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静坐常思已过,修口: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唐太宗是能够反躬自省的一代明君。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
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匡救劝谏,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相通,使下面没有积怨。”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临终前,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
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太宗能在晚年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自己的过失,并不以为自己尽美尽善,实属难能可贵。
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可以理性地认识自己,对事物有清晰的判断;也可以提醒自己改正过失。
只有真正认识自己并付出相应的行动,才能不断完善自己。闲时反省自己的过错是修养的功夫,背后不说人的长短,同样是一种修养。
背后说人是非,不仅自己的名誉受损,也结下恶缘,自赞毁他反而败德伤名,得不偿失。
有智慧的人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众生,还会处处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对方着想,给人信心,为人服务而不求回报。
一次,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其非者,何也?”
敬宗对唐太宗说:“春雨如青,滋生万物,农民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辉光,天地大尚不可满足人愿,何况臣乎?
臣于肥甘美酒,难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评情并度理,莫听小人言,正大与光明,谗言不可入,是非人皆有,不听自然无。”
太宗曰:“卿言最善,书以后人戒之。”
许敬宗所言,可以看出他宽大处世的原则,不以人言是非曲直而动性驰情、费心劳神,实在是大家风范。
很多人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说人是非。佛家将搬弄是非称为“两舌业”,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
佛经告诫世人:搬弄是非,使人家争讼斗乱的人,将来要受无舌百舌的报应。小心口舌是非,以免惹祸上身。说人是非,伤人伤已,好话要多说,是非不要提。
有一则公案说,有一位修禅定的法师,在定中看到两位出家人在谈话,有护法神围绕。
过了一会儿,护法神走了;又一会儿,妖魔鬼怪来了,围绕着他们。这是什么缘故?
原来,两位出家人最初在讨论佛法,所以有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儿,闲话家常,护法神就走了;话家常之后,又讲些是非人我,妖魔鬼怪就来了。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的一个手指指向别人的同时,也有三个手指指向了你。
喜欢议论别人是非的人,也往往被人说三道四,为人所不齿。也许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
这正像《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就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会远离自己。
所以,还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好。在为人处世上要时刻牢记古训:“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