这个度的衡量存乎一心。只能靠作者自己内心的感觉去衡量。就好比与人结交一样,人都向往和层次高的人接触交往,但是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过于把姿态放低,变得失去了自己,甚至奴颜婢膝起来。真正能做到敬而不卑微,亲而不附和的,又有几个呢?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那个度。
014学诗犹如学佛,一个人只要有向善之心,一字不识那又如何?那也可以亲近佛祖。一个人只要为人清正,谈吐不凡,不受那些恶俗的侵袭,无论他写的诗好与否,都算是诗人。
015学诗,虽然说要博览群书,但是拜师,实在不可太多。有的人报了很多学习班,因为不同的老师意见不同,所以越学越糊涂。自己都不知道谁说的对。特别是初学者,因为他没有基本的辩识能力。其实学习这个事情,不能不信老师,也不能太相信老师,诗词这种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很难用一个对或错来判定的。别人的建议一定要听,但是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辨析,采纳多少,采不采纳,都在自己。这一点尤其重要。
016当今诗词界的风格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类,第一类,高呼口号,响应中央,打倒美帝小日本。因为这类诗词打着正义的、正能量的旗帜,即使这类诗词纵然写的再烂,你还不能说什么。否则很容易让人说你是反革命,汉奸。明明你说的是诗技诗法,人家非要和你大谈人生观世界观。第二类,紧跟实事类。这种诗词往往一看到某个新闻,就要紧跟写一首,以表示心系天下。第三类,节日类。只要每逢节日,必写诗词以贺。好像诗词就是气球,作用就是给过节增添气氛用的。第四类,煽情类,比如送别,留守儿童老人,总之什么伤心写什么,能让人掉泪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第五类,假装风雅类,这种诗词通常看起来仙气十足,不食人间烟火,好像他们是天上来到人间的一样。第六类,高古类,也可以说成是让人看不懂类。总喜欢用一些生僻字,引经据典,让人觉得不明则厉。第七类,愤世嫉俗类,与老干体歌颂的特点恰恰相反,不是讥笑就是讽刺,甚至破口大骂。第八类,贺诗和诗步韵类,通常是某个名人或领导起头,一群人跟着写。这类诗词通常很难有佳作。第九类,才是真诗,真诗只写性情,直指人心深处。或让人会心一笑,或让人动恻隐之心,或让人深思,或让人击节,拍案。总之发乎自然,浑然天成,不带一丝刀削斧凿之痕。无论写景抒情议论说理还是叙事,都合乎人之天性。这个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017美女明星出道,初时不施脂粉,一颦一笑却自有一种天然之美。及至名气渐大,演技渐熟,那种自然纯真却愈来愈少。诗亦如此,初学者往往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所缺者唯技巧尔。学诗久了,最容易变熟滑,遣词用句流于俗套。要保持当初的真,并且能熟练诗法,当真不易。
018诗词更多的是感性的东西,而非理性的东西。所以诗词不能用来直接作科普,讲政策之类的。比如要表现党的政策好,应该通过具体的事件去描写,而非大谈政策,高喊口号。这也是当下老干体的最大弊病。诗词不是标语和口号。诗词要的是情感的抒发。那些老干体大多是作者因为不懂诗词的表现手法而造成的。摄影和绘画是通过直观的景激发观众的情感,而诗词更多的是通过文字表现情感,让人脑海出现画面。他们是一个相反的过程:画面到情感,情感到画面。
019有的人的诗句大气磅礴而并不让人觉得不自然,这主要是作者的身份,地位或者心胸使然。比如毛主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如果换个普通人这么写,只能让人觉得此人太狂气。所以诗句是需要胸怀支撑的,有多大的胸怀才可以写多大的句子。否则只能是让人觉得做作,不真实。固欲做大手笔,必先修心以开阔胸襟。
020诗可以单纯记录生活,不一定非要有什么意义。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个闪念……真实便已足够。多年以后回过头再看,心底会荡漾起某种温暖,恰如今天清晨的阳光。
021写诗犹如作画,首先须画得像。栩栩如生者,谓之妙笔。很多人写完,别人看不明白。何故?画得不像也。写诗就是在用文字作画,用语须准确,贴切,生动形象。第二,作画不可太满,须有留白。唯留白才有余味,要给读者留有想像空间。须辞尽意不尽,回味悠长。第三,用笔须有浓淡之分,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太虚则滑,太实则呆滞。第四,布局要严谨,且有变化,于不变中要求变。
022有人爱写田园派的闲情逸致,有人爱歌颂大好形势,有人总是愤世嫉俗骂声不绝,有人尚古,有人求新。其实风格无关高下,但如果总是一种风格,难免让人生厌。生活是七彩的,诗词也应该是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才好。就好比演员,戏路太窄,只能演某一种角色,并不是好事。
023论及诗词,余常以学武作比。首先诗心须正,心存侠义之气,则一招一式自然雅正冲和。切不可刻薄阴毒,甩暗器用迷药。吸星大法与葵花宝典,虽为绝世武功然却为世人不齿,盖因此故也。初学武功,必从基础学起,须重一招一式之规范,内力之积蓄。故应重格律,勤读书。及至层次渐高,心有所悟,已不受形式所累,自然挥洒自如,手中虽无招式,然举手投足间无一不是招式,此所谓无招胜有招是也。
024 很多时候,诗的完成需要情感很好的酝酿才能一气呵成。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灵感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投入,从某种角度讲,诗人写诗就和演员演戏一样,唯有入戏,感情才会真实,感情真实了自然动人。
025化用他人之句或意,古人亦常有之。若能化腐朽为神奇,翻出新意,最妙。至少自己应有能撑起全诗之句。否则化用他人之句仍是最出彩之处,则有抄袭的嫌疑了
026音乐的价值,不是你有多高超的技术,多准的音调,而是当观众听到看到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感觉被唤起,能被感动,真实不做作。诗词也是如此,真正的好作品,你看不到任何炫技,然而一切却都是那么自然而又让人充满感动。
027当今时代,公众号、自媒体的兴起不能说对诗词的传承和发展没有好处,但是,人人可以发表甚至“讲学”,其实造就了很多错误甚至是垃圾,这就更需要我们具有存真去伪的能力,要睁大眼睛,不能摘到篮子里都是菜。
028初为人,一颗童心天真无邪,最宜写诗,初学诗,一张白纸任意挥洒,最宜写诗。及至技巧渐多,手法渐熟,为人亦渐趋世故圆滑,已离诗愈来愈远矣。
029一首绝句中只须一句有力的即可,欲扬先抑也。譬如唱歌,低音是为了高音作铺垫,如句句大嗓门,实无高音也。欲出拳有力,须先收之。有时绝句并不需要每句都好,譬如新娘子找伴娘,如皆是玉人,谁是新娘?维纳斯如双臂俱在,不一定比现在好看,残缺也是一种美。
030所谓言浅意深,就是用语要平淡,可以人人能看的懂,同时立意要精深,不能让人一眼就看懂、看到底。须有无穷回味。譬如书法和绘画的留白一样,用笔太满则呆滞。留下空隙,才能行云流水,留下空白,才有引人遐思的余地。
031妆,以淡为美,“清水出芙蓉”实是人间最美。但有些人偏偏喜欢浓妆艳抹,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化妆品都涂抹一遍,自以为美艳无双。就譬如穷人,一日三餐难以果腹,自然喜欢大鱼大肉,而那些富人吃腻了山珍海味,才回去吃那些萝卜青菜。穷人吃萝卜青菜是受罪,而富人则是改善生活。而今口重者貌似越来越多。殊不知最真的味最淡,最平凡的话情最深。写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032国难当头之时,一个诗人若不能哀民生之多艰,而仅仅在风花雪月,那么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将来能有什么成就。哥想问一句:平时老干知多少,底事而今无一言?
033很多初学者的诗作,让人感觉云里雾里,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语言的运用不够娴熟,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是明白我们想说什么的,但是却说不明白,颇有点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感觉。我经常说写诗好比作画,仅仅胸有成竹还不够,还要眼到手到,观察要细致认真,描摹要逼真,只有这样,自己的作品才会栩栩如生。而欲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不断读书,练笔,感悟。唯有如此,才能日有所进。
034恰如其分的表达,对于诗词写作来说尤其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要炼字的原因。曾经有个人拿自己的作品问我,我说他的作品凑韵凑字了,他解释说,自己的感情是真实的。这就好比他画了一幅画,他明明画的不像,却说自己画的很认真一样。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035常听人说一首诗有诗味,那么诗味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说法。我认为诗味决定于文字,首先立意视角应独特,其次文字应避熟、直、俗。力求新、真、深。句式或可用省略、倒装。多用形象思维加以修辞渲染。人读后自能口齿留香。
036写诗首先要做到文从字顺,不可有一处凑,特别是韵字更不可凑,从音乐的角度讲,韵字处就相当于一小节的结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要注意多用形象思维,多用形象思维不是说就不要逻辑思维了。应该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阐述逻辑思维,用语不能流于说教。逻辑思维一定要符合人们的共识,有时候作者的立意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却在物象的选择或用字上不合适,不准确。这就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难以理解,或者总觉得有些不顺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炼字的原因,炼字其实炼的不是字,而是炼意,一切为了准确的表情达意而服务。
037诗当有远观和近观之分,所谓远观,即为跳出诗外,体察其脉络,分句之间是如何联系的。跳出诗外亦可以做到诗中无我,则泰山虽伟,于我眼中不过沧海一粟。所谓近观,即嚼其一两字,咂其深味。重在体察其炼字,修辞的作用。走进诗里,方可体会细微功夫,更与诗中物象、作者心境融为一体,正如庄子梦蝶,又安知蝶是我,我是蝶?
038诗当有巧思为妙,然诗也最怕只有巧。为诗者不可不察,用新词新语,固可夺人眼球,却终难扣人心扉。真正的好诗,每每大巧若拙,重剑无锋。余尝见某人为诗,动辄一题数首乃至十几二十几首。其中常有妙思,然总是差了那么一点,一点之差,云泥之别,太过浮滑,不能静心之故也。
039人生一乐,无非雪夜抱书,神会古人,宁静以致远。纵在尘世喧嚣中,依然能守得住内心清净。钟情于赛事,也许是爱诗词,但绝非真爱。练武之人,未见大宗师到处找人比试者。成仙之体,亦未见到处炫耀法术者。孙悟空当年技艺初成,不免心痒,每每人前炫技,然后大闹天宫,西天取经后终能收敛,悟道。然后成佛。
040诗词的立意宜新、深、奇,其次是角度,角度要曲,忌直来直去。要努力做到:别人能想到的就不写,别人想不到的才写。但是要注意,标新立异没错,可是如果一味追求新奇而不合常理不合逻辑,则弄巧成拙了。所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用杨逸民老师的话说,就是要让人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041看到佳作,有时难免心痒,时会模仿他人作品,或稍改动字句入自己诗中,或偷其意换韵为之。待到达一定境界,方觉羞耻。夫诗欲能传,必当有自己见解,不可拾人牙慧。为诗者,不可不知也。
042学诗偶感藏头,嵌名,回文等诗,偶尔为之,可谓有情趣,若写得太多或以此类文章自喜,终不免有炫技之嫌,且诗之用字,虽百炼犹觉不切,焉可随意。惜有些人不懂,自以为洋洋洒洒,却不知毫无性情可言。如此之诗,沦于文字游戏而不自知。不写也罢。
043字无高下,物象亦无高下。譬如棋子,善用者虽一兵一卒,亦可发挥其力至极,初学者偶然发现一字一词,往往心痒,总思连缀入句,自以为佳。待心有所悟,方知行文炼字不可刻意,唯合适二字,无他。岂不知,诗,当以意为帅,统御笔下万字,则自然指挥若定,安能以字御意乎?古人云:“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然也。
044诗以景起,当渲染气氛,切忌下笔随意。起承句须把气氛做足,转结不宜说透,说透则无余味也。须含蓄有致,或欲言又止,或摇曳生姿,则风韵自见。
045诗理,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对度的把握的问题,太深或太浅,太多与太少,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找一个平衡点,而对这个平衡点的把握,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好比对仗上的不即不离,不粘不滞。究竟何谓不即不离,何为不粘不滞,只能自己体会。隔与合掌的距离不是能用尺子量出来的,只能用心去感悟。好多时候争论的焦点都是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很难有标准答案。论诗旨在交换思想,非为统一思想。求同存异即可。
046诗之高下,与新韵旧韵何干?古韵以古音为标准划分,新韵以今音为标准划分。如此而已,可笑有些人每天为了新旧之争吵得脸红脖子粗,却未见其作有一首佳者,此所谓舍本逐末者也。岂不可笑乎?古之旧韵大家如李杜苏白,自不必论,今之新韵大家如杨逸明,刘庆霖,武立胜,皆以诗意取胜,未尝听凭韵扬名者也。格律本为形式,诗意方为内容,形式不过为内容服务矣,擅长用何韵便用之,又有何争焉?
047诗之力量来源于哲理性,艺术性和美的享受,或者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并不是嗓门大就有力量,就是好诗。纵观当下之老干体,毫无艺术性可言,只知大喊口号。实不懂诗法也。我一直认为,赞美新时代,赞美我们的国家,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事情,这是我们每一个诗人应该做的,但是总是宏观去写,不注重形象思维,不会用以小见大。老干体不是题材的问题,是手法的问题。请看下面这几首诗,哪一句在喊口号,可是句句都是在赞扬我们的国家。正因为作者懂得诗法,应运以小见大的手法,言之有物,既避免了空洞无物,又避免了写成所谓的老干体,故而才能打动人心且极具说服力。感恩时代四首(新韵)白保建一传书鸿雁路维艰,盼信当年眼望穿。高铁而今知冷暖,恋人相见再无难。二票证吃香商品乏,有票昔日也白瞎。而今购物真方便,动动指头即送家。三一件衣服接力传,大哥穿小弟接班。如今各色衣盈柜,日日新装赛过年。四过去缺粮油水没,女男少老瘦成堆。今天尽可敞开胃,又恐三高争减肥。
048学诗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写很多,自己觉得写得还不错。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足了,觉得很羞耻,不敢再乱写了。第三阶段,有感觉才写,不会为了任务而写,但是遇到了瓶颈,有时感觉不会写了。第四阶段,七纵八横,信手拈来,什么东西到了笔下也是诗意纷呈。但是需要注意,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很像。所以有的人到了第一阶段就以为自己登上巅峰了。究其根本,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04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景是如此,摄影也是如此。成功的摄影家总是带领我们以不寻常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我们的心会随着他的镜头而悸动。写诗也是如此,比如那些写底层劳动人民的诗作,你是高高在上俯视,还是俯下身以平等的视角去看,这一点至关重要。前者像某些领导过节下村里带了记者去慰问,后者如不具名的捐助。孰真孰假,一看便知。
050同样的一件事,直接说出来就没有意思。而若能以相类的事情或事物作比,再加以修辞,就有诗的味道了。这是人的审美规律所决定的。好的作品一定能唤起读者的心理参与。而非只是视觉或听觉的参与。听过会心一笑,可从未听过会耳一笑。道理就在于此。所以我们的作品要留给读者心理参与的余地和可能。说不明白当然不可以,说的太明白还是不可以。诗人的笔触要学会引导读者去思考。(第一季完)
投稿须知
南山诗刊由南山论诗群主办,以传承交流古典诗词为主,由富有创作经验的老师指导和点评。主要面对初学者。如需加入学习交流,请扫码加主编微信:
社长兼主编:刘宴会
管理团队:幽兰 章晨 琼州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