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口碑出来了!张艺谋的“大尺度”谍战片,还没上映就爆了?

对于大时代背景下的“英雄”故事,我一向是最爱看的,不过要拍得精彩这很难。

从《悬崖之上》的点映厅走出来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这样一部看起来有点主旋律的电影,为什么敢于开放三轮点映。

在淘票票和猫眼的开分双爆,首轮口碑实好到让人期待值爆棚。

许多网友在看过点映之后,给予了影片很高的评价。

“生动逼真。”

“强烈的视觉冲击、入木三分、真情实感。”

之所以评价这么高,是因为它与众不同,又大众化的“好看”。

与众不同的是,这是张艺谋第一次拍谍战片,但又带着浓厚的个人风格,强烈的色彩对撞,极致的黑与白,危险的行动与满屏肃杀的雪景对比强烈,每一帧截出来都能当壁纸,审美在线,节奏紧凑。

大众化的好看,是动作场面刺激,剧情充满张力,狭窄巷子里枪战以一敌多、雪地里肉搏、开着民国老爷车街头飙车……都拍出了观众最喜欢的“大片感”。

两相结合,影片带来的感官和精神上的刺激,让人全程紧绷,欲罢不能。

从始至终,我都被故事牵引着心绪,国师拍出来的作品,值得一看。

01

正反主线戏中戏

上世纪三十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

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和秦海璐饰演的王郁是夫妻。朱亚文饰演的楚良和刘浩存饰演的小兰是情侣。

为了保证更好地执行任务,他们将两对情侣拆散,分成两组分头行动。

故事一开始,因为叛徒的出卖,他们一落地,就陷入了敌方设置的陷阱中。

所以,接下来的剧情,都围绕着他们如何和敌人斡旋,如何逃出生天而展开。

“活着的,去找孩子”、“我要让你活着,看到天亮”是他们行动当中对彼此的情感托付。

“乌特拉”在俄语中的意思是黎明。

黎明到来前的那一刻,是最黑暗的时候,而那个时期的特工们,每天都在这样的黑暗中,渴望着黎明的到来。

所以乌特拉不仅仅是一个行动代号,更契合了影片名字——“悬崖之上”。

他们的日常,就是每天活在悬崖之上,每一秒都事关生死,一寸以外,就是深渊。

他们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战斗。

“我们活在先辈创造的黎明中”,网友的影评让人潸然泪下。

开局即陷阱,看到这个开局,你几乎猜得到故事的结局——四位特工虽然有一线生机——却又时刻需要为他们提心吊胆,悬崖之上如履薄冰。

这一线生机在哪里?

谁能活到最后?

看似明晰的结局,却因为正反方的搏杀和诸多谜题的存在,而显得扑朔迷离,悬念十足。

张宪臣代表的正方,要突破敌方的重重布控,完成任务。

而反方的主线则是在破坏“乌特拉”行动的同时,揪出藏在警察厅的卧底。

这样戏中戏的设定,不仅考验演员,还考验观众。

明知道这是一场电影,却不自主地跟着陷了进去,为特工组捏一把汗。

印象最深的是火车上的眼神戏,我几乎是提着一口气看完了这段戏。

秦海璐和朱亚文的二组已经落在了明处,张译和刘浩存的一组要提醒同伴。

在严密监控下, 如何将信息传递出去,就成为了巨大的难题。

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暗示,不仅要谍战情境下的角色能够看懂,也要观众能够看清他们的内心。

02

极致的冷与极致的热

这部电影很吸引人的另一个点,就是冷热的碰撞。

首先是画面的冷,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大雪纷飞的哈尔滨,电影的色调都呈现出极致的冷。

厚重的貂毛,没过腰身的积雪,这样大雪天的阴冷,更加突出了黎明前难捱的黑暗。

但也正因为如此,黎明到来的那一刻就令人更加期待和向往。

其次是情节的冷,举几个例子。

影片开始就是要被枪决的犯人,被踢倒地,因为恐惧和寒冷瑟瑟发抖,只有死囚十分惊恐,而执行枪决的人,那么习以为常,令人齿冷。

张宪臣在雪地里搏杀,穿着厚重的棉袄,一拳一拳厮杀。

在那场让很多人直呼演技精湛的电刑戏里,他一次又一次被泼水,通电之后的满身抽搐,让影院的观众倒吸一口冷气,仿佛一切温度都被剥离。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你就会发现冰冷之下隐藏的内核是热。

场景有火一般的温暖,人物的内心也是滚烫的。

悬崖之上没有冰雪,只有属于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信仰,这是极致的热。

老哈尔滨昏黄的灯火,仿佛在预示着黑暗之中还存在着一线光明。

怀着同样的信仰,两对恋人无论是在初始道别时,还是在最终诀别时,都没有过多的缠绵和纠结,而是干脆利落。

他们自己心中坚守着理想,也知晓对方心中的理想,既是爱人,也是战友,这是感情上的炽热。

对于这样的炽热,张艺谋导演的处理却是克制冷静的。

秦海璐知晓爱人受刑时的哭戏,是压抑着地流泪,无声却令人揪心。

而她和孩子重逢时,也只是哽咽落泪,比起号啕大哭更让人觉得心痛难忍,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听到身旁的人也跟着哭了。

在生死存亡之际,战友对小兰说“我要你活着”,他们没有将残酷的事实在年轻人面前揭露,而是选择了自己背负这份沉重。

他们虽然失去了爱人,流着泪问“我们还能看到天亮吗”,但他们还是那样坚持着将任务完成。

脱掉了英雄的外衣,他们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牵挂家人、恋人的普通人,他们作为普通人坚守着理想和信仰,他们是炽热的。

03

真实故事背后的残酷

作为一个谍战片,能够让人轻易入戏的关键,除了好故事、好导演、好演员外,还有它的“真实”。

《悬崖之上》的真实,来自于它是根据真实的背景和故事改编的。

1932年,日军在黑龙江省背荫河建立了神秘的中马城,他们在这里对中国的俘虏、罪犯、甚至平民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

1934年中秋夜,中马城中以王子阳为首的众多囚犯,实行了越狱计划。

电影的背景正是这一段,乌特拉行动就是为了帮助王子阳撤出敌占区,揭发日军反人类罪行。

电影中张宪臣和小兰的讨论中提到过背荫河和王子阳,在电影的结尾,小兰护送走的人也是王子阳。

而影片“残酷”地向我们揭示了那一段黑暗的岁月。

四位特工,每人携带一片致命的毒药,迫不得已时可服毒自杀,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这是特工的宿命。

张译在剧中受刑的情节,是历史上无数个“张宪臣”亲身经历过的。

多少特工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黎明之后的生活,他们的理想与信仰,还会鼓励一代代的年轻人,努力生活,拥抱这来之不易的黎明。

与其说,张艺谋拍的是那个年代的特工谍战传奇,不如说拍的是对无名英烈的默默致敬。最后,象征希望的孩子和女人活下来了,这就是希望,就是“黎明”。

他们立于悬崖之上,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将风险与牺牲留给自己,将希望与最好的岁月留给我们。

悬崖之上,信仰至上。

4月30日,一起去影院重温激情燃烧的谍战岁月,感受无坚不摧的信仰情怀,向他们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