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旨的那些事,其实大多数人都被古装剧误导了

提到“圣旨”这个词,大家脑袋中立马会浮现出一个阴阳怪气的宦官,拿着一柄拂尘,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端着托盘,托盘上盛着一份明黄色的段子。等地下的人端端正正地跪好了,再打开那黄色的缎帛,尖着嗓子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也是古装电视剧中最常见的场景。不过,圣旨可不单单只有这一种形式。秦汉时期并没有“圣旨”一说,宋代以后才将皇帝的命令统称为圣旨,并流传下来。

圣旨其实不都是黄色,明清时期的圣旨是分等级的。对五品及以上的官员用诰命授予圣旨,五品以下的则用敕令。不同官衔级别的圣旨颜色也不同。据《中国史》记载,五品以上官员得到的圣旨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绫线分段织成。级别越高,绫线的颜色也越多。五品以下的官员的圣旨则是纯白色的。而圣旨上的字则有蓝、黑、绿等多种颜色。不仅如此,圣旨也不是总以“奉天承运”开头的。

秦汉时期,皇帝的命令称为“制”或者“诏”,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秦始皇之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无法考证日常的诏令文书中是否会以此作为开头。晋代的圣旨常以“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为开头,以此来强调天子的正统地位。

唐代则比较特别,皇帝敕命因为要经过门下省审核才能发布,所以开头一般都会挂上“门下”二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圣旨,开头语便是:“门下,天下之本……”也有用“朕绍膺骏命”等词作开头语的。

元代是少数民族政权,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明代刚开始用的卷首语是“参酌唐宋”,后来才改为“奉天承运”,但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只是一个修饰词,这种说法被清朝沿袭下来,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样子。而一般采用这种开头的,都是非常正式的皇家诏书。不难看出,为了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增加诏书的权威,“圣旨”既要体现出等级,又要有信仰般的神圣庄严,的开头一般都会和信仰有关,体现着古人的君权神授的思想。

然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奉天承运”也好,“应天顺时”也好,还是“长生天庇佑”也罢,都不过是借着鬼神之名,行封建专制之实而已。它巧妙地把无知民众对神明,对自然的崇敬转化成了对皇权的崇敬。因为世间万物皆有具象,而独鬼神无具象,一旦君权被过度神化,则意味着它再也无法受到有力的约束了。从唐宋以来的“圣旨”卷首语变化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

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再华丽再高级的也“圣旨”也不能使他们产生半分敬畏,产生的只是对遥远的时代的好奇心而已。泱泱华夏,新旧更迭太常见了,没有约束的权力本身就意味着罪恶,所谓的“受命于天”在今天看来不过是徒增笑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