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及习练方法(之五)

四,三节、四梢

有了心肝脾肺肾生成的五行能量蓄发在周身经络中运行,就将周身各部位的能量蓄发内在地连接成为一体,不会产生肌肉紧张发力那样的各自为战和相互牵制、抵消的现象,周身各部位的能量蓄发被建立起相互的联系,使得周身变成一个能量蓄发的机器和导体,周身每个部位生成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都在周身整体经络中流动、运行(易筋经中称之为流串),这就是内家拳的“通”的功夫。这就使得人体周身能够像蛇一样地进行能量蓄发,似乎是在根节的腿脚与梢节的手、肩、肘、胸等部位之间形成了一条整体的“肌肉”,这条“肌肉”能够让周身整体共同蓄发并且传输能量。

这种以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蓄发(心力)驱动周身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方式,就是武禹襄先生在太极拳论中说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大家不要以为我任意引用内家拳中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拳论中的内容来说明一个问题好像不太合适,当你看完本书后,明白了内家拳的普遍联系,你就会知道,内家拳三拳本无本质区别,都是相通的。内家三拳中每一个前辈大师所写的拳论都有局限性,都不可能从所有方面来完整论述内家拳,所以将整个内家三拳的所有拳论统一理解是非常有益的。就比如说武禹襄先生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句话,虽然是在太极拳论中说出的,但却是整个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方式的总体概括,而不是专门指太极拳的。

心力对周身各部位的驱动有一个特点,就是“三心归聚”,即心力能够抽合头顶心、手心、脚心等身体最梢节向心脏方向“归聚”。所以,呼吸以踵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心力下行到脚,但其实是心力将脚向心脏部位抽合。

当心力抽合出三心归聚,就会使得周身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这就使得身体表象像猴,所以习练内家拳的,都有“猴相”。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猴子的运动,大概能够发现猴子其实就是在使用心力,大家看猴子的肌肉在猴子跳跃时有明显的紧张收缩吗?猴子身体的运动与人体每块肌肉的紧张收缩的能量蓄发方式(运动方式)一样吗?猴子运动时是不是好像周身有一条从手到脚的像蛇一样的“肌肉”在做统一的运动(能量蓄发)?

等大家习练出内家功夫,大家就会体会到以上我所说的。

三心归聚会使身体生成什么样的运动方式?

当心力抽合头部时,会压缩玉枕,使得头部微微上扬,迫使百会旋转,在脖颈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此为虎豹头。

当心力抽合脊柱时,会逐节压缩脊柱的每一块骨节,迫使整个脊柱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生成虎背。

当心力抽合会阴时,会压缩尾闾,旋转会阴(此为河车运行),迫使腰腹折叠,此为熊腰。

当心力抽合肩井时,会压缩肩井,旋转两仪,折叠中脘,使前胸向丹田折叠,此为龙身。

当心力抽合脚部时,压缩大小腿骨,迫使膝盖、脚踝脚面旋转,生成腿脚折叠拧裹、压缩旋转,此为鸡腿。

当心力抽合手部时,压缩手腕,旋转手心;压缩肘部肩部,折叠大小臂,沉肩坠肘,此为鹰捉手。

以上就是心力抽合周身各部位生成的周身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表象,就是形意拳的六像。

形意拳的六像意味着周身生成了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所以形意拳的六像是存在与所有内家三拳的,如果打太极拳和八卦掌中没有形意拳的六像,就意味着没有进行周身整体的能量蓄发。换句话说,内家三拳都必须要具备形意拳的六像。

要具备六像,就不能挺胸拔腹。所以挺胸拔腹的打拳的,其实就是没有进行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即内里因为不能含胸呼吸而无心肾交合,外部肌肉(三节)因为没有折叠拧裹也没有进行能量蓄发,即内外能量蓄发皆无-------这就是李洛能先生在形意拳论中说的打拳的三害之一,也是现在人打拳的通病。

心力在经络中运行就会拉动周身所有“活”的部位生成动,这个周身所有“活”的能够运动的部位,就是三节。易筋,就是用五行能量在周身经络中形成的一个能量筋拉动周身三节进行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所以内家拳的动是与肌肉紧张发力的动的方式不一样的,即内家拳的动没有抽扯之形。而肌肉紧张发力由于需要肌肉紧张收缩的空间距离,所以只有抽扯才能够发力。

所以用抽扯之形发力的,都是错误的。不明白三节动的,就只能用抽扯之形才能发力-------比如现在人打的太极拳,不抽扯就不能发力。

在肌肉紧张发力中,浑身每块肌肉都可以动或不动,但在内家拳的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中,要一动无有不动,不会出现身体某些部位动某些部位不动的状态。

因为周身的经络是相通的并且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心力会在这个回路里面循环往复地流串,即大小周天。如果哪个部位的经络断了,就不能够形成心力运行的回路,能量蓄发就不能完成。这就好比人体的经络是一根水管,心力就像水,六脉溶下二气时,水管就形成一根能量筋。水管只有保持畅通,水才能流动,水管如果某个部位堵住了,水就不能流动了。所以内家拳是一动无有不动的。

一般来说,经络不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病,一个是拙力。对于习练内家拳来说,拙力是主要原因,所以李洛能先生在其形意拳论中描述的练拳的三害之中,其中一害就是拙力。拙力,就是肌肉紧张发力,肌肉一旦紧张收缩,经络就会不通,比如说,我们如果某块肌肉紧张收缩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到麻木,因为肌肉的紧张收缩会阻碍血脉的流通,血脉不能流通,则五行能量也不能运行,六脉就不能溶下二气,就不能静极生动。

所以,对于内家拳来说,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动作或发出多么微小的力量,都是用周身整体来进行能量蓄发的,都是周身整体一动无有不动的结果。无论是内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还是外部周身整体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都需要一动无有不动。

从这一点来说,大家就可以分辨出真假。比如说某些讲解内家拳的人,腿脚像稍息那样站着不动,而只是给大家讲解胳膊和拳怎么做动作的人,就是错误的。

心力在经络中运行,会抽动身体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而形成周身三节动。就像水通过一个软管而使软管变得坚硬一样,心力不会使浑身肌肉生成紧张收缩,而是会在周身经络中拉动身体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生成动。而周身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就构成了身体的三节。即内家拳的动是由三节动而形成的,不是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通过肌肉的紧张收缩生成动。

人体分为三节,腿脚为根节,腰腹胸背为中节,头部为梢节。这是大三节,因为精气神的能量就是在大三节中生成的。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神的能量;尾闾压缩会阴旋转生成精的能量;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生成气的能量。

心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除了自己,别人也无法去感知。但是当心力通过五行相抱经过两肾沿着脊柱下行到尾闾时,心力会压缩尾闾,尾闾受到压缩则会旋转会阴。这压缩旋转就好比是汽车发动机的活塞连杆与曲轴一样,活塞连杆的压缩会导致曲轴的旋转。当尾闾受到压缩时就会迫使会阴旋转,尾闾压缩会阴旋转生成的能量就叫精。尾闾压缩会阴旋转时身体的外部表象就是腰腹折叠拧裹。即精的能量是由无形无式的心力通过压缩尾闾旋转会阴转换出来的,并且精的能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量,从体内发出就是巨大的力量。

以上心力运行的第一个过程,就是驱动身体中节动而生成精的能量的过程。精的能量就意味着将无形无式、看不见摸不着的内里五行能量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有形有式的能量和力量了。

心力转换为精后,继续下行,压缩膝盖,膝盖受到压缩则膝盖上下的大小腿骨会自然以螺旋运动生成旋转,一直向下压缩到脚,精的能量会压缩脚跟,迫使脚踝脚面生成旋转,这个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生成的能量叫做气。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脚部生成的能量被称之为气呢?

其实内家功夫真的就体现在脚上!

心意把论中有一句话:气从两足向上提。

一旦习练出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就会感觉到身体突然沉入到地下,与地面合为一体,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就像气一样向上流串,身体就好似踩在气垫子上一样,周身就形成一个弹簧。其实这就是根节能量上行的具体表现,内家拳周身劲力都是从根节发出的。这个气是后天习练出来的能量,为后天之气(对应于心力的先天一气),将来我们会用专门一章介绍内家拳的气,现在先略过不提。

以上这个由心力转换成为精的能量,精的能量下行到脚而生成气的能量的过程,是心力运行的第二个过程,就叫炼精化气。炼精化气是一个习练下行能量的过程,炼精化气的目的是为了生成周身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以使身体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的上行打击能量过程。

对应着内里心力下行到脚的炼精化气的过程,周身三节就会被心力在经络中拉动而生成周身整体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生成下行能量的动作,此为屈伸的屈、束展的束的阶段,也是杨露禅先生说的收身中定,内中定外收身。即周身整体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外形动作是由心力驱动出来的,不是由肌肉紧张发力形成的。这个能量蓄发过程是内外合一的,内里心力下行与外部周身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生成的下行能量是统一的,此为内外合一。

通过炼精化气的过程,身体就获得了气的上行能量。气的能量会沿着腿骨和经络上行到命门。在命门处,下行的心力、上行的气的能量、上行的肾力会合一为真气。即真气就是周身整体生成的内外合一的能量。

气的能量通过命门、夹脊继续上行到玉枕,打通脊柱三关,气的能量会压缩玉枕,玉枕压缩会旋转百会,生成神的能量-------这就是上行的虚领顶劲。所以大家切记,虚领顶劲可不是简单的挺一挺脖子,而是气的上行能量生成的。挺一挺脖子永远不会成为功夫!

百会是下行能量的起点,上行能量的终点,所以神的能量是统领周身之力的,神领力,心领拳。

这个心力运行的第三个过程,即将上行气的能量在头部转换为神的能量的过程,就是炼气化神,就是驱使人体梢节生成神的能量的过程。炼气化神是习练上行能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周身肌肉开始被心力驱使进行反向的压缩旋转、折叠拧裹,形成屈伸的伸、束展的展的过程,即发力打击对手的过程。

即当心力下行的炼精化气的过程中,心力驱使身体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蓄力过程;在炼气化神的上行能量过程中,心力与上行的肾力共同驱使身体生成与蓄力阶段方向相反的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发力过程。即身体向一个方向进行的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生成蓄力阶段,生成屈伸的屈、束展的束;身体反向压缩旋转、折叠拧裹时则生成发力阶段,生成屈伸的伸、束展的展。这样,身体在正反两个反向的压缩旋转、折叠拧裹就生成周身整体屈伸、束展的外部能量蓄发。并且周身整体屈伸、束展生成的上下运行的外部能量蓄发是与内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的心力下行肾力上行是合一的,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

通过以上过程我们能够看出,内里的五行能量是通过驱动身体的根中梢三节而让身体生成动作的,这就是内家拳的三节动。内家拳的三节动就是与肌肉紧张发力的动作模式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以上三节动的动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丹田部位尾闾压缩会阴旋转生成的精的能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部位是无形无式的心力被转换为有形有式的精的能量之地,气和神的能量都是由精的能量转换出来的,所以以此处为基础,可以将人体根中梢三节再细分出各个小三节。五行能量在经络中运行将身体所有能够运动的部位均能驱动,不单是人体的根中梢大三节,在大三节中能够运动的部位为小三节。

在人体中以身言之,以丹田为根节,腰腹为中节,胸背为梢节;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为梢节;以头言之,额为梢节,鼻为中节,口为根节;以臂言之,膀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

无论是内里的心力,还是外部周身折叠拧裹、压缩旋转,都是以身体大小三节的动为运行依托的。心力以经络为依托驱动周身生成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周身整体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就是在周身大小三节中进行的。

当周身三节都习练会压缩旋转、折叠拧裹时,实际上就是周身三节处处都能够进行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这就是内家拳的周身处处有手眼,周身处处是丹田。这也是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与肌肉紧张发力模式不一样之处,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能够在周身各处能够活动的三节之中进行。

当周身三节都能够进行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后,身体在受到敌人打击时,在被打击部位生成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以对抗敌人的打击力量,此为“旋化”。将这个功夫练到极致了,就是少林寺的铁布衫金钟罩的功夫。

当内家拳通过三节动而将内外合一的能量运行到周身时,五行能量在经络中运行而生成的能量筋为易筋,易筋后筋的能量逐渐强大后会敛气入骨,即涨筋。经过长期的习练,五行能量会自然鼓涨到身体的最外层,即周身皮毛之下,五行能量会在皮毛之下形成一层能量膜,此为腾膜。

而身体的最外层,就叫四梢。五行能量由三节动而达于四梢,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习练过程的结果。当内外合一的能量达于四梢时,周身最外一层都会充满能量和力量-------此为内家拳的手到力到、身到劲到。内家拳,尤其是太极拳,为什么会慢慢悠悠地就能打人,就是因为身到劲到、手到力到,周身能量和力量就存在于身体最外层的四梢,而不用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为了给肌肉的紧张收缩留出空间距离而必须抽扯才能发力。

不用抽扯之形就能够让力量在身体最外层生成,此为内家拳与外家拳和西方格斗术的能量蓄发的不同之处,所以内家拳这种特殊的能量蓄发而形成的特殊打法是与外家拳和西方格斗术的打法不一样的,需要特殊地去进行习练这种身到劲到、手到力到的无抽扯之形的特殊打法。我在这方面还没有实战经验,只有师兄弟之间的切磋积累起来的一点非实战经验。

五行能量运行于周身经络为涨筋,涨筋则三节动而力达四梢,力达四梢即为腾膜。即筋膜均为五行能量催动而形成的能量筋、能量膜。三节动则涨筋,敛气入骨;四梢齐则腾膜,手到力到。

简单地介绍一下四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甲为筋梢,周身皮毛为血梢。

我们在练拳时不必过于顾忌四梢,四梢是一个功夫成就时的高级概念,待习练到涨筋腾膜后,自然四梢都会坚挺。在习练时只要做到扣齿、舌顶上腭、十指挺齐就行。而周身皮毛的血梢,则是在腾膜之前无论如何也挺不起来的。

从以上心力驱使三节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内家拳与丹道之术的不同之处。

丹道之术是静心固气,返璞归真;而内家拳是动心用气,即内家拳是将五行能量用于技击实战的。

丹道之术中,心力是从身体前面的任脉下行到丹炉的,肾力从身体后面的督脉上行到百会,然后再从百会经任脉回到心脏。丹道之术中心力如此运行,是因为丹道之术不追求巨大的能量蓄发。

而内家拳则不同,内家拳的内外的能量蓄发必须要依托身体的骨骼进行,以生成巨大的能量支撑,如果不以骨骼作为支撑,何来力量。任脉中没有骨骼做支撑,是不能生成巨大的能量的,所以内家拳的心力也必须要从身体后面的督脉依托脊柱下行,即心力后贴命门下行压缩尾闾。这样,在敛气入骨后,内外合一的上下行能量就能够两夺对拉身体的骨骼,形成对拉拔长,抻筋拔骨。此为后话,略过不提。

当五行能量蓄发强大到一定程度,周身形成了对拉拔长、抻筋拔骨,则心力会在任督二脉同时上下运行,而不必只从督脉依托脊柱运行,此时,内家拳内里的五行能量蓄发与丹道之术几乎一样了,这就是郭云深先生在形意拳论、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论中描述的,内家拳的高层次与丹道之术一样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