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年间的“无碍大师”是谁:有趣的佛教入辽(之五)

文/王德恒

谜题之二   何人磨碑   因果何在

云居寺石刻大藏经,虽肇自隋唐,实则成于辽金。将此近六千卷,字以亿计之大藏佛典,妙笔正书,刻诸贞珉,藏之深山,联绵九代,历经千载而成。其功德早已超越于历代大德以备法灭之初衷,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多彩灿烂文化的一个优秀代表。

“辽代那些在一百余年中,辛勤耕耘于浩瀚释典的编校大德及雕印匠师,是值得纪念的。正是这些宗师巨匠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所创造与积累的经验,雕印了校刊精审的汉文大藏经。尤其是辽藏的主持者与指导者,圣宗统和时期燕京悯忠寺钞主无碍大师诠晓的生平与事迹,对于研究辽朝佛教史来说,是必须弄清楚的。而前此恰恰是被忽略了。”(见《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9)

研究诠晓,就要从现存于云居寺塔院碑廊的《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记》及《重镌云居寺碑记》提供的线索开始。两碑记俱镌刻在碑阳,右面刻《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左面刻《重镌云居寺碑记》。额为篆书“重修云居寺一千人邑会之碑”。碑阴为重修云居寺千人邑会邑首、邑众及僧侣名录。用本地所产的大理石雕成。通高287,宽105,厚28厘米。自240厘米处收分,上出额首。碑文凡49行,行64字,字3X3厘米。碑文大多都可辨认。与早年碑拓校核再三,除个别缺沥严重之字外,全文贯通,来龙去脉清清楚楚,为统和二十三年王教出资重镌之物。此碑史料价值之珍贵向无疑义。碑中明确记载:

燕京左街悯忠寺钞主无碍大师笔受

弟子沙门智光撰记  石匠李延照刻字

对这两个碑记,研究引证者很多,但是,仅就笔者所见,有几个具体问题还是有必要加以解释。

《重修云居寺一千人邑会之碑》(简称邑会碑)是辽穆宗应历十五年王正立的,这一年,辽穆宗亲临云居寺,参加盛大的浴佛节法会。所以,王正始有立碑之举。之后的35——40年里,燕京地区发生了由宋朝要收回燕云十六州的两场战争,战火烧到了云居寺,将王正所立的碑刻焚坏。但是,诠晓大师由于长时间住在云居寺,将碑文熟记在心,所以,晚年时还可以“笔受”。王正的儿子王教在南北议和的情况下,见父亲立的碑遭到战火焚毁,所以请诠晓、智光师徒将原碑正面磨光,重新刻制。而诠晓正是这方面的行家,因为,正是他已经将许多禅宗、尤其是东土禅宗自己著述后来被刻到石碑上的经典磨掉了。他身负皇家使命,到云居寺来,将不合于辽圣宗朝主张的佛经,如若上石就要磨掉,是纸经或者木经要焚毁。

笔者如此说,自然是有根据的。

在高丽大觉国师义天的著述中,有一条记载:

《跋飞山别传议》中称:“近者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焚,除其伪妄。条例则《重修开元续录》三卷中载之矣。”(转引自宋嘉义元年沙门宗槛《释门正统》卷八。)

我们首先看看题跋的高丽大觉国师义天的经历。

据中国佛教协会所编印的《中国佛教》记载,高丽义天和尚是高丽国文宗的第四个儿子,11岁奉旨出家在灵通寺,修习华严宗。后来被封为“佑世僧统”。宋朝元封八年(1085年),率领弟子寿介等人到宋朝学习佛法,向宋朝敬献了佛经、佛像。宋哲宗接见了他,安排他在启圣寺居住研习。当时,中国的贤首宗的各种经论已经遗失,也许这个情况义天早就知道,所以,他把朝鲜留存的贤首宗经论带来宋朝,使得这一重要的佛教宗派得以继续在大陆中国流传。在启圣寺居住了一个阶段后,义天到天竺寺授传天台宗。同时,又听灵芝元照讲说戒法,得到《四分律钞资持记》等经文。义天周游了宋朝境内的诸多寺庙灵塔,在元佑三年(1088年)带着一千多卷佛经回到高丽,在高丽大事宏扬贤首、天台二宗。这时,他又得到了辽朝所赠送的《契丹藏》。也就是说,义天走旱路经辽国回的高丽。所以得到《丹藏》了。

当然,义天能够得到契丹所赠《丹藏》,并不因为他是大德高僧,因为他是皇子,统领全国佛教。但是,义天确实信仰佛教,研究佛教。他倾其毕生心血著出《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以简称《义天录》被各朝僧俗所看重。访宋期间,义天作《跋飞山别传议》。在这个跋中提到了诠晓集《续开元释教录》(跋作“重修贞元续录”)三卷之事,应是可信的。

按《义天录》收诠晓著作多种,其卷一所收《弥勒上生经科》一卷,即1974年在河北应县木塔发现的《上生经疏科文》。因此《义天录》与《上生经疏科文》题记都是诠晓所著。

辽圣宗至辽兴宗年间高僧希麟备极称赞的“钞主无碍大师和诠晓是何关系?”曾经有朋友如此问我。我答,两个名称,一个人也。

翻查《顺天府志》卷七(北京大学影印本)记悯忠寺称:“释迦太子之殿乃无碍大师诠晓创始所建,辽圣宗统和八年也”。此记与《上生经疏科文》题记之时间、地点、释德称呼竟榫卯合枢。可以肯定,《义天录》中“旧名诠明”的诠晓,就是圣宗统和时期燕京悯忠寺的钞主无碍大师。

为经书作解称“注”,为注解再解称“疏”,总汇疏再解为“钞”。钞主应该是为疏作解的总领。诠晓被封为“无碍大师”,为总领群经的讲解和注钞的。是大学问僧。

诠晓重修的《续开元释教录》在统和五年以前已经完成,“传灯在念”,这为在云居寺雕印大藏经准备了底本。

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诠晓年逾古稀,但仍可笔授王正之碑,作重镌之记。据此推断,诠晓大师大致生于五代后唐天成年间,卒于圣宗统和末年。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