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 云南吴生元

归脾汤源于《济生方》,云:“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由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甘草(炙)7.5g组成。《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别名有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归脾汤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现代常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证的治疗。正如张秉成《成方便读》云:“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以致血不归经,而为健忘不寐怔忡等证。夫心为生血之脏而藏神,劳则气散,阳气外张而神不宁,故用枣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静以宁之,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思则脾气结,故用木香行气滞、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官除道,然后参、芪、术、草、龙眼等大队补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继之以当归,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也。”临床常用归脾汤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失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出血、崩漏、再生障碍性贫血、抑郁、焦虑等属心脾两虚证者,疗效显著。

一、不寐

董某,女,73岁,1999年1月19日就诊。患者半月前,曾因感冒受凉咳嗽来诊,经用中药杏苏二陈汤加减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现眠差多梦,神疲乏力,微咳怕冷,口干不喜饮,饮食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证)。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法,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神15g,当归20g,桂圆肉15g,炒枣仁15g,木香10g,炙远志10g,炒黄芩10g,夜交藤10g,火麻仁15g。

服药5剂,患者睡眠明显好转,精神转佳,饮食可,大便通畅,效不更方,守方再服5剂,睡眠恢复正常,未诉特殊不适。

按:不寐,又称“不得卧”“目不瞑”“失眠”等,为临床常见病证,病机错综复杂,心脾两虚是其中之一。归脾汤是历代医家治疗心脾两虚的常用方剂。在原方中加入炒黄芩、夜交藤、石菖蒲、白豆蔻等,为古老名方锦上添花,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炒黄芩一味,《本草纲目》:“苦入心,寒胜热,泻心火。”在全方温补之中泻其有余,使之温而不热,补而不过,阴阳平衡,心静神安。此外,配伍石菖蒲既能健脾和胃,又能通心气,开心窍。《重庆堂随笔》言:“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诸药合用,补益心脾,气旺生血,则失眠等症自愈。

二、紫斑

杜某,女,47岁,铁合金厂工人。患者因“皮肤反复出现青紫斑块、斑点十余年,加重1月”于1999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988年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皮肤青紫斑块,时有时无,逐渐累及胸腹部。1989年,曾在昆明医学院附属一院住院诊治,经相关检查(具体不详),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病情控制不稳定,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用“复方阿胶浆、红桃K及维生素类药物”等治疗,效不佳,曾多次住院治疗。一月前,患者因过劳而致病情复发加重,全身皮肤紫斑增多,伴月经量多,牙龈出血,在当地服中药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求诊。刻下症见:四肢及腹部皮肤青紫斑块,以双下肢为甚,压之不痛、不退色,劳则加剧,头昏,目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眠差多梦,食少,口干,二便尚可,月经经量多,时有牙龈出血,舌淡苔白,脉沉细。查血小板6.15×109/L。中医诊断:紫斑(气血两虚、气不摄血证)。治以补中健脾、益气摄血为法,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20g,桂圆肉15g,炒枣仁15g,木香10g,炙远志10g,炒黄芩10g,夜交藤10g,石菖蒲15g,仙鹤草10g,甘草10g。

二诊:服药5剂后,患者四肢皮肤紫斑减少,头昏、目眩等症减轻,仍纳少,神疲乏力,腹胀,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守上方加砂仁10g,温中和胃。

三诊:继服5剂,全身皮肤紫斑逐渐消退,纳食增加,神疲乏力、头昏目眩缓解,精神可,睡眠正常,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效不更方。上方加紫草10g,丹参10g。继服5剂后,诸症缓解。患者平素体虚,易患感冒,时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改予补中桂枝汤补中益气,和协营卫,以善其后。

三、便血

李某,女, 34岁,干部。1999年9月9日初诊。患者自诉痔疮疼痛出血,头昏眠差20余天,曾在我院肛肠科诊断为“痔疮、肛裂”,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明显(具体诊治不详)。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肩背酸痛,纳少脱发,月经先期,大便干难解,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便血(气虚不摄证)。治以益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炙远志10g,当归20g,茯苓15g,桂圆肉15g,木香10g,黄芩10g,夜交藤15g,刺猬皮15g,生姜15g,大枣10g,甘草10g。

二诊:服上方5剂,患者睡眠较前好转,痔疮已不痛,出血减少,仍感头昏乏力,记忆力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继上方加刺猬皮10g,炒黄芩10g,槐花10g,炒地榆10g,石菖蒲10g.

连服5剂。

40天后复诊,自诉服上方后痔疮出血停止,疼痛缓解,故未来诊,近2天因大便干结,痔疮再次出血;伴头昏,眠差,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继用归脾汤加刺猬皮6g,郁李仁10g,火麻仁10g,炒黄芩10g,地榆12g,连服10剂,诸症悉解。

按:《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为痔也。”由于肛门静脉壁失去弹性,加之平素劳倦伤脾,心脾两虚,阴血不足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大便干结难解,刺激静脉壁致溃疡出血,出血日久血虚,则出现面色不华、头昏眠差、健忘等症。归脾汤益气摄血,健脾养心,配刺猬皮“主五痔阴浊下血”(《本经》),降气定痛,凉血止血;黄芩苦寒反佐,清热泻火;夜交藤养心安神;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收敛解毒。全方合用,共奏益气摄血、健脾养心之功,以达治疗目的。

(0)

相关推荐

  • 马有度教授治失眠验方验案赏析

    <金匮要略>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可见,酸枣仁汤是治疗因虚烦所致失眠的基础方.中医论认为,"心藏神"."肝藏魂" ...

  • 【名医精粹】李冀教授运用安神宁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早搏经验

    导读: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文献成果及临床从师心得,探讨安神宁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早搏的中医机制与疗效,旨在应用此方减少功能性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欢迎引用本文: ...

  • 小柴胡汤 云南吴生元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三枚组成.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 ...

  • 温经汤 云南吴生元

    下元亏损,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为其主要病机.在临床实践中,遵<金匮>之法,灵活应用,凡符合上述病机者,均可投以温经汤治之. 临证应用仲景方治病,颇有心得.对温经汤方运用娴熟,信手拈来,临床治 ...

  • 沙参麦冬石斛汤治疗消渴 云南吴生元

    沙参麦冬石斛汤治疗消渴 消渴病在<内经>已有论述,称其为"消瘅".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明确消渴病名并出方治之后,历代均有进一步认识和治疗方面的补充发展,但 ...

  • 玉屏风桂枝汤治疗湿毒流注 云南吴生元

    玉屏风桂枝汤治疗湿毒流注 湿毒流注,中医又有"瓜藤缠""核丹""梅核火丹"等之称,相当于西医学结节红斑,属风湿类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病原 ...

  • 竹叶石膏汤治疗风湿热痹 云南吴生元

    竹叶石膏汤治疗风湿热痹 痹证的病因病机尤为复杂,就其医理始于<内经>.后世医家又相继有补充和发挥.但痹证虽为风.寒.湿.热及血脉痹阻等成因,但据个人看法,仍属虚中夹实为多.痹证有热,亦应从 ...

  • 吴生元治疗胃脘痛210例经验总结

    吴生元教授在近40年的临床生涯中,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跟师临床收集到的.资料较完整的210例胃脘痛诊治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10例均为我院1997年4 ...

  • 【名医医话】吴生元:阳虚发热的辩证治疗

    阳  虚  发  热 阳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围,内伤发热是以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等因素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病机的发热,为许多慢性病过程中的症状之一.在慢性病程中,由于正气衰退,常 ...

  • 【吴生元:阳虚发热的辩证治疗】

    阳  虚  发  热 阳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围,内伤发热是以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等因素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病机的发热,为许多慢性病过程中的症状之一.在慢性病程中,由于正气衰退,常 ...

  • 【名医医话】吴生元: 附子运用既继承又创新

    附子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附子的记载,指出:"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