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那么贵,是如何分辨出它的真假的?
收藏的初衷在于获取文化气息、乐趣等,最终达到提升个人文化、修养、鉴赏等,不管是古钱、银币,首先要下苦功夫认知辨伪,辨伪是个难练的基本功,练好基本功再去捡漏、挑版挑品相,那么就会事半功倍游刃有余。下面就谈谈收藏银锭的一些鉴定心得,有问题欢迎提出共同探讨提升。
1
银锭成色
常见的老银锭纯度在96%以上,个别有的在90%左右。纯度的银锭会温柔雪白,如纯度低会产生发青,发黑,发黄迹象。老银锭因为成色好,所以包浆自然温润,蜂窝孔金光闪闪,散发出珠光宝气。
真品欣赏,明显珠光宝气,造型有气魄,钢戳有力,包浆自然。
低级仿品,无论是造型,银质,包浆都不对。
2
铭文
银锭的铭文其实就是一张合格身份证,它包含了铸造的时间、铸造地点、银锭用途、纯度含量、工匠姓名、监造官员等等,也就是签字画押确认,证明经手出来的银锭是真货。铭文是在银锭未融化之前,用阴刻钢印用力敲打上去一次成型,带铭文的银锭神韵就在于其铭文书法,带有丰富的铭文,往往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很高,因此切记铭文是辨伪重要之一。
真品欣赏,钢戳敲击有力,字体挺拔,笔锋明显。
仿品,字迹变形无力,包浆明显作假,银质发黑发软,纯度不高。
3
器型
银锭问世以来,其器型各形各异、没有统一标准。目前来看,主要大致如下:唐(饼、船型)、宋元辽(铤型)、明(翅型)、清(方、碗型、槽型、碗型、牌坊)等等。因此银锭器型的认识对于断朝代有着决定性作用。
下图为银锭博物馆银锭器型参考:
4
重量
各朝代“银两”重量不同,比如说一两标准重量——唐代是42克、宋代是39克、元明是37克、清代则是35-38克不等,大家目前看得比较多就是清朝民国银锭,这个时期基本为五两、十两、五十两,五两以下为碎银锭,所以遇到一些不符重量的银锭,务必谨慎,不要以为重了几十克是捡漏呢。
5
蜂窝
老银锭侧面或底部有自然蜂窝形状,蜂窝的形成是因为当把熔化的银水倒入金属模具时,银水遇冷收缩产生气孔,自然形成的蜂窝典型特征——口小洞大、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珠光四溢、排列紧密,蜂窝是鉴定银锭的重要依据之一。
真品鉴赏,一气呵成,珠光宝气!
仿品区别 蜂窝排列稀松,黯淡无光,明显是翻砂工艺。
6
水波纹及微凹
很多老银锭底部及表面水波纹,纹理清晰、层层有感、凹处泛光。如银锭表面中心微凹,代表纯度越高。
真品鉴赏,纹路越多证明纯度越高!
仿品与上图对比参考下,真假一目了然!!!
7
翻砂假锭
是利用流通过的真银锭翻砂倒入融化的白银制成,这种造假工艺出来的银锭,纹路字体几乎一致且呆滞,最重要一点是连老伤都一模一样,根本不是自然流通的迹象。
老银锭都是纯手工铸造出来,每个银锭出来都不一样,可以理解为没有相同的2片树叶一个道理。
此图为前几天在某著名收藏网站挂着一个银锭,售价8000元,第一眼感觉不错,细看不对,于是搜索此款银锭,结果发现一批翻砂同模假银锭。拍卖网站出售的假银锭,卖家还信誓旦旦包老包真,假一罚十。不知道怎么说得出口,欺骗不懂货的人。
真心希望广大收藏爱好人士擦亮双眼,记住一点,好货不便宜,别老想捡漏,多看多上手,实在没眼力多找些专业朋友一起鉴定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