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才有改变
为了协助班主任开好家长会,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上了一堂班会课。我希望创造一个机会,尽量避免说教,让学生多多理解父母,融洽亲子关系。
平时工作中,经常会收到一些家长的抱怨:孩子到了高中,不像以前那么乖巧、听话,脾气越来越 “坏”,一言不合就翻脸,打骂当然不行,有时甚至得小心翼翼看孩子的脸色。学生也向老师诉苦:父母太霸道,太啰嗦,永远把自己当孩子,不尊重自己的隐私……总之,各说各有理。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我想从孩子这一头出发,让他们多多理解父母,从而亲近父母。
整堂课上分为几个流程:
首先,是一个热身小游戏,以便学生分组,之后选出组长,宣布规则。
其次,是小组讨论,围绕两大问题“我心目中的完美父母,我要吐槽现实中的父母”。
第三,讨论完成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其中对完美父母的期待有:尊重孩子,给予更多空间,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热爱学习,多多陪伴,戒掉不良嗜好,好好沟通,平等交流,少唠叨,多行动……
分享过后,我稍作总结:即便父母不够完美,即便父母有许多缺陷,而我们已经无法选择父母;即使ta没有很多钱,即便他长得也不帅,ta却深深爱着我。我们可不可以回忆一下父母对自己所做过的点点滴滴。
第四,我播放了一首表达父爱的歌曲和一个表达母爱的童话故事。让学生闭上眼睛,边聆听边回忆,回忆父母带给自己的温暖,可以是一件大事,可以是一个瞬间、一个细节。
随着音乐想起,班级慢慢变得安静,接着有些女生开始抽泣。
十分钟后,愿意的同学可以在全班分享刚才的回忆,也可以不分享。
同学发言比较踊跃:比如方同学说,某天半夜自己身体不舒服,在乡镇医院又关门,父母赶到医生家里奋力敲门;盛同学说,爸爸知道自己喜欢吃汉堡,经常跑好几家店,拿着热乎乎地汉堡送到学校;应同学说,我觉得妈妈重男轻女,好东西都给弟弟,现在想来妈妈童年时肯定也被亏待过,虽然她的观念落伍,但那不是她的错;洪同学说,我以前老是责怪父母,他们勤劳却没什么钱,现在想想他们养我这么多年,也是挺不容易的……
学生还没说完,下课铃声响了。
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班会上说过的,没说的,说了还不过瘾的,统统可以说给父母听,分享那些属于亲子间的秘密。
这堂课效果比想象中的好,简简单单的几张幻灯片,几个步骤,我本以为学生不会有很大的触动。可是情感的流淌,分享的积极,出乎意料,一直到课间,还是停不下来。也许我们给与同学们倾诉、表达的机会太少了,他们需要有人去聆听。
亲子关系重在沟通,对于那些对父母有隔阂、有误解的孩子,说出来意味着理解,说出来而且被听到了,意味着改变的可能。所谓的生生互动,比成年人的说教更有力量。本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同组的女生在回忆中大声哭泣,有男生却在发笑,也有男生一脸懵逼,“有这么激动吗?”“至于吗?”但是在分享阶段时,听到同组女生边哭泣回忆爸妈的点点滴滴,那几位男生也陷入共鸣,嬉笑的表情不见了。
先吐槽,后思考,说出来,写出来,这是课堂上我能引导的。下一步在课堂之外,同学们也许会有更多的行动理解父母、回馈父母。
如果你还想了解舒林其他亲子类文章,欢迎点击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