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来了!一文说清估值的误区

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
如果做个调查作为股民最关心的投资知识是什么?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估值。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家企业实际的价值,那么投资自然不再是什么难题。
估值也是黑白聊的最频繁的话题之一,每过一段时间有新的想法,就想给大家聊聊,今天我们就再次说说估值。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估值,第二部分黑白简化后的估值方法。
01
什么是估值
估值在投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有人想用手中的5毛钱,换你手中的1元钱,你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他,因为我们知道手中的1元钱价值远远高于5毛钱。
但在股市我们经常把价值1元钱的股权5毛钱卖给别人,或者用1元钱去买价值5毛钱的股权。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手中股权的具体价值,所以经常会在别人情绪的感染下盲目交易。
估值最大的误区
很多人对估值最大的误区,就是把估值当做了一道计算题,执着于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估值公式,期望于随便填填数字就能得出结果。
实际上估值的难点不在于公式,而在于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解。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先搞明白一个问题。
我们买到的股票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企业目前的资产,以及未来可能赚到的金钱,他和你在现实中买了一家别人的店铺大致是一样的,
你看到一家店铺挂牌转让,很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的思考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考虑的是他的设备值多少钱,店面是租的还是店主自己的?如果是店主自己的,你会参考当前这个地段这样的房屋值多少钱,如果是租的还剩下多久的租期价值多少钱。
然后你会对这个生意做出判断,这个店的生意会如何,未来每天、每月,每年大概能赚多少钱,这个店还能开几年。
最后你一合计店里的资产价值5万,以你对这个生意的了解还能开3年,每年大约能赚2万,这个店在你心里的价值差不多是11万。
当然了你一定不会用11万去买一家可能价值11万的店铺,不然这笔投资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经过你和现在店主的反复协商最终7万元成交。
这里面现在的店家可能觉得未来这个生意模式赚不到这么多钱,亦或着觉得熬三年赚这点钱不值得,于是他做出的决定是卖出,而你认为这个生意可以赚钱,并且三年赚这个收益你也觉得满意,于是选择了买入。
其实上市企业的估值也是这样的逻辑,只不过上市的企业交易更便捷,资产更复杂,有些企业的经营更繁琐一些,我们也只能买的起部分股权,但思考的方式其实完全相同。
巴菲特曾多次说过,一家上市公司最终的价值,就是未来所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
不过呢,上面我们举的这个收购店铺的例子,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小漏洞的。
这个漏洞就是,通胀的存在会使得我们现金的购买力下降。
也就是当前你付出的7万元,和几年后赚到的7万元购买力是不一样的,同样金额的钱随着时间的流失购买力也会缩减。
所以我们对未来收益的计算还要考虑折现的问题。
那如何计算折现后的现金流呢?

我把现金流折现的公式给大家简化一下其实很简单:
预估的未来现金流/(1+X)^y=价值。
X就是你选择的折现率,Y是折现几年,比如2年后的现金流,折现到今天,就要折现2年。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现在买下了一家店,我估算他每年能赚1万元,这家店能开十年,那么这家店未来十年能给我带来10万的现金收入,这就是这家店存续期内可以为我创造的现金流。
但是因为我们当下付出的是兜里的钱,但是得到的回报是未来1~10年陆续带来的,未来赚到的1万元钱购买力肯定不如现在,所以我们考虑未来收入的时候要把未来的收益进行折现。
把未来企业创造的收入折现成当前的价值。
比如你选择了10%的折现率:
一年后的1万元,就相当于当下的9090元。
两年后的1万元,就相当于当下的8264元。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简单的做一个EXCLE表格,比如按每年的预计现金流都是1万元,折现率10%,最终十年可以获得的折现后现金流是61446元的折现后收益。
其实现金流折现就是这么简单,以上面的例子我认为一家店可以存在10年,每年能赚1万,按10%的折现率,那么这家店最终为我创造的折现后的现金流是6.14万。
假如我对投资的收入预期是10年一倍,为了不扰乱思路,我们先不考虑企业存续期结束资产变现部分,那至少当前这家店的市值低于3.07万,才值得我购买。
通过以上的案例,估值的逻辑,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和原因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然后我们来说说投资中常犯的错误。
1.因为上市交易更便捷,所以我们把实际经营的企业当成了交易的筹码,试图通过频繁买卖来赚取差价。实际上如果你认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你应该知道一家企业的实际价值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频繁发生变化的。
2.估值考虑的资产不是账目上的资产,我们在估值中考虑的资产是要去深入了解的,而不是简单看账面上的数字,因为有些资产是很容易变现的,他是值钱的,而有些资产企业存在的时候他是值钱的,企业破产了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一个超市账目上的资产,有房产有一些商品,这些是很容易变现的,房产的部分甚至还会升值。
另一家是一家软件公司,有1000台电脑,买的时候每台1万,记录了1000万资产,但是等这家企业破产电脑用了6.7年,实际上这些资产就很难变现1000万了。
3.估值,我们得到的本身就是一个估计值,不可能是一个准确的数字,便宜和贵都是一个区间,我们计算的时候越保守,这笔投资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黑白做了一张图:
我们看上面这张图,我们付出金钱得到了企业的股权,同时会获得棕色部分企业的资产,承担了红色部分企业的负债,以及得到绿色部分未来可能创造的现金流。
估值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是很多朋友可能被现金流折现的估值理念,亦或者被从业人员刻意彰显专业的描述给搞晕了。
既然估值的逻辑这么简单,那为什么经常有人盲目交易,他的潜在难点又在哪里呢?
实际上,估值难的不是公式,而是每个人对企业判断的分歧,这里面资产的部分和负债部分大家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分歧主要产生于企业未来可以创造多少现金流的部分。
因为每个人对生意模式的看法不同,一个认为这家企业会不断增长的投资者,和一个认为这家企业会业绩下滑的投资者,自然会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判断得出天差地别的数据。
即使两个人都同样看好这家企业,但是上市企业的存续期一般至少都要十年以上甚至几十年,我们也不可能精准的预测企业的存续期长短,更难预测十年甚至更久之后企业可以产生的现金流。
于是黑白选择了一个更简化的估值方式

02
黑白的估值方法

黑白的选择是不一次性去预估企业存续期内所有的现金流,而是选择3~5年作为一个观察周期。

为什么选3~5年呢?
太短的情况下市场的情绪是不稳定的,不一定能体现价值,太长的预测准确率又太低。
所以,秉持着太短没意义,太长看不清的观点,选择3~5年作为一个观察期,动态观察,根据财报的发布,随时修正。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估值是估,不可能精确计算,时间越长预测的成功率就会越低,不准确的预测对我们的交易毫无意义。3~5年作为一个观察周期,不用估算的太远,自然准确率会大大提高。

第二,理性的说,大部分投资者是没耐心持有企业终身的。以十年二十年后企业的价值作为买入依据,很有可能被短期的波动折磨出局。
那么具体如何估值呢?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总市值=净利润X市盈率,如果算出了一家企业3~5年后的市值大概是多少,现在能不能买自然很简单。
黑白一般看3~5年,以3年为例:
企业3年后的总市值=3年后的净利润X合理市盈率
合理市盈率取多少合适呢?

这个我们可以参考无风险收益率,一般无风险收益率就是国债收益率,基本上在3%左右,按PE算的话也就是33PE。
理论上资产的价值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相比国债有国家背书,企业的经营以及企业的收入质量是有缺陷的,所以估值上我们需要打一些折扣。
一家企业护城河越宽广,收益的现金流质量越好,我们给他的估值就可以越贴近于无风险的资产的估值。
相反一家护城河较差,收入一般,且有很高负债的企业,在市盈率上我们就要给他打一些折扣。
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个关键点,合理市盈率不是盲目交易自欺欺人的借口,你的取值越保守,未来这笔交易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企业三年后的净利润如何得到?

我们常说股市是认知的变现,这就是认知变现的部分了,同样一家企业两个人对他的看法不同,算出的3年后净利润肯定是不一样的。估值的核心其实就是这一部分,对企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的判断。

那如何提高这部分的成功率呢?
首先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我们看到各个投资大师,他们可能投资方法上有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阅读。你的认知足够,视野开阔,比别人想的更深入,自然成功率就更高。
然后再选择上我们也要坚守能力圈,达到高中水平,然后去做初中的题,达到大学水平然后去做高中的题,不期望掌握市场的所有机会,只做会做的题,永远让自己的认知领先于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认知足够以外,我们还可以在选择上来降低投资的难度。

1.尽量选经过充分竞争的行业
这一项不言而喻,经过充分竞争的行业龙头,确定性更高,企业经营上确定性高,我们预测的准确率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2.高ROE
ROE高,说明同样的资产,这家企业产生了更高的收益,也意味着高ROE的这家企业,一定具备某种隐藏优势,他不记录在资产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关深入文章,可以看之前的《巴菲特唯一认可的选股指标,到底有多神奇》,
3.有护城河:
行业经过充分竞争且具备高ROE这还不够,企业还需要有护城河,一个没有护城河的生意模式,短期看可能数据不错,长期看一定会因为不断有人尝试进入使得业绩大幅波动。
相关深入文章,可以看之前的《【详解护城河】巴菲特:投资的关键在于确定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
4.分红:

这是黑白最注重的指标之一,为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这张图,我们付出了一笔钱,得到了对应企业的资产,承担了企业的负债,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得企业未来创造的现金流。
但是上市企业鱼龙混杂,有些企业为了推高股价变现或者能不断从市场融资,就会有造假的动机。
分红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他不仅把企业创造的现金流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可以自行选择,同时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对企业业绩真实性的观察指标,因为造假可以造出账面数字,但没办法造出真金白银分给股东。
相关深入文章,可以看之前的:《一个我看重的指标
5.最好有成长,
为什么最好有成长呢?因为估值,终究摆脱不了一个估字,既然是对未来的预测就有出错的可能。
买有增长的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容错率高,即使你对三年后的净利润判断过于乐观了,他也会因为业绩持续增长最终达到这个目标。
比如你对一家企业的判断是三年后净利润达到100亿,但是判断不够准确,五年后达才到了100亿,虽然你对三年后的利润判断有失误,但因为企业的业绩在持续增长,最终还是达到了100亿的净利润,你以100亿净利润作为买入依据的这笔投资依然是赚钱的,只是年化收益率有所下降。
所以选择上,我们尽量选行业有增长空间且确定企业可以从行业未来增长中分一杯羹,或者虽然行业没空间,但是企业未来大概率能获得更大的份额。
当我们知道了如何给企业合理的市盈率,也通过深入了解一家企业大致预估了企业三年后的利润,这时候估值就很简单了。
3年后的总市值=3年后的净利润X合理市盈率,得到了3年后的总市值之后,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寻找一个合理的买点。

黑白是有60%空间开始逐步买,比如我经过计算一家企业3年后净利润40亿,合理市盈率方面,这家企业基本面不错现金流也好,负债略高,所以保守的给了他20PE的估值,3年后他价值就是800亿。
我对收益的预期是3年至少有60%的收益,差不多就是年化17%的收益,那么当企业市值到500亿的时候我就会出手开始买入了。
买入之后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一买就涨,这笔交易3年60%收益我也是满意的。
第二种买了持续下跌,这种是我比较喜欢的,因为持续下跌,可以买到足够的仓位,也可以买到便宜的股权,就意味着3年的潜在收益会更高。持续下跌的企业我一般会下跌5%~10%加仓一次。
买入之后呢?
这个时候我们不是每天关心分时图,而是要去不断证伪,自己对这家企业三年后可以赚到40亿净利润,这个预测是否合理。
证伪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去看相反的观点,看自己能否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通过不断披露的财报去看企业是否还在自己预期的轨道上。
这笔交易最终成功的关键,不是这周股价跌了没,明天是否高开了,而是你对企业三年后能赚40亿净利润的这个预判是否正确。
只要这个预判是正确的,无非是行情好持续赚钱,行情不好一两年不赚钱第三年一次性给你,最终企业优秀的业绩一定会推高股价。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大部分人对估值能有充分的了解了,其实估值并不难,需要的是我们动起来,多看书,多看别人的分析文章学习经验,同时多看企业的相关资料不断加深对自己持有企业的了解。
估值终究是预估,千万别把它当成计算题,这件事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站在当下有人觉得中国平安会越来越差,有人认为中国平安寿险改革后会再次腾飞,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人,即使用同一个估值方法也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认知上我们不断提高,尽量让自己的判断足够准确,策略上我们适度分散,让自己即使偶尔犯错,也不会被迫出局,选择上,尽量选择成熟优质的企业,降低自己判断的难度,适度分散,长期持有,选优秀的企业,做时间的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