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考场作文写作指导】读懂——
作文分析与指导
考场作文跟其他题目要求一样,最基本的工作首先就是审题。
如何审题呢?
“题”在这里一定包含着材料和题目两个内容,忽略掉任何一方都可能会有理解偏差。而很多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忽略了这一步导致了审题不清,中心不明,甚至跑题,最终可能作文分数不高,这是非常可惜的。
以这次考试作文为例,一起来看。
材料内容如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标点符号——冒号,它的作用毋庸置疑,应该是解释说明,即后面的内容是对于前面句子的解释,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最重要的句子应该是前半部分,即:“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后面的读山、读水、读童年、读母爱等等解释,都是可选择的内容范例。
我们先仔细分析这个关键句子,可以发现,“读懂”应该包括“读”和“懂”两个方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是心灵的体会才让自己的“读”发生了质变,即最终可以在内心深处明白了,感悟到了,理解了,也就是“懂了”。
那么,“读”为何意呢?
最直观的解释应该可以理解为字面意思,即“阅读”,在这个层面我们就可以考虑到可以选择阅读的书籍、名著、经典人物等。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感悟人物的精神,进而由主要人物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产生共鸣,在这个层面上也就理解了明白了,也就是懂了。这类作文对于有一定文学积淀的孩子来说在语言上可以做到优美流畅,且能够将自己的所读之物之人与自身相关联,也就会更加深刻而有内涵,需要注意避免内容空洞和套作之嫌的良方一定是联系自身感悟自己的生活,唯有“我”的存在,才能让自己的文字背后有情感而且能够打动他人。
“读”还可以理解为“经历”、“看到”,这应该是区别于阅读的另一种读的方式,材料中后半段的范例部分就是这个层次的开展。我们稍微仔细来分析看看。
一、读山,读水。
这两个内容应该可以划归为一类,可写景,感悟自然,可写游览观赏品味心情。其实从这个层面来说是可以结合《紫藤萝瀑布》、《好一朵木槿花》、《丁香花》(后两篇为语文导学阅读练习)三篇文章来学习写景的,这三篇在借景抒情及托物言志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尤其在《紫藤萝瀑布》课文讲解中就是把它作为写景类作文的范本来学习的。其中可供我们学习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第一,写景的顺序上的有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再到聚焦特写,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可以利用整体颜色的差异变化,站位角度的变化如“远远望去——走近一些看——忍不住凑近了去闻——踮起脚尖凝视”,如比喻的喻体变化“瀑布——小帆船“逐渐聚焦。这个层面上在写景时还需要注意运用多种修辞多角度多感官进行描写,丰富文章的内容;
第二,插叙内容的拓展。几篇文章中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或续写曾经破败不堪的紫藤萝,或回忆曾经路灯下的丁香花,无疑都在眼前之景之境的描写中使得空间变得很大,而且直观的形成了前后对比,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只有对比,方能显出当下的情思,也就自然而然的将景与情完成了交融,为后文的抒情部分很好地蓄势铺垫。同学们在写景文的创作中如果能够学习这样的写法,一定能够让自己的文章更加有内涵;
第三,生活的感悟。托物言志的核心一定在于言志。也就是自己的思考,或者是哲思。这一点的指向就是题干所谓的”懂“,如此一来,更切合题目要求。
所以同学们,我们在选择写景文的方向之后,一定需要在景物描写的内容中加入自己的人生思考,这样一来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深刻而有内涵。
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这个角度的文字吧。
初41班 王震楠
初42班 王辰钰
初42班 李子杭
可见,所观之景除了山川湖海之外,还有植物、动物,甚至万物生灵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眼睛所看的事物来感悟到自我人生的价值,这样做其实并不困难。
二、读童年、读母爱。
把这两个内容划归一类是比较好理解的,仔细来看,童年的纯真与清澈,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曾经很多时候我们所写的”难忘的童年生活“”童年的记忆“等等一类事情类写法,同时母亲的唠叨和琐碎背后的深情也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父爱的体会,究其根本都是叙事类作文。这类文章我们都感到很熟悉,但是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类文章我们都常常写的俗不可耐,如母亲(父亲)背我去医院看病,下雨天送伞等,当然,考场作文的一大中心思想就是不怕俗套只怕跑偏,所以在这类作文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对与写作水平比较一般的同学适当地放宽要求,只要能够文从字顺基本表达清楚中心明确也是可以的。
以下我想就自己一些还稍显浅薄的思考谈一谈,如果想在这一类直接表达感情的叙事类作文中出彩,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选材。如果想要新颖,就一定避开大家常常写的内容展开或者在大家都可能会写的内容上添枝加叶,润色文字。我们可以选择什么内容呢?不妨看看下面同学们的作文吧——
初41班 李卓艺
绕不开的成绩背后,是母亲的体谅和包容。这个话题很常见,但是小作者能够注重细节处的刻画,也不失一篇很好的作文。
初42班 叶姝昕
几组童年生活的小片段组成的文字读起来也很美。
第二,结构上的特意安排。这一点我特别想分享给同学们,之前做试卷其中有一篇《摘花椒》的阅读文段,那一篇阅读的精髓其实不仅仅在于精彩的动作描写,更在于选择了倒叙和首尾呼应的写法为文章增色,我想同样是母爱的话题,我们如果能在结构上稍加变换,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一点在《雨中的记忆》考场作文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第三,自己擅长的积累内容的拓展。这一点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初一的同学们知识的积累是比较匮乏的,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喜欢读历史、政治的孩子,如果能将自己的丰富积淀拓展成为作文内容,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以下两篇就是这样的例子,一起来看——
初41班 吴冠凝
这个孩子很喜欢读毛泽东,所以笔下的文字一定与伟人有关。如何能够避免空洞呢,当时多方询问才终于得到了保证似的认为这个孩子的读书底蕴是较为深厚的,小小年纪能够有成熟的思考也是很难得的,之前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是因为仅仅是自己积累的知识的简单堆积,他的问题就是应该在细节处加以调整,推荐了七下第一单元的课文给他细读,《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野生陶先生二三事》都是很好的续写伟人故事的范文,这一次的作文中很明显的看到了他的改变,真的为他高兴!
初41班 赵锦程
尤其喜欢读政治和经济学的赵锦程同学在很多次的日记中发表了自己对于时事政治的看法,颇有议论文的风范,思维深刻且逻辑清晰真的太难得,这样的文章也让人赞叹不已!
总结:
以上是我对于考场作文的一点自己的思考,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写作本身确实存在灵感和天赋一说,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家,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生活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多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眼睛去看,去感悟,另外一点,一定是要相信勤能补拙的,勤加练笔一定会让你在写作的速度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的,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一定是:努力做好自己,努力成长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期待着我们都能够在写作中找寻到真实的自我,在写作中抒写自己的人生。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