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出强大的筋骨之能才算有了功夫
今日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习武七年,我却没能成为武林高手,传统武术真的打不过王八拳吗?》,看完真是深以为叹,多少人都和作者一样,苦寻名师,刻苦练习,套路学了几十套,器械也学了多少般,可最终结果,连街头的混混都打不过。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长拳冠军赵长军了。可能学武的人大多都有类似的经历,走过不少弯路,下过不少无用功,故能特别理解其中的艰辛与无奈。本人也有同样经历,好在个人有个自我评判标准,学习半年、一年的,如果没有出功夫,就会坚决地选择离开,要不就是自己不适合这门功夫,要么就是这门功夫不行,不管什么原因,坚持下去都没有意义。其实对于练上个三、五年的武人而言,接触练功者,有没有功夫,一比划、一看就知道怎么样?
个人拙见,武之能制人首先要具有强大的功力,其次是击打技术。相对而言,功力是基础,有了功力,王八拳也威力巨大。功力组成两方面,一是筋骨之能,二是神意之劲。
筋骨之能是武者首先要训练出来的功力,筋强骨壮自然具有强大的击打能力与抗击打能力,练出筋骨功夫一出手就自然有硬度、有速度,有杀伤力,还怕什么混混,绝不会出现练多年伸不出手、不敢伸手、伸手也无用的问题。所以,少林功夫讲刚柔化、形意拳讲眀暗化,都是说首先练出筋骨之能才能算是有了功夫。故李洛能拳谱有云“固形体以为纵横之本”,说的就是没有强大的形体功夫,就不可能纵横捭阖。
筋骨功夫亦有独特方法,并非市面所见的抻腰拉筋之法,当然这些也需要练,需要将筋骨练柔练抻展,这是使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出不了制人功夫。这个亦需有传承,所谓传承,就是前人研究确定的一些特定的练功方式,按照这些方式练习,短者一个月,长者三个月,就明显出功夫,身体会产生变化,特定的部位会有较明显变化。传承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其方法有效,方法对了,就是拳练人,不需要什么所谓的悟性,只需要两个字“坚持”就好。
中国人有自知之明,深知人形体功夫的局限性,到了一定阶段有天花板,有传承,武者形体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很难有高下,相对于一些先天体格强壮者而言,很多形体功夫练的不错的也很难与他们相抗衡。尤其是西方人体质天生好,采用现代的方式训练效果快,据说泰森一拳能达到800公斤,一拳打出,估计全世界没几个人接得住,当然,这是极致,我们常人不能以此为标准或目标。中国人有智慧,千年传承,除了形体功夫外,在神意上找到了功夫天花板的突破点。所以,很多拳术都是要求形意同练的,心意六合拳、心意把、形意拳等等,甚至现代王芗斋直接将自己的拳术称为“意拳”,太极拳更是明确提出练功要“用意不用力”,其实都是为了强调中国功夫要训练“意”的功夫。这个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有较全面的说明,不再赘述。
本文目的是要说明:虽然神意之功很神奇,但那是高级阶段的内容,用时较久,出功较慢,短期效不显。而且如果没有筋骨之功做基础,单纯的神意之功个人觉得也不好使,因为载体不够强大很容易被摧毁时,神意功夫也发挥不了作用。至少从目前所知、所见而言,单纯神意之功很难与搏击对垒,甚至连一般人的蛮力都打不了。为避免对学者与爱好者对于我前面文章产生误导,故为之撰文。
需要说明的是,筋骨之功有外练法,有内练法,外练法好懂,击打重物、插铁砂、拧棒子等之谓,内练法就是很多门派说的单式练法,当然是能出功的单式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