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方(10首)

通治方

1、加味逍遥散

【来源】程爵棠,《浙江中经学院学报》(1)1982年

【组成】柴胡6克,制香附15克,广郁金、枳壳、广木香、当归、白芍各9克,白术、茯苓各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疏肝解郁,调理肝脾。

【方解】盖肝为气血调节之枢,主疏泄而喜条达舒畅。若七情失调,怒惊忧愁,必使肝失条达之性,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必变证蜂起,如清代华岫在《临证指南》按语中说:“不知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畅,故气之升降开阖枢机不利,继而诸郁随作。诸郁之起必以气郁为先导,气郁者,肝郁也。肝气一郁,诸郁必相因而起。”然肝郁之为病,非止一端,故前人有“气郁为百病之源”,“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之说。其治之要,正如清·赵养葵云:“惟其相因,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诸郁皆因而愈,逍遥散是也。”治宜疏肝解郁,或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然逍遥散为肝脾同治之方,其疏肝解郁之力不足,故加入制香附、广郁金等味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效。故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解郁;臣以制香附、广郁金、炒枳壳、广木香、薄荷解气郁、散血瘀,助君药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以复肝用;佐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充肝体;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脾健以拒肝郁之欺侮,此即道“上工治未病”之旨。又甘草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解郁、调理肝脾之功。从而使肝郁得解,肝体得养,脾胃得实,诸病向愈。

【主治】可用于因肝气郁结所致的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咽喉病,目疾和妇科病等诸病。症见胁痛、胸闷、头晕、体倦、纳呆或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或咽中似有异物梗塞,吞不下,吐不出等症。

【加减】若气郁上焦,加木蝴蝶,苏梗各9克,桔梗3克,白蒺藜9克;气郁中焦,加佛手、婆罗子各9克;气郁下焦,加乌药、小茴香各9克;气逆于上,加沉香3克,苏子、刀豆壳各9克。同时再随证加减,例如:

(1)兼痰郁(痰气交结):结于咽中,症见咽中不适,或似有异物梗塞者,本方去当归、白术、薄荷、甘草,加法半夏、川厚朴,木蝴蝶各9克;结于颈项,症见颈前下方一侧或两侧肿大(即瘿气),胸闷者,本方去当归、白芍、白术、甘草、薄荷,加青、陈皮、浙贝母、海蛤壳、法半夏各9克;结于经络,症见肢体麻木憋胀,眩晕者,本方加天麻、钩藤、陈皮、法半夏各9克。

(2)兼湿郁(肝郁湿阻):症兼腹部填胀,按其空空,食后胀甚,嗳气稍减,或下肢浮肿者,本方去当归、白芍、广郁金、广木香,加苍术、泽泻、川厚朴各9克。

(3)兼血郁(气滞血凝):症见胸闷不舒,或旧咳、低热者,本方去广木香、广郁金、薄荷、甘草,加苏子、法半夏、丝瓜络、旋覆花、制乳香、川芎各9克;若面色暗、胸闷疼痛、胁痛,肝脾肿大,或脘胁胀满,食欲不振,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者,本方去茯苓、白术,薄荷、甘草,加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丹参各9克。

(4)兼脾虚(肝郁脾虚):症见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四肢倦怠者,本方去广郁金、广木香、薄荷,加党参、焦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

(5)兼食滞:症见胸腹胀满,恶食嗳腐,纳呆,食入则胀甚者,本方去当归、广郁金,加陈皮、谷麦芽、鸡内金各9克,或再加少量大黄。

(6)兼火郁(肝郁化火):症见颜面烘热,心神烦扰,胁痛,目赤耳鸣,口干苦,急躁易怒,小便黄赤,或咳血、吐血、衄血者,本方去香附、广木香、广郁金、枳壳,加黄芩、龙胆草、黑山栀、生地各9克,木通6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系根据《和剂局方》逍遥散加味而成。现为笔者临床常用之方。据临床观察:本方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因肝郁,或因肝郁而致诸郁所引起的各种诸多疾病均可用之。医者执方,贵在化裁,疗效始著。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颇多,疗效显著。但本方不可久用,若肝郁一解(舒)即止,或更方调治,不可过剂。

2、养肝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熟地30克,当归、白芍、黄芪、何首乌、山萸肉各15克,川芎5克,鸡血藤9克,阿胶10克(烊化兑入)。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血养肝。

【方解】人之血液,静则归心,动则在肝,故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其一身之筋脉发,目和四肢关节器官必须依赖肝血的不断充养,功用始能自如;若肝血不足,必致筋、发、目及四肢关节等器官组织得不到肝血的充分濡养而导致种种病症的发生,同时肝血不足,又能导致阴阳失调,肝用失常,种种变证,为病非止一端。治宜补血养肝。故方用四物汤为君,四物汤是治血虚证之祖方,用以补血养肝;臣以何首乌、阿胶补血养血,助君药及增强补血养肝之功;血无气不生,入黄芪益气,合当归则补血之功尤著。阴血同源,血虚及阴,故佐以熟地、山萸肉滋阴养肝,合白芍养阴其功尤著。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则气行不畅,气滞则血凝。故入鸡血藤配川芎养血活血,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达到补而不滞,生化有源,而共奏补血养肝之功。

【主治】可用于因肝血不足所致的慢性肝炎,慢性贫血,肝硬化,动脉硬化症,更年期综合征,脱发、干脚气,痿症,青光眼,白内障,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及喉科等诸病。症见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头晕目眩,偏头痛,两眼昏花,视物模糊,或两目干涩或夜盲,耳鸣耳聋,肌肤粗糙,肌肤或四肢麻木,皮肤搔痒,肌肉跳动,或筋脉拘急,挛缩,或角弓反张,胸肌痛,或小腹痛,痛连前阴,按之则止,或善怒、易疲劳,或惊恐如人将捕之,遗溺,口唇及爪甲色淡,甚则干枯,女子则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愆期,甚则闭经、崩漏等。舌质淡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涩,或细数。

【加减】若气滞甚者,加制香附15克,柴胡6克,苏梗、砂仁各9克;血凝甚者,加丹参,赤芍各9克,或再加广郁金、泽兰;兼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各9克;兼阴虚血凝,加丹参、麦冬、鲜石斛各9~15克;肝风为动,加钩藤、杭菊花、夏枯草各9克;发黄加茵陈9克;降谷丙转氨酶者加人参叶、怀牛膝各9克,五味子6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应用范围广泛,凡因肝血虚所致的各科多种疾病均可应用。医不执方,贵在化裁,疗效始著。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疗上述各病甚多,无论何种疾病,凡证属肝血虚者,投之无不立验。病非一日,贵在坚持守方,加减用药,灵活应用,多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滋阴煎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熟地30克,山萸肉、何首乌、珍珠母各15克,茯苓、丹皮、当归、枸杞子,二至丸(中成药)各9克,陈皮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滋阴柔肝。

【方解】肝藏血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血属阴、气属阳,故血虚可累及于阴,阴虚可以累及于阳,互为因果,各有侧重。又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在生理上肾与肝属母子关系;在病理上必然母子相累。若肝阴不足,必致肾阴亦虚;反之亦然。又因肝阴虚易耗,故临床肝阴虚见证尤多。阴虚而阳无所制,肝阳必亢;水亏则不能涵木,而致内风升扰,阴虚为本,风阳为标;又“阴虚生风热”,所以肝阴一虚,变证蜂起,为病非止一端。诸症之作,皆阴虚为患。治宜虚则补其母,以滋阴柔肝为法。方中君以熟地合山萸肉、二至丸以滋补肝肾;臣以何首乌、当归养血以滋阴;珍珠母、枸杞子滋阴以潜阳;佐以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丹皮凉血以清泄肝肾之虚火;入陈皮为使以疏畅气机,使之补而不滞,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诸药配伍为用,则有相辅相成之妙,共奏滋阴柔肝之功。

【主治】可用于因肝阴虚所致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动脉硬化症,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早期肝硬化,脱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其他眼病,妇科病等。症见颜面烘热、泛红,头痛绵绵,眩晕欲仆,急躁易怒,胁隐痛,或头昏眼花,视物模糊,耳鸣、耳聋,低热或潮热,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虚烦不安,健忘,或肌肤、四肢麻木、震颤,或面色苍白无华,两目干涩,夜盲,遗溺,口唇爪甲色淡,甚则枯萎,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愆期、经闭,舌质淡红少津,少苔,脉细数而弱。

【加减】若失眠,加夜交藤15克,合欢花、茯神各9克;盗汗加麻黄根5克,浮小麦9克,或加煅龙牡各15克;肝脾区疼痛,加柴胡9克,元胡、五灵脂各15克;食欲不振,加砂仁、蔻仁、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各9克;肝风内动,加杭菊花、钩藤、夏枯草各9克;阴虚火旺,加黄柏、知母各9克,夏枯草15克,或加玄参15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凡证属肝阴虚所致的各科诸多疾病,用之多验。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甚多,总有效率达90%以上。古谓“阴虚难复”,所以临证应用,一要坚持用药,徐徐调之,切忌操之过急;二要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务必药切病机。这样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4、益肝煎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黄芪30克,党参、白术、当归各15克,茯苓、炒白芍、制香附、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补肝。

【方解】肝主疏泄,以阳为用,然肝之疏泄功能,其肝用有太过或不及之病理变化。后者(不及)则属肝气肝阳不足之故。肝气肝阳不足,古人很少论及,其实临床所见肝气肝阳虚证亦复不少,尤其在久病虚证中尤为多见。正如近代名医蒲辅周所说:“五脏皆有阴阳气血之虚,肝脏亦不例外。”肝气虚证,为病非止一端。其治以益气补肝为法,此即“异病同治”之谓也。四君子汤为治气虚之祖方,故方中取四君子汤合黄芪以补肝脏生化之气,且黄芪性升,与肝气弱而补者最宜,重用则气化这功尤著,故合用力君;阳虚则阴盛而脾失健运,故用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无阳则阴无以化,气弱血必虚,故又用当归、白芍,养肝体以助肝用,阴中求阳以增强益气补肝之功,故用之为臣;佐以香附疏肝解郁。因肝虚用怯,疏泄无权,故入香附调畅气机,以复肝用;白芍合甘草缓急止痛;又炙甘草温中健脾,且能调和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肝之功。

【主治】可用于因肝气虚所致的慢性肝炎,早晚期肝硬化,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营养不良和眼、妇科病等。症见胸胁满闷,四肢乏力,手足常青、懈怠,不耐疲劳,易怒懒言,遇事多忧,精神不振,喜悲恐,善太息,腹胀,不思食,入食则胀甚,嗳气吞酸,口干苦,不欲饮,时时战震,目昏暗,视力减退,筋脉拘急,筋疲,头痛昏重,巩膜微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或弦细而数。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根临床观察,凡因肝气虚所致的各科诸多疾病,用之无不立验。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甚多,总有效率达96%以上,临证应用,宜随证加减,灵活运用,疗效始著。

5、温肝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黄芪30克,党参、肉苁蓉、菟丝子各15克,制附子、炒白芍、山萸肉、炒白术各9克,炮干姜、茯苓各6克,枳实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温补肝阳。

【方解】肝阳虚多由肝气虚发展转化而成。阳虚则阴盛,肝用不展,升降失常,浊阴阻塞,终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治宜温补肝阳。方中君以参附汤温肝扶阳,且参附汤为治阳虚之主方;臣以黄芪、肉苁蓉、菟丝子、炮干姜助阳温肝,助君药以增强温肝扶阳之功;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故佐以白芍、山萸肉养肝以助生化之源;木不疏土,脾失健运,故入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渗湿,以复脾用;肝气久虚,其气必结,故少佐枳实破气结以解气滞。诸药合用,则温中有养,补中有消,升中有降,共奏温补肝阳之功,以复肝用。

【主治】可用于证属肝阳不足,浊阴阻塞的慢性肝炎,早晚期肝硬化,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证,温热病后遗症(偏瘫),损伤后遗症(筋脉弛张),结核性脑炎,伤寒厥阴病,目疾及妇科病等病症。症见掉眩,胸胁胀满,连及小腹,口淡吐清水,频频嗳气,呕逆,寒热,腹泻,饥不欲食,郁郁胆怯,不断太息,甚则腹胀如鼓,四肢肿胀,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冷过肘膝,关节不利,筋脉拘急,疼痛或挛缩,四肢乏力,不耐疲劳,形体消瘦,面色黧黑,爪甲干枯,口干苦,头痛,小便或如浓茶,大便少而干燥,或稀溏,梦多寐少,睡中常四肢抽搐,阴囊冷,阴湿,如女子则月经不利。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质暗色,苔黄燥或黄腻,脉弦滑细或虚数。

【加减】若虚阳上亢,加龙骨、牡蛎、石决明各15克;血络不通,加丹参、赤芍,干地龙、炒甲珠各9克;肝脾肿大,可选加土鳖虫、桃仁、红花、鳖甲、赤芍、三棱、莪术、泽兰;肝硬化加土鳖虫,水蛭,泽兰各9克;腹胀加广木香、鸡内金、砂仁、蔻仁各9克,或加川厚朴、槟榔各9克;湿热偏甚加茵陈、泽泻、龙胆草各9克;痛甚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元胡、柴胡、片姜黄、广木香各9克;腰痛加杜仲、桑寄生、川断各9克;口吐涎沫,加吴茱萸、姜半夏各9克;失血加生藕节、地榆炭、仙鹤草、升麻炭各9克。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据临床观察,凡因肝阳不足、浊阴阻塞所致的各科诸多疾病,用之多效。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甚多,疗效甚佳。医不执方,贵在化裁,疗效始著。

6、清肝汤

【来源】程爵棠,《山东中医杂志》(4)1983年

【组成】龙胆草15克,芦荟、黄芩、丹皮、黑山栀、山萸肉各9克,青黛(包煎)、木通、柴胡各6克,生大黄3~9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肝泄火。

【方解】肝火之为病,当属肝用太过之病也。肝火并非一病之专名,乃见于各科多种疾病之中,临床上较为常见。正如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也。”火性炎上,故上部见证尤多。治宜清肝泄火为法。故方中君以龙胆草清泻肝胆火热之毒邪;臣以芦荟、青黛清泻肝火;黄芩、大黄清热泻火,且黄芩有凉血之功,大黄有活血通络之力,以防热灼血分;入丹皮凉血活血,以增强凉血之功;黑山栀善清三焦火热之毒;佐柴胡舒肝泄热;山萸肉滋养肝肾之阴,以防热盛伤阴之弊;木通利水通淋,能导热下行,合大黄能使火热之毒从二便外泄以挫火炎之势;又芦荟能引诸药之性入肝直清肝火,且奏效最速,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清热而不伤阴,泻火而去路畅通,热炽而无灼血之虑,共奏清肝泻火之功。力专效宏,清肝最速。

【主治】头晕胀痛,胁痛,面红目赤肿痛且胀,牙痛,急躁易怒,耳聋,口苦,或耳疼痛,舌边红赤,苔黄,脉弦数有力。凡因肝胆实火引起的一切疾病而见上述诸症者均可适用。

【加减】若见有出血现象者加知母9克,白茅根15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凡肝胆实火所引起的各科一切疾病,用之无不立验。笔者临床应用本方三十多年,治验甚多,总有效率达100%。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药切病机,其效始著。

7、凉肝汤

【来源】程爵棠,《山东中医杂志》(4)1983年

【组成】生地、丹皮各15克,赤药、白芍、元参、龙胆草、黑山栀、珍珠母(先煎)各9克,柴胡、酒大黄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2次。

【功用】凉血清肝。

【方解】肝火不解,由气入血,终形成肝经血热之证,治宜凉血清热、清肝。故方中君以生地、丹皮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又热易耗阴,故臣以元参滋阴降火解毒;龙胆草清肝泻火;黑山栀善清三焦火毒;酒大黄清热泻火、凉血活血;佐以赤白芍活血养血;珍珠母降心火、潜肝阳;使以柴胡疏肝泄热,并引诸药之性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清肝之功。

【主治】头胀痛欲裂,面红目赤,甚则目眩妄见,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多梦易惊,口嗅饮冷,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女子经期错乱,量多,血色鲜红,或伴见吐血、衄血等失血证,舌红,脉弦数。凡肝经血热所致的一切疾病,而见上述诸症者均可用之。

【加减】头胀痛甚,加杭菊花、钩藤各9克,薄荷6克;若伴见失血证者,可选加侧柏炭、茜草炭、地榆炭、生地炭、金银花炭、当归炭、藕节炭(一次加入一二味即可,不必全加)。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确为治疗肝经血热证之良方。临床应用本方三十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显著。医不执方,贵在化裁。若能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又可广泛用于各种失血性疾病。用之得当,多能应手取效。

8、止痛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生香附30克,广郁金、川楝子各9克,元胡、丹参各15克,参三七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服5~10克,用温开水送服。

【方解】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气顺为健康之本,气郁为百病之源。气郁者,肝郁也,故人之气郁,多责之于肝。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又肝为气血调节之枢,若七情失调,则肝失条达之性,和失气血调节之职,以致肝气郁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肝气不舒,终成气血瘀滞,阻遏气机,“不通则痛”,故诸痛随作。又因邪阻部位不同,故痛发部位亦异。病虽不同,病机则一,乃气滞血瘀所致也。其治可遵“异病同治”之旨也,以疏肝行气,活血散瘀为法。方中生香附为“舒肝解郁要药”,性通十二经,为气中血药,善能行气通滞,调经,又能活血,又因生用,能上行胸膈,外达肌肤,故以为君;臣以元胡,辛温善走,又为血中气药,能活血行气,既行血中气滞,又行气中血瘀,通治一身上、下、内、外各种疼痛证;又苦能清热,与肝郁化火尤宜;配川楝子治热性胃痛,甚效,又善止因寒、热、气等所致的疼痛;合香附,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尤著;佐广郁金,解气郁、散血瘀,川楝子舒肝解郁,善解肝气致痛诸症,又为治疗气痛要药;丹参、参三七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散瘀之功。

【主治】凡因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疼痛证,诸如头痛、脑震荡后遗症、胃脘痛、胸痛、胸胁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肌肉痛、痛经、疝气痛等诸痛证均可用之。

【疗效】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疗上述诸痛证,治验甚多,疗效卓著。若痛时服之,多有“立刻止痛”之效,一般连用1~3次,最多5次,其痛必止。

【附记】据临床观察,三十多年来,本人用本方所治大量病例表明,凡因气滞血瘀所致的上述各种痛证,用之无不立验,止痛有效率达100%。若肝气久郁,诸郁相因而起之兼证,应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或服用对证之方,并送服本散,则奏效尤捷,同时也大大扩大了本方的适用范围。

9、加减柴胡加龙牡汤

【来源】朱进忠,《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半夏、党参、黄芩、甘草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桂枝、茯苓各10克,大黄3克,龙骨、牡蛎各15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食后服。

【功用】舒肝平肝,温阳化饮,调理三焦。

【主治】肝郁气滞,湿郁不化,三焦失运,寒热互见,胸满烦惊,卧起不安,口苦咽干,或头晕头痛,或头晕耳鸣,或阵发心悸,或躁汗时出,或半身汗出,或半脸汗出,或半身麻木,或癫痫,或头项摇动,或颈项抽动,或四肢搐动,或遗尿,或白带,或阴吹,或阳痿,或缩阳,或强中,或牙痛,或落枕,或口噤,或背痛,或身窜痛,或肩臂疼痛,或失眠,或嗜眠,舌苔白或黄白腻,脉弦紧者。

【加减】若以胃脘部悸动为主,逆气上冲,冲至胸则烦乱汗出者,加白术10克;若心悸逆气上冲,或烦热汗出,或头晕头痛,或耳鸣耳聋,或癫痫,或白带,或缩阳,或缩阴,或遗尿,或背痛,或手麻,脉弦大紧者,加桂枝5克;若头痛如裂、视物昏花、呕吐难止者,加吴茱萸10克;胃脘冷痛、悸动,或胃脘痞满者,去桂枝、生姜,加肉桂10克,干姜3克;若腹部悸动较甚者,去大黄,加熟军3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克;癫痫病久正虚者,加人参10克,去党参。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效果甚佳。

10、老年健身丸

【来源】王敬璇,《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大黄、黄精各60克,丹参、隔山消、山药各30克,黄芪、白术、川芎各25克,人参、龟胶、当归、山楂各15克,荜拨、泽泻、神曲、三七、鹿胶、郁金、甘草各10克,防风、荷叶、肉桂、法半夏、陈皮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备用。每日服2次,早、晚各服3~6克。

【功用】驱邪扶正,祛瘀生新。能祛气血痰食郁积湿火诸邪,有健脾强肾益气补血使阴阳互生之功。

【主治】易患感冒、咳喘,长期低热,胸痹胸痛,心烦心悸,怔忡健忘,易惊少寐,失眠多梦,口干舌燥,唇焦口疮,小溲黄赤,吐血便血,大便干结,牙齿松动及龈肿出血等;腹胀腹痛,脘痞不舒,胁痛,嗳气吞酸,完谷不化,或消谷善饥,消渴淋症,癃闭,水肿,头晕身重,少气乏力,嗜睡或羸瘦纳减,督脉虚寒,腰酸背痛,畏寒肢冷,阳痿少精,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头痛头晕,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胆石症、慢性肝炎、肾炎、前列腺炎等。

【疗效】多年使用,屡收良效。

(0)

相关推荐

  • 四逆散加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可调理各...

    很多妇科疾病都与情志有关,临床证实,很多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或者长时间郁闷烦躁的女性更容易患妇科妇科疾病,在西医角度讲,不良的情绪会导致女性激素的分泌异常,从而引发乳腺.子宫.卵巢等多种病变.而在中医认为 ...

  •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学习心得

    我有幸师从于国医大师.云岭中医疏调学派创始人,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张震教授.张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与科研60余年,结合自身多年中医临床与科研经验,倡导从整体出发与辨证.辨病.辨 ...

  • 通治方(10首)程爵棠

    通治方 1.加味逍遥散 [来源]程爵棠,<浙江中经学院学报>(1)1982年 [组成]柴胡6克,制香附15克,广郁金.枳壳.广木香.当归.白芍各9克,白术.茯苓各15克,薄荷6克(后下). ...

  • 治尿路感染秘方(方10首)

    治尿路感染秘方 87.1 地榆汤 [来源]朱良春,<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白槿花.飞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 ...

  • 『泌尿系统』治尿路感染秘方(方10首)

    治尿路感染秘方87.1 地榆汤[来源]朱良春,<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白槿花.飞滑石各15克,生甘草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 ...

  • 『消化系统』处方: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方10首)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3.1 茵瓦退黄汤[来源]袁述章,<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茵陈,瓦松,穿肠草各10克,紫草5克,青皮,茜草各6克.另配青矾散(青黛.明矾),随汤送服.[用法]每 ...

  • 恶性肿瘤的34个通治方

    转帖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方有许多,现辑录一些,供大家参考:方一.郁金.白矾.火硝.重楼各20克,蟾酥3克.红硇砂6克,鸡蛋壳.料姜石.仙鹤草.天南星各30克.{适应症}各种肿瘤.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 ...

  • 痛风通治方众所周知,痛风发作起来要人命。...

    痛风通治方 众所周知,痛风发作起来要人命.在痛风出现的时候,过多的尿酸盐在关节腔堆积. 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的情况,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局部的疼痛明显时,会导致正常的行走,活动受到阻碍,有时还在夜 ...

  • 寒冷通治方 生气通天汤

    生气通天汤:生姜.大葱.韭菜各50克辣椒15(潮湿地区可加)香菜15红糖.白糖各30(后下)加水适量煎汤喝.本方可通治寒凉引起的一切病变. 生姜15,大葱,韭菜各50克,乌梅6红糖白糖各30克三剂水煎 ...

  •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方

    (2020-04-02 17:12:40)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35方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方有许多,现辑录一些,供大家参考:方一.郁金.白矾.火硝.重楼各20克,蟾酥 ...

  • 腰痛通治方(补肾汤)

    腰痛通治方(补肾汤) 来源:<古今名医验方秘方>龚信 补肾汤:治一切腰痛. 破故纸(酒炒) 小茴(盐酒炒) 玄胡索 牛膝(去芦,酒洗) 当归 杜仲(酒炒)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9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