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下的红荼薇

——记隐蔽战线上的小榄女共产党员白衣天使萧琼芝

作者:麦广麟

【编者按】:这篇《凤山下的红荼薇——记隐蔽战线上的小榄女共产党员白衣天使萧琼芝》,是作者麦广麟先生而作,虽记述的只是英雄群体中的一位,但读来令人感佩不已。也让我们从萧琼芝的身上,看到了一批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英雄群体,正是有了这样一批舍生忘死,怀着民族大义,高擎红旗前行的人们,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印象水墨》转载本文,有删节,阅读原文,请看小榄镇志党史办编的《学党史 讲红色故事》。

萧琼芝

在美丽富饶的中山西北部,有个地方因形似橄榄而得名——“小榄”。这里不仅有九龙入洞、五星聚境的独特地貌,还是人文环境优越,墟市经济繁荣的小镇,因而历史上曾有“天下第二名乡”之美誉。

在近现代史上,小榄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发起于小榄的香山三合会反淸斗争起,到1949年的小榄解放止。尤其在小榄解放这段历史中,我们不能忘记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白衣天使萧琼芝女士—— 她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以坚毅不屈的精神,在隐蔽战线上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只为了一个“信仰”,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坚守到新中国最后的胜利,她为小榄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一切。

左,大姐萧爱芝;中,四弟,萧庚延;右,二姐,萧琼芝

接受进步思想

参加抗日救护

萧琼芝,中山县小榄镇人,1911年出生于富商家庭,有兄弟姐妹四人,她排行笫二,从小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父亲萧伟棠,是广州市南园酒家经理,常助弱济贫。萧琼芝在广州市浸信会护士学校毕业后,先在广州市东山区两广医院从事医护工作。后来凭父亲的关系到了香港。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全国各地热血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踊跃报名参军奔赴前线抵抗外来侵略者。身在香港的萧琼芝,放弃了在香港的舒适生活,和青年朋友们一起,于1938年由香港回到内陆惠阳淡水,加入粤军151师抗日部队的随军服务团,参加抗日救国救护工作。

一个大家闺秀来到抗日部队,面对反差巨大的生活环境,加之部队行军打仗,服务团就要紧随其后补充救护。劳累与营养不足,使萧琼芝患上了肺炎,且高烧不退,无奈只能带病转回家乡小榄疗养。因其得到了舅父等亲人的细心照料,身体很快痊愈。养病期间,恰逢“中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第二工作队”,“中山青年抗日战时救护队”先后到小榄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动员群众参加抗日、培养游击骨干并发展党的秘密工作者。当时,队员分别住在萧琼芝家邻近大涌边的两间祠堂。萧琼芝通过与他们一起活动,了解了这支抗日队伍的宗旨,主动参加救护训练班,教授并培训救护人员进行战地救护。后来这些学员成立了“中山小榄抗日救护队”,萧琼芝任队长。

1940年春,中共党员张成美奉粤中区特委指派,到三区(小榄)筹建中共中山三九区工作委员会。3月初,侵华日军从唐家、关闸、香洲进犯。小榄沦陷前夕,日军战机疯狂轰炸小榄下基、桑市一带,炸弹落下之处火光冲天,死伤遍地,惨不忍睹。萧琼芝却带领救护队,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抢救被炸的群众。小榄六耳楼等几处,连续三天遭驻在莺歌嘴海面上的日舰炮轰,以萧琼芝为队长的救护队,不顾一切到现场救护。

因形势所迫,党组织决定抗先队暂离小榄,只留下几位队员与萧琼芝和区委书记张成美等地下党员,从小榄先后撤到九洲基集中。直到日军入侵小榄前几个小时,萧琼芝等随区委书记一起,从九洲基分头撤到较为安全的小榄高沙鹅鸭塘麦娴仙家暂避,等待上级指示再作下一步行动。

麦娴仙的家是共产党抗日游击队三九区的一个重要秘密交通站,掩护和疗养过许多抗日游击队伤病战士和共产党员干部,游击队员们都亲切的称呼麦娴仙做契妈(干妈)。

萧琼芝(右一)和同志合照

巧妙救治伤病员

光荣参加共产党

时任小榄镇镇长、崇德善院(后改崇德医院,今小榄人民医院)董事卢励吾,是萧琼芝的舅父,她借助这层社会关系顺利进入了崇德善院工作,并先后结识了小榄的上层人物“挺三”司令袁带、副司令屈仁则及谢云龙等人。

当时,曾驻在小榄镇东区富建刘公祠堂(原基头庙右侧)的“挺三”司令部, 抗战时期是第四战区挺进笫三纵队, 后改笫七战区。是一支国民党广东省地方武装部队,其司令先后为吴飞、袁带和伍蕃。

萧琼芝在三九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卢励吾外甥女的关系,取得袁带、屈仁则的信任,以医务人员的合法身份掌管了崇德医院实权的同时,团结争取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医生、护士、助产士、药剂士和职工。萧琼芝掌管了医院工作后,党组织对她有了重要寄望,于是她对医院实施了新的工作部署,从医疗技术、服务态度、救死扶伤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社会上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她秉承崇德善院的初心,对一些贫困病者,减收或免收医药费。有一次,小榄西区一位农民伍姓老婆婆,双脚严重糜烂,不能行走,萧琼芝得知情况后,每天亲自上门为老婆婆敷药治疗,直至痊愈。老婆婆见到萧琼芝感动到流下眼泪,提出要认她为契女(干女儿)。邻近的农民都被萧琼芝为贫苦群众解除痛苦的善行所感动,对她非常敬佩与爱戴。

在小榄镇,国民党顽固派袁、屈、谢、巢的势力非常强,再加上军统、中统潜伏的特务等,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展活动是非常困难和危险的,稍有不测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萧琼芝却无所畏惧,她掌管了崇德医院后,与党组织紧密配合,利用自已职务之便作掩护,为患病的地下党员和抗日游击队员来医院就医提供特殊的方便。如九区牛角乡生命垂危的交通员吴桂好,长期患病的九区党员苏英等等,以及在中、顺、新边地区工作的地工,因得到了细心救治,很快康复归队。

很多时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三九区党组织干部方群英因身体虚弱导至小产,正在留院治疗时,屈仁则派人到崇德医院视察,萧琼芝则处乱不惊,以病人怕风畏光为由,用被单盖住方的面目,避过敌人的耳目,使她能安全出院。后因方群英长期在恶劣环境中工作,1945年间患了顽固性疟疾,也是萧琼芝为其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了进口的特效药,疾病终于痊愈。

敌人扫荡九区前夕,萧琼芝冒着“窝藏共匪”的危险,辗转把党员张兰安排在她妗婆文仿梅留产所里安全分娩。还有顺德坝头市地下党联络站负责人刘兆容的分娩,也是萧琼芝冒着风险,千方百计瞒过敌人的耳目,找到妇产科医生,萧的七姨卢恩宽,才使得刘兆容顺利分娩,平安返回顺德住所。

在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岁月,在萧琼芝巧妙掩护和周详的安排下,治好了一位又一位伤病的革命同志,使他们重返战斗岗位。在那些革命同志住院期间,伙食费和医药费大多是萧琼芝自已为他们支付的。

1944年夏,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不少游击队员患上疟疾和疥疮,因部队缺医少药,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部队领导刘向东希望萧琼芝设法组织一批药物支持部队。她利用职务便利,想方设法从崇德医院药库拿出一批药品,找到当年由她动员参加革命队伍的萧松廉,委托他把药品安全带回部队,以解部队燃眉之急。

高沙的麦娴仙家这个游击队交通站,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了除崇德医院外中共地下党和抗日游击队的后方医院。这里常有受伤的战士和游击队干部在此秘密治疗,这一切都是靠着萧琼芝的帮助,才使得游击队员们加快了伤病的康复,早日归队。

从抗日救护队到崇德医院负责人,萧琼芝一直积极跟随党组织活动, 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教育,锻炼和考验,终于1945年7月,经中共九区牛角乡党组织负责人苏英、九区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张兰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是一个月上西楼的夜晚,中共组织部负责人分头来到小榄东区的二门楼,在小小油灯前,萧琼芝怀着激动的心情,向着北方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至此,萧琼芝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主动配合组织

积极策划秦炳南率部起

1940年间,萧琼芝随舅父出入国民党“挺三”司令部时,认识了副司令屈仁则的嫡系特务中队长秦炳南。秦炳南,原籍广西桂林县人,生于1916年,12岁时因家贫去当兵,后来升任国民革命军笫十九路军的一位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在战场上他带领战士英勇奋战抵抗日本侵略者,是位爱囯军人。萧琼芝了解了秦的情况后,将秦炳南的情况向中共三九区组织作了汇报,萧琼芝在得到了党组织的指示后,开始策反秦炳南起义。

为更好地开展秦部的统战工作,设法策动秦部起义,上级党组织决定派三九区区委书记张成美打入秦炳南部队内部。在萧琼芝的努力下,张成美顺利进入秦部当了一名文书。

萧琼芝还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为了长久掌握敌军情况,建议秦炳南将他的勤务兵吕有长安插到屈仁则司令部当勤务兵,以此来时时掌握屈的动向。自此,“挺三”司令部内的一切动向,尽收我方眼底。

在“挺三”,秦炳南带领的特务中队,是副司令屈仁则的嫡系心腹,有190多人,整个“挺三”纵队也只有这支队伍是全部美式武器装备。

1944年11月初,国民党反动指示“挺三”、“挺五”两纵队围剿我驻鹤山县云乡、白水带、宅梧等地的抗日武装队伍,这让发誓不打人民抗日队伍的秦炳南处于进退两难之地。这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司令部也获悉了秦炳南的情况,于是决定在敌人来犯之前,先把“挺三”司令部搞乱,以粉碎敌人策划剿共的阴谋,同时加快了策动秦炳南部队起义的进程。

11月17日凌晨,秦炳南率队,在鹤山县金冈墟附近的月桥村驻地南面的小山坡,宣布脫离国民党“挺三”部队,起义投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不久改名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一致抗日。并配合粤中纵队主力,马上开展反击“挺三”、“挺五”的围剿。

1945年1月,秦炳南被任命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笫一团副团长(黄江平为团长、谭桂明为政委)。同年2月6日部队途经高明合水、更楼一带,与尾随的国民党军在凤凰山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秦炳南不幸身受重伤,终因敌众我寡,被国民政府军64军158师473团包围俘虏。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当月下旬秦被国民党反动派在新兴县秘密杀害,一代爱国将士,离开了他的战场。

从左到右萧琼芝、四弟妻子、萧庚流、后母区瑞心,中间老人,姑母萧凤葵

一心为党工作

机智躲过敌人怀疑

仁则对崇德医院负责人萧琼芝的工作是认可的,又加之小榄镇镇长卢励吾外甥女这层关系,所以屈对她特别信任。1944年6月,屈仁则为了“挺三”部队的需要,要萧琼芝成立一支救护队,萧立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经上级组织同意,于8月正式成立救护队,萧自任队长。在建队选队员前,党组织推荐了包括何炳刚和她弟弟萧庚流等9名进步青年加入该队。救护队活动开始,萧琼芝即布置自己队员通过护理“挺三”伤病士兵的机会,向伤兵宣传“爱国抗日、反对内战、救国救家”的道理。在这期间,救护队的工作表现得到了“挺三”上层人士的认可。一年后,救护队被合并编入国民党中山县政府领导的政工队,后改名为政救队,内分政治组和救护组,这为日后我党组织营救工作提供了机会。

1943年秋,萧琼芝将家迁到拱桥头北、大榄鲁班师傅庙附近。这时国内抗日战争形势非常紧张,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对共产党的镇压,以及党内叛变者,使地下党组织工作开展非常困难,党组织为了更好地保证地下工作者安全,将原来设在顺德江尾的一个交通站转移来小榄萧琼芝的家。

该站是一个大站,负责联系中山本部、八区、粤中区和中心县委(南、番、顺)的党组织工作。不久九区区委以及交通员等一批党的地工在萧琼芝的协助与掩护下,也先后来到萧家开展秘密抗日救国活动。萧琼芝利用崇德医院负责人的身份,出入白区为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带《正义报》和抗日小册子到小榄,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这件事却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5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十二),国民党“挺三”纵队司令伍藩和副司令屈仁则等与日伪军勾结,纠集四路人马共3000多人,向我坚持抗日的中共珠江纵队第一支队九区大队驻地合围。事前我珠江纵队司令部已收到敌人来袭的秘密惰报,因九区这个根据地实在太重要了,部队党委决定在此钳制敌人,以减少五桂山部队受围剿的压力。但全体指战员毫无惧色,经过3天浴血奋战,在弹尽无援,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各中队开始突围,战斗中大队长梁伯雄及中队长谭惠光等20多人牺牲,50多人被俘,部分三区籍队员最后艰难地回到高沙麦娴仙家掩蔽。

萧琼芝得知情况后,立即布置政救队员协助她们与党组织联系。由于得到了萧琼芝的帮助,使得被俘同志在监禁期间未受到侮辱和刑罚。同时又设法通过党组织为珠江纵队送去药物。

多年来,萧琼芝在小榄的抗日工作和地下革命活动,已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怀疑。1945年秋,在一次会议上,谢云龙说:“萧琼芝可能是八字脚(共产党的意思)”。屈仁则听了半信半疑,因为他对萧琼芝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卢励吾听了后对他们说:“不会的,她是个基督教徒,心地善良,办事热心,爱帮助人。”但他心里却忐忑不安紧张起来,卢开完会晚上回到家里,马上找到萧琼芝说:“今天开会谢云龙说你是八字脚,是不是我不知,共产党要实行的是共产主义,这是我赞成的。”为保守党的秘密,萧琼芝面对自己长辈,她镇定自若地说:“我只知有国民党,不知有共产党,共产党是怎么样我都不清楚。舅父,谢云龙凭什么说我是八字脚呢?”次日,萧琼芝向党组织作了汇报,这一次虽是有惊无险,但也提醒了萧琼芝,她在日后的工作,则更加小心谨慎了。

老年萧琼芝

为武工队解困

秘密缝制五星红旗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1945年9月,在抗战时期逃亡到鹤山县达六年之久的国民党中山县政府迁回中山。随即提出:“三年军事,五年政治”的口号,欲在中山全面消灭共产党组织,他们加紧组建军事力量,将驻粤北的野战部队调回中山,还组成区、乡、镇联防武装。就当时驻三区的大小武装队伍均超过10余支,当时,我党的革命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1944年至1946年,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了加强各区组织发展的工作,先后派特派员罗光连、黄耀棉、刘云同志到小榄,为确保组织工作的安全,萧琼芝辗转在小榄镇三立小学校为黄耀棉、刘云和何炳刚找了份教师工作为掩护。为了更好地协助党的工作,萧琼芝还安排交通员吴桂好住在她家,此后还把青年团员、交通员、自已的亲弟萧庚流派到高沙小学当教师,协助党组织负责人邓永年转送秘密情报。

1948年夏,萧琼芝介绍参加抗日游击队的邬莲芳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将她押往石岐,她姐姐桂芳也受到牵连,被抄家拘留审讯。萧琼芝得知情况后,本可暂离躲避,但是她却选择留了下来,面对亲属的指责,她只能用积极营救的实际行动来安慰自己。也正是她的积极营救,使党组织减少了不必要的牺牲。

1949年4月,中共中山县三区委员会成立,三区党组织为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动员群众发展人民武装,迎接解放。首先,成立了高沙武工队,随着武工队的壮大,队员的衣服蚊帐等配套物资跟不上,在那个物质奇缺的年代,区委领导虽多次研究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萧琼芝得知后,以为医院车做蚊帐和被套的名义,从崇德医院仓库拿出多匹蚊帐料和布料,派交通员分批送到组织联络站——袁定慧的三合车衣店,为武工队赶制衣服和蚊帐。

新中国解放前夕,萧琼芝根据上级指示,在小榄镇第九街经常协助何炳刚召开秘密党支部会议,传达当时全国解放战争形势,部署迎接人民解放军进驻小榄的准备工作,组织成立青年宣传队,协助女团员袁定慧、张莹和邓淑怡在三合车衣店昼夜秘密赶制10多面五星红旗。其中一部分红旗送往顺德独立团,为解放顺德县之用,余下旗帜则用作迎接三区小榄解放。

萧琼芝热爱祖国,抱着对共产党的信仰,在隐蔽战线上竭尽心力,忠于党、忠于人民,从一名基督教徒到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反抗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切。她为了党的秘密工作不暴露,最终选择了孤独终老,她,就像凤山独有的红荼薇,散发出持久的芬芳。

建国初,萧琼芝曾担任中山县第三区民主妇女联合会主席,三区卫生所(后改为小榄人民医院)负责人。1953年定居广州市,由于她在隐蔽战线时的工作常与国民党反动派交往,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到党内极左思想的冲击,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平反,恢复名誉与党籍和离休待遇。1996年3月21日萧琼芝在广州病逝,享年85岁。

萧琼芝同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就是她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对党的原则的坚持、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为党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她将影响和教育新的一代健康成长,为建设伟大的祖国作出新的贡献!

资料来源:萧庚流口述回忆、萧琼芝与老革命同志生前回忆,《中山市小榄镇志》,《中国共产党小榄地方史》,《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史》,《中共佛山历史大事记》。

(0)

相关推荐

  • 萧家璧其人(二)

    首先申明,本人无意撰改历史,也无意为萧家璧翻案.因一直有打算写个土匪的故事,这才走近了萧家璧,去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去翻看他遗留下来的一些书信,才真正知道了萧家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很歹毒的一面 ...

  • 回忆父亲李运昌(一):发动冀东抗日游击战争

    (作者:李志仁) 我父亲李运昌,生于1908年,河北乐亭人.1924年加入青年团,1925年加入共产党,是黄埔军校四期生.他早年受李大钊同志影响,上中学时就抱定信仰,要为共产主义献身. 从黄埔军校毕业 ...

  •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阿钱学党史思维导图026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随后日本侵占东三省. 占了东三省,日本还不满足,还想占领华北,乃至全中国.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看不下去了,去搞抗日游行,想不到遭到国民党军警残酷镇压. ...

  • 红土热血●廉江英雄烈士陈信材,一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不忘历史,为幸福而奋斗 在奔流不息的九洲江畔--廉江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孕育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以热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

  • 【灵璧家园】您知道当年“牛头会”“光蛋会”等组织在灵璧哪里成立的吗?

     大  山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在灵璧县城的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十二公里远,平原之地上面散布着几座互不相连的山峰,分别叫作大山.毛山.朱山.峨山.无名山.传说是神话故事中的二郎神担山撵 ...

  • 高速铺就连心路 太行山下旅游“红”

    巍巍南太行,一条条高速公路逶迤于绿水青山间,铺就连心路,架起连心桥,"红"了旅游又富民. 4月25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会同该省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组织的"沿着高 ...

  • 春季进补,荼薇清爽,人参解乏

    古人饮食,讲究天时 这份追求被浓缩在"不时不食"的四字箴言里. 春天里的玫瑰 夏天里的夜香花 秋天里的桂花 冬天里的蜡梅花 既是因应时节而生的自然之物 也是滋养人身的节令之品. 或 ...

  • 荼薇酒

    ​1.伍公花酝 小榄荼薇酒起源于何时?据老一辈酿酒师讲述,荼薇酒始酿于明代,距今已有300多年. 在中山酒厂收集的荼薇酒酿制工艺中,有"伍公花酝"一法.其法为:"清晨摘半 ...

  • 打卡贺兰山下网红公园,尽享酷暑里的清凉!

    连日来的持续高温,一度将酷暑里的银川"烤"上了热搜.不少市民选择到贺兰山休闲运动公园纳凉解暑,或闲坐林荫下,或嬉闹溪流间,家人朋友三两结伴,尽享夏日里的一抹清凉. 贺兰山休闲运动公 ...

  • 甘凤池拳法:红孩拜观音

    "红孩拜观音"拳又称独立拳,共有七十二式,是少林南派传统套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正宗"功夫拳",大江南北流行甚广.其拳尤重于下盘稳固,要求做到动静合一,亦刚亦 ...

  • 【20年风雨历程·16载放飞红凤】纪念红凤工程20年暨2012级红凤毕业生欢送会

    (搜影中国 讯)2016年6月4日上午,省妇联和红凤协会主办的共同主办的"20年风雨历程 16载放飞红凤----纪念红凤工程20年暨2012级红凤毕业生欢送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原 ...

  • 孙凤勤 | 三进红白山

    作者简介 孙凤勤,郑州市人.沙漠,第二个故乡,一个种枣的人,一个远离家乡的人,一个寻求孤独的人,一个试着从沙土里刨文字的人. 三进红白山 每到一处,对我来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看景. 刚到和田,依然如此 ...

  • 鹞鹰山下的红镜子(散文)文/肖玉兰

    [总第 467期]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吧 一层秋雨一层凉, 秋雨绵绵秋意长. 入驻作家 王力光  张利杰  黑马  崔盈  曲素梅 王莹  千之叶  刘俊瑾  晴耕雨读  李月华  谢凤钰  华妇微 ...

  • 太阳山下党旗红(诗朗诵)丨 宋进潮

    太阳山下党旗红(诗朗诵) 文 / 宋进潮 角色 甲.乙.丙.丁 甲  魏巍秦巴山,浩瀚神农架, 乙  莽莽大荆山,绵绵汾清河, 丙  就在这一片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太阳山, 丁  她高昂头颅,远眺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