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 尘梦书香四十年

——诗词/江湖/世道/人情

▍一

说来话长。

红安乡间风俗,拜年是过年的重要内容,马虎不得,特别是正月初一到初三这三天,头等大事就是拜年,再忙,也不能省掉。我每年初二雷打不动要到外祖父家拜年,那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外祖父会为我准备花生、年糕、苕果等点心,有时还会拿出几册薄而旧的线装书,给我讲故事。我虽听得懵懵懂懂,云里雾里,却也从小生发了对书本的敬畏之心。

不记得那是哪一年,只知道我已经发蒙上学了,但识字不多。那时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我要么是在一年级,要么是在二年级。但我记得是在正月初二,那天我正在外祖父家拜年。拜年行礼完毕,母亲还要带着我们兄弟去给同一个湾子的本家拜年,我不肯去,留在家里翻外祖父的旧书架。

也许是命定的因果吧,那一次,我翻到了一本奇怪的书:它很厚,比我的语文书厚两倍还不止;封面和封底都已不知所踪;书脊锁了线,但书页错落,参差不齐(后来发现中间还有缺页);不知是谁在书的左侧钻了几个孔,用电线穿了起来;书脊外层也磨掉了一部分,但有两个字还看得清楚,一个是水,另一个不认识。第一页字不多,但很大,很黑,最上一行居中写的是“毛主席语录”,这几个字我习见习闻,因而认得,下面一段话则是第一次看到:“《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一大半字不认得,因而不解其意,感觉很突兀。往后翻,抬头是一段小字:“试看书林隐处,几多……”后面的字又不认得,读不下去了。再往下是“引首”:“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我暗自吃惊:这是什么书呢?怎么尽是些莫名其妙的话?勉强看到第一回结尾,终于发现了一句颇为熟悉亲切的话: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什么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顿时,我感觉心中豁然一亮。——春节或农闲之际,湾里有时会请人来“说善书”(说鼓书),讲薛刚反唐、岳飞抗金之类的故事,这是老少咸宜的节目,最受乡民欢迎,可每每讲到精彩处,说书人就来一句: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然后就收工吃饭,毫无商量余地,非得到第二天才接着讲,真真吊足我们的胃口。莫非这书与善书有关?我的好奇心被空前地激发出来。

我拿着这本莫名其妙的残破的大厚书,坐在外公的土灶前烤糍粑,顺带翻书。翻着翻着就被迷住了,糍粑烤煳了也不知道。虽然好多字不认得,但一页页往下看,也还能看出些意思。开篇“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就让我眼界大开,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些奇奇怪怪的事,就是做梦也没有梦到啊!外公从外面进来,发现了我手中的书,显得很惊讶,问我:“好看不?”“好看!”我兴奋地说。“喜欢就送给你了。”外公真是善解人意,就这样书归我了。跟母亲回家的路上,我把书拿在手上,时不时翻开看看,那时是下午,我们背对着余家坳村,沿着山间小路向东走。偏西的太阳光照在松林和沙石路上,山林,溪涧,山沟里的小湾子,湾子前的水塘,水面的薄冰,薄冰上的花纹,似乎都与往日有些不一样。我有些恍惚,脚下有些发飘,书里的世界与眼前的世界太不一样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太离奇,太吸引人了!

自然,列位已经明白,这本书就是《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大书(此后我买过大约七八种水浒故事连环画,如《武松打虎》《快活林》《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等。关于我与小人书的故事,另有专文),也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古典文学名著。这本残破的书在我童年还没结束时就下落不明,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它对我的影响超过了语文和历史教科书!它使我不惧怕文言文,使我喜爱历史,喜爱章回小说,喜爱诗词和对联,使我找到了排遣寂寞的办法,使我结识了武松、燕青、阮小七这些英雄人物,结识了施耐庵这样的异代知音,还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火种。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二

1990年夏天,中考已结束,成绩还没出来。我将要度过一个没有作业也不用补课的暑假。7月19日,我骑车去李集镇。李集与八里湾、太平桥同在倒水河边,但不属红安,而是属于武汉市新洲区,离我寄住的学校有20多里路。先前我只去过一次,路径还不熟。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买一部《水浒传》。之前我到八里湾新华书店找过,没有;太平没有新华书店,只在邮政所摆着十几种书,也没有。

到了李集街上,我一路打听径直奔向新华书店。谢天谢地,总算有!书名叫《水浒全传》,多了一个“全”字。可能是为了与七十回本、百回本相区别吧,这是我后来知道的。买到书,倚着柜台翻看一会儿,交了钱,特地让营业员在封底加盖一个蓝色售书章。

我把书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径自往回骑。出了镇子,上了倒水河堤,选一片草地坐下,取出书欣赏。书的封面从上至下由翠绿渐淡,印着呼保义宋江的画像。是岳麓书社出的简体横排本, 1988年6月第1版,1989年2月第2次印刷。分平装和精装两种,我买的是平装本,6.25元。作者署名施耐庵、罗贯中,而先前看过的连环画原著只有一个作者,920页,很厚实,字很小,比五号字还小。正文前有李希凡的前言。我前看后看,反复摩挲,待心满意足,才继续赶路。书太厚,后座的弹簧夹开合幅度不大,且力度不够,我担心书会滑落,每骑行一段就下车查看,重新将书夹紧。一路上烈日炙烤,我却有如沐春风之感。为了挣点钱补贴高中学费,几天后我就跟随邻村的小包工头去武昌一个叫大花岭的地方洗云母石,随身带的,除了日用衣物,就是这本书。

书中的故事,自是脍炙人口,此处略过不提。但说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就教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且看第一回,开篇不久,作者写道: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上但见:遥山迭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驰驱紫陌中。

这一段文字虽是今人标点,但与古人的断句应该大致相同;前半截简短平实,读起来轻快流畅,后半截骈体韵文,长短相间,对称铺陈,词句不算华丽,而描写出的景致分外动人。因是在话本的基础上整理提炼而成,为便利民间流播,作者十分注重情节之奇,语言之美。单说语言,书中的好句子不胜枚举,例如:“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饶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今草泽见奇雄。”对这种书,看不如读,一读不如再读。——古人称读书而非看书,的确有其道理。看不如读,盖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字神妙莫测,可据其音、形、义任意组合,意味百出,莫可穷尽。当然,其中奥秘,全赖用心体会。知道的,不用说;不知道的,说也无益。

这些年来,在得意或失意之时,在无聊或喜悦之时,我会有意无意地从书架上抽出《水浒传》,从头翻看或者随便挑一个章节看看,这是一种享受。我买的这一种,是以明末杨定见序、袁无涯刻本为底本印行的,属于岳麓书社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之一种。一直以来,我从心底里十分感激岳麓书社。它的“文库”系列,由于字号小,别的出版社分上下册或三册的,该社合为一册,因而价格便宜不少,真正能像其口号所说,使人“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对像我这样爱书但缺钱的读者而言,可谓功德无量。“文库”中的近二十种图书,我陆续购买,几乎齐备。然而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各章回连排,一回结束,当页接着排下一回,缺乏美感。二是字号太小,伤眼睛。大一那年,我每天晚上躺在宿舍上铺,就着昏黄的灯光看书,天长日久,左眼皮中竟然长出一个豌豆大小的硬物,虽不痛不痒却经久不消。我内心忧惧,不敢继续卧床看书,经过三个多月,硬物才逐渐消失,但视力却明显下降。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高中阶段没有近视,上了大学反而戴起了眼镜。当我参加工作,且手头逐渐宽裕,就不再购买这种小号字的书了。

我对《水浒传》的喜爱持续了许多年。我看过不少经典名著,但对有些书并不认同。我的体会是,能够一看再看而不生厌,并且每回重看都有不同的发现和体会的书,才是真正的经典。这样的书其实为数不多,而《水浒传》则是其中之一。由此书肇始,我喜欢上了文言或半文半白的章回体小说。四大名著自不必说,其他如《儒林外史》《三言》《二拍》《合锦回文传》《平山冷燕》,也逐渐购置,一一赏读,每每废寝忘食,乐而忘忧。

历史是曾经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读小说的好处,是可以使我从纸上窥视社会,旁观人生。贿赂公行,弱肉强食,男盗女娼,黑恶横行,这是旧小说,特别是《水浒传》给我的印象。今日虽称盛世,终究无法全然割断与历史的纠结和联系,故当下之世态人情,必有昔时之镜像在焉。但毕竟时代在前进。所以我一向对未来颇为乐观,而对现实感到悲观。我性格中的那种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特质和隐逸出世、消极无为的倾向,与旧小说的影响更是分不开的。旧时乡间有一句俗语,道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意即《三国》讲权谋,容易使老者圆滑奸诈;《水讲传》讲造反,容易使少年作奸犯科。以我的亲身体会,此言确有一定道理。我虽一介草民,不敢作奸犯科,但看《水浒传》使我长了一身反骨,生就一颗顽心,不大认可钦命权威,不肯遵守既定秩序。我的人生际遇是否受其影响?不得而知。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个好汉,起初我个个都喜欢,个个都敬重。后来就起了变化,有爱有憎。爱武松,不爱鲁智深;爱林冲,不爱杨志;爱玉麒麟卢俊义,不爱托塔天王晁盖;爱阮氏三雄,不爱张氏兄弟。我讨厌小霸王周通、矮脚虎王英之辈,不大喜欢吴用、李逵、石秀、孙二娘之流,而深为同情宋江、王伦、林冲、卢俊义诸人。我最爱重的是武松、燕青二人。武松何许人也?端的是“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请看他的出场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水浒传》以一百二十回写梁山一百零八人,其中武松独占十回!与他享受同等待遇并列的,仅宋江、石秀而已。梁山诸人,个个心雄胆大,骨健筋强,但不是个个都“语话轩昂”,“相貌堂堂”,更没几人像行者武松一样襟怀磊落、智勇兼备、刚猛不屈、敢作敢当。他手持一双雪花镔铁戒刀,傲然行走于江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醉除白额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一件件,一桩桩,哪一次不做得漂漂亮亮、轰轰烈烈?!

如果说,武松是集力量、智慧、侠义于一身的平民英雄,那么燕青则是忠诚、机智和隐逸的象征。他忠心不贰,机智果敢,见微知著,进退自如。话说宋江、卢俊义擒了方腊,破了义军,正要奔赴京师,以图个荫子封妻,光宗耀祖。燕青却于路私劝主公卢俊义“纳还官诰,隐迹埋名,寻个僻静去处,以终天年”。卢俊义出生入死,始有今日之风光,那里肯听!苦劝无果,燕青只得独自走人。未几果不出所料,宋、卢诸人皆未得善终,而燕青则收拾一担金珠宝贝,飘然远引,“洒脱风尘过此生”。有诗为证:“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 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若问一百零八人中,谁最洒脱睿智?除了燕青兄弟,更有何人!

武松、燕青,诚为人中俊杰也。他二人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也蕴含着我的人生追求。但水泊梁山那帮啸聚之徒的灵魂人物,毕竟是宋江。我不喜欢宋江,不认同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态度,然而我不能不敬重他。他是一个深明大义、行为磊落的悲情英雄,有着与耶稣和佛祖一样宽阔深广的胸怀,竭心尽智,忍辱负重,只想让梁山兄弟接受招安,过上安定幸福的好日子。只是,处于那样一个时代和环境,宋江的身份地位注定其理想追求无法实现,也注定了他和梁山兄弟的悲剧命运。——顺带提一下,许多人认为央视版《水浒传》中李雪健饰演的宋江比较窝囊,与书中宋江的本来形象不合,我则以为他的表演最为传神,与我印象中的宋江几无二致。要我说,仅仅因为成功地塑造了宋江这个传奇人物,李雪健就应该在中国演艺界中获取一席之地。

▍三

2010年,我在网上反复比较不同出版社的几种版本,挑了一种百回本的精装《水浒传》阅读。这本书标示作者为施耐庵,中华书局2005年4月北京第1版,2010年重印。以北京图书馆所藏《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容与堂刻本为底本,由李永祜先生整理而成,删去了评语和校记。与百二十回本相比,百回本的《水浒传》比较少见,七十回本更难寻到。看中这本,一则是中华书局出版,二则喜欢其封面设计和内文版式(每回抬头另起一页,且遇诗词则换楷体单独成段),三则是百回版的全本。市面上一些所谓的青少版其实是胡乱改纂而成,已失原著风格韵味,文本质量更无法相提并论。

粗略比对了一下,百回容与堂刻本与我早年购买的百二十回袁无涯刻本最大的区别,是删除了百二十回本第九十一至一百一十回的内容;另外,百二十回本的诗词要精当得多,而且有些段落和词句的改动十分必要。以第41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为例:

百回本第368页:宋江起身与众人道:“小人宋江、戴院长,若无众好汉相救时,皆死于非命。今日之恩,深于沧海,如何报答得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无中生有,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黄文炳乃文墨小吏,却不乏智谋,于细微处察觉梁山军师吴用的诡计,此足以证明其精明干练,且他指控戴宗,证据确凿,怎么是“无中生有”?大约是发现了其中的漏洞,百二十回本将这段话的后一句改为:“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

第369页:宋江道:“黄文炳家多少人口?有几房头?”侯健道:“男子妇人通有四十五口。”后面另一处则说,“众好汉亦各动手,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把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只不见了黄文炳一个。”前后表述不一。考察上下文,“四十五口”应为“四五十口”,这才符合逻辑和情理。百二十回本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作了纠正。

第370页,“那条大江周接三江,浔阳江、扬子江从四川只到大海,……当夜五只棹船将载许多人伴,径奔无为军来。”这一段,包括中间一首七律,共计一百多字,百二十回本全部删略;371页关于黄文炳家火灾的大段铺陈描述,百二十回本也删掉了一大半。略加体味,便知这些改动和删节都有必要。

再举百回本(容与堂刻本)第九十三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即袁无涯刻本第一百三十回)中的几处细节略做比对:

混江龙李俊并童威童猛兄弟与赤须龙费保等四个“江湖好汉”狭路相逢,不打不相识,双方化敌为友,结为兄弟。容与堂本中,当四个“好汉”要杀李俊三人,要李俊通报姓名,李俊不肯:“你们要杀便杀,我等姓名,至死也不说与你,枉惹的好汉们耻笑!”“那为头的见说的这话,想这三人必是好汉,便跳起来,把刀都割断了绳索,放起这三个人来。……”袁无涯刻本中删除了“想这三人必是好汉”,实为明智之举,这句话画蛇添足,反使下文失了悬念。接着往后看。当费保等四人听说是李俊等三人是梁山好汉后,纳头便拜,说道:“休怪!休怪!俺四个弟兄,非是方腊手下贼兵。原旧都在绿林丛中讨衣吃饭。……”这里的“贼兵”二字,用得不合情理。费保诸人原本是“绿林好汉”,如今占水为王,称雄一方,本应忌讳这一身份,怎会说方腊义军是贼呢!如果方腊义兵是贼,他们自己不也是贼吗?袁无涯刻本注意到这个问题,删除了“贼兵”二字。

接着再往下看:李俊听说了四个姓名,大喜道:“列位从此不必相疑。你岂不闻唐朝国子博士李涉,夜泊被盗,赠之以诗,今录与公辈一看。诗曰: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相逢不用频猜忌,游宦而今半是君。俺哥哥宋公明,见做收方腊正先锋,即日要取苏州,不得次第,特差我三个来探路。今既得遇你四位好汉,可随我去见俺先锋,都保你们做官。……”回头考察两个版本的第三十六回,李俊的自我介绍并无不同,都是“小弟姓李名俊,祖贯庐州人氏,专在扬子江中撑船艄公为生……”,他显然跟李逵一样,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莽汉,如何知道唐朝诗人遇贼赠诗的典故,又怎么会在萍水相逢的江湖兄弟面前掉书袋?!袁无涯刻本在“列位从此不必相疑”之后,用一句“喜得是一家人!”替换掉了这个故事。仅此一句,可知态度,可见性情,真正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只此几处比较,足见百回容与堂刻本不如百二十回袁无涯刻本准确精炼。当然,袁无涯刻本也有不少毛病。例如景物或场面描写过于铺排,写景写人的诗词内容时有重复,有时显得空洞,有的是借用昔人的成句,或者改头换面以应景,等等。也有一些共同的疑点。如:有些人在朝为官为将十分窝囊,打不过梁山无名之辈,上了梁山后突然功力大长,可力敌无数官军;又如,《水浒传》中千百次提到吃肉喝酒,但只吃牛肉,别说兔子肉、野鸡肉,就连猪肉和狗肉都极少提到。——难道众好汉与今日的西洋人一样独嗜牛肉吗?

▍四

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改变对古典小说的偏爱,看过的长篇小说有《李自成》《老残游记》《东周列国志》《蔡东藩中国历史演义》等,短篇小说集有《全像古今小说》《唐宋传奇集》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四大名著”中的三种(不含《红楼梦》),还有《洪秀全演义》《中国古代四大名剧》等。近年来看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约有十余种,《曾国藩》《张居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熊召政的四卷本《张居正》围绕着张居正与首辅高拱这两位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宫廷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写出了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塑造出了张居正、高拱、冯保、李贵妃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同时,通过对典型环境的生动再现,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既弥漫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韵,又给人晓畅通达、引人入胜的阅读愉悦。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亦真亦假地描述了曾国藩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对这位湖南老乡和“中兴名臣”竭力进行美化和肯定,然其行文生动,刻画精到,实为今人所作历史长篇小说之不可多得者。但这两种书与《水浒传》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不过,《水浒传》并不是没有问题。除了前面谈到过的一些,还有其他方面的缺陷。作者对人物的的刻画固然做到了穷形尽相,各个不同,但也不是尽善尽美,有些漏洞还不算小。仍以武松为例。武松是作者倾注了热情和敬意的人物,可谓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但是其在孟州牢城营的表现让人犯疑。武松不肯使银子打点,惹得差拨恼怒,要打一百杀威棒,管营相公的儿子施恩说情,免了棍棒之苦,然后天天好酒好肉伺候。原来,施恩倚仗父亲权势,利用囚徒这些廉价劳动力,在快活林开一家酒肉店, “都分与众店家和财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不仅大搞市场垄断,而且强收保护费,分明是典型的黑恶势力!谁知强龙压过地头蛇,施恩被张团练手下一个新来唤作蒋门神的家伙夺了地盘,打伤筋骨。因此想请武松出头,报仇雪恨。按说,这是黑吃黑,两边都不是好东西。可武松如何回答?“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你看,就吃些白食,受点小恩小惠,便甘愿替人拼命!这岂是英雄好汉的作为?!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不得不提:《水浒传》中的女性,几乎全是坏蛋,无一个好货,这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以此观之,我对罗贯中参与《水浒》写作之说表示怀疑)。我猜这一反常现象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他很可能在女人身上吃过大亏。若“施耐庵”先生果真以一己之遭际,而迁怒于全体女性,则其过大矣。

大约书与人一样,也讲精气神。高鹗接续《红楼梦》,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虽赢得读者敬爱,却也遭人诟病。不过话说回来,金圣叹的大胆处置自有其道理。我读《水浒》,有一个感觉非常明显:梁山英雄排定座次以后,该书的气场便突然减弱!受招安、征方腊、破王庆这些章节,文风气势与前半截判然有别。我想,一则因为前部分有文人创作百姓流传的坚实基础,故能自然而然,一气贯通,而后半部分多系臆造,作者心中先就失了自信,故而下笔也显得疲弱。二则因为作者写至英雄排座次,已生英雄末路之感,热情和精力几乎耗尽,后半截便失了劲道。

20年后再读《水浒》,感受与以前已大不一样。坦白地说,我不仅不再崇拜它,反而颇为不满了。这是观照现实不断反思的结果。除了前面提到的诸多问题,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我摒弃了盘踞头脑多年的英雄史观。闲时读史,屡屡兴叹:英雄创造历史,却也毁坏民生;一将功成万骨枯,兴亡都是百姓苦!昔人云:宁为太平鸡犬,不作乱世人民。我的体会是:宁要改良,不要革命。梁山泊诸人无法无天,滥杀无辜,名曰替天行道,实是祸害百姓。一人得罪,合族遭殃;为救一个“兄弟”,不惜残杀成百上千无辜百姓;更可恶者,为让一个人上梁山入伙,竟然设计使其身陷囹圄罪可至死,或者家破人亡无路可走。

其二,我认识到了“水浒”中的江湖气对民族精神的侵蚀。从刘邦到朱元璋,到洪秀全毛择东,到眼下当前,中国社会有一股源远流长的流氓性和暴戾气,重毁坏,轻建设,蔑视规则和大义,看重特权和谋略,把无赖当本事,视流氓为英雄。《水浒传》的反抗精神固然可贵,但它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

由于多年前留下的印象太深刻,我一直以为,《水浒传》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小说。现在却发现,它堪称杰出,但未必伟大,除了文本方面的硬伤,更有价值观混乱的致命缺陷。我对于《水浒传》的坚定信念终于坍塌了,但它对我的影响已经深入灵魂,无法磨灭。不过,无论如何,我终归还是喜欢它。此即所谓“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也。

往事虽然一去不返,历史依旧让人惆怅。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名著误书生。俱已矣!且放下。容我以《水浒传》开篇辞结束这篇笔记,词曰: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2010年10月记,2013年9月23改。

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此文选自《梦影心痕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定价30元)。欲购此书,请打赏30元(含快递费则38元),并留言提供详细联系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