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非肿瘤移植又敲警钟
非肿瘤移植又敲警钟
饶编 2019-10-18
节前突闻武警移友天王病世,着实惊了一场,他高大魁梧的身躯,亲和友善的笑颜一直在眼前晃动,最关键他术前是纯肝硬化移植,术后16年一直恢复良好,我与几位移友赶至雄安新区看望吊唁,送天王最后一程。
经侧面了解,天王2003年3月因肝硬化移植,术后一直注意严格按医嘱服药,生活规律,注意锻炼,经常旅游,无酗酒等不良嗜好。2018年末疑似感冒、咳嗽而经常低烧,经查肺部有阴影,经多方医院确诊为原发肺癌中晚期,很快在301医院实施了肺肿瘤切除手术,随即进行了几次化疗,后期扩散转移至肝、骨,受了不少罪。我们注意到,天王移植十几年来,服用的抗排异药量一直不低,减药困难,稍有不慎易发生排异,他移植马上要进入17年了,最终日服药量普乐可复3mg,骁溪4粒。一个非常沉稳、低调的、良性移植的移友,16年后为什么会突发肺部肿瘤呢?这对移植十年以上的移友又敲响了一次警钟。
器官移植术后为什么易诱发肿瘤?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一些医生,并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那些接受了诸如肾脏、肝脏、心脏或肺等实体器官移植的病人,其总体的罹患癌症风险是一般人群的两倍,其发生多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多家医学专家研究表明,理论上来说,器官移植后肿瘤的发病,是免疫学因素和非免疫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简要摘录部分结论)
1.移植后肿瘤的发生与免疫抑制相关。器官移植术后都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防发生器官排斥反应,这样就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长期受到抑制。然而,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作用和抗病毒活性功能受到破坏是导致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2.移植后肿瘤的发生与异体抗原的长期刺激有关。长期的免疫抑制使得宿主免疫系统特异性的监视功能受到抑制,随着移植器官中的异体抗原长期慢性刺激、病人多次感染以及血液制品的输注,部分被抑制的宿主免疫系统被过度刺激,就会导致移植相关的淋巴瘤发生,并且一旦出现免疫调控的紊乱、免疫防御功能减弱,其它非淋巴系统的肿瘤就可能发生。
3.移植后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研究发现,EB病毒感染同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人类疱疹病毒-8感染与卡波西氏肉瘤的发生有关,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4.移植后肿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加上日晒等物理因素叠加,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增加肿瘤的发生率。
5.移植后肿瘤的发生与长期慢性疾病有关。例如,肾移植受者并发肾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长期终末期肾病本身就是肾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6.移植后肿瘤的发生与基因有关。意大利等多国的专家对此做了长时间的研究,他们认为:接受器官移植受者患肿瘤主要原因是该器官捐献者所携带的某种基因所致。
良性移植诱发肿瘤的个案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移植人在长期生存的道路上并不平坦,非肿瘤移植长期生存患者如何预防术后肿瘤的发生呢?我纯终末期肝硬化移植13年,在长期生存移植路上比较谨小慎微,个人体会有如下建议:
1. 尽量达到免疫抑制最小化。严格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勤查一下机体免疫系统状况,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做免疫数据定量分析,防止免疫抑制过度,预防排斥反应,达到新肝与机体的免疫平衡,降低移植后恶性肿瘤的发生。
2.在检测指标长期正常情况下,适度减药,每次减药要少量、稳妥(以普乐可复为例,一次最好只减0.25~0.5mg),并加大化验监测力度,两个月指标正常后才可称减药成功,平稳三个月后才可考虑再次减药。
3.历行复查不能只光顾肝脏检测,还要定期查肺和全身。肝功稳定人员每三个月查肝功血常规一次,每半年检查肝、肾B超一次,每一年检查肿瘤标志物和肺部CT一次。指标如有变化,要加大监测力度。
4.在定期检查中一但发现异常,要早发现早治疗,应请移植和专科医院复查、确诊,一旦发现肿瘤应选专科医院及时、合理、对证治疗。
5.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起居,减少病毒感染。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带状疱疹感染要及时治疗,按用药规则完整用药,也要对感冒等病毒感染引起高度重视,以利于减少移植后肿瘤发生的诱因。
6.合理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增强自身抗病能力,调动自身免疫平衡。
7.积极参加移友活动,相互交流,心情开朗,提升纯利润幸福指数,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综上所述,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我们要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珍惜新生命,才能享受新生活,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移植受者长期、有质量的生存目标一定会实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