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丨博士论文《致谢》刷屏:苦难面前,努力即有价值
今晚我们来聊聊, 博士论文《致谢》刷屏:苦难面前,努力即有价值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内容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有网友查询,该论文写于2017年,来自 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所的一位同学,此消息得到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 的证实。作者在文中回顾坎坷求学路,感染了许多网友。
这篇文章中提到,作者因为贫穷,时常陷入生活的窘迫中,高中之前靠着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凑学费。“雨天湿漉着上课、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更是常事。”
在家徒四壁的艰苦岁月里,煤油灯下读书是他晚上最开心的事,考试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有好心人资助了生活费,作者称自己抓住了“命运给他的一丝怜惜”。从地方中学到重庆的 西南大学 ,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最终计算机成为“他一生的事业与希望”。
“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扛不下去了,而支撑他前行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在这篇《致谢》的结尾,作者写下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网友: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盼
看过这篇文章,作者迎难而上的勇气感动了许多网友,很多网友“读完已是泪流满面”。
许多网友被作者拼搏的精神所激励,“人生不易,唯有努力”。
对于作者许下的愿望,“愿归来仍是少年”,网友也送上美好祝愿。
本人回应: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今天,黄国平19日通过媒体回应,讲述自己成长经历,并向网友留言和朋友关心表示歉意和谢意。他在文中称,网络流传的致谢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在黄国文附上的致谢完整版本中,已将相关人员姓名隐去。 (全文见最后)
黄国平自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 大寅镇 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 绵阳南山中学 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除了以上的诸多感慨,我和很多网友一样,再次感受到“读书改变命运”的伟大力量。
近几年大学扩招,工作难找。
渐渐有很多人发出了“读书无用论”
真的是这样吗?
我记得曾经一个读者留言对我说,他很迷茫,不知道读书还有什么用。
他出身于农村,父亲是农民工,母亲在工厂上班。他自己在一所不知名一本院校读大学,目前临近毕业。
毕业季真是一个很尴尬的时刻。你发现,身边的同学,家境好的入职自家公司,甚至开始环球旅行,而家境普通的同学,则不得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实习时拿一两千的工资,正式入职工资也才小几千,跟大城市几万块一平米的房价比起来,简直杯水车薪。
他说:我不知道上大学的意义在哪里,感觉浪费了四年时间,到头来,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读书那么多年,我像是寄生虫一样,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感觉自己特别对不起父母,我一直是他们的骄傲,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骄傲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算不上。
他还说:在我们村里,上大学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我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以为毕业后前途会一片光明。没想到,临近毕业,前景竟然这样惨淡。都说上大学能改变命运,其实,大多数人再怎么努力,却还是只能过着普通的人生。
或许,孩子们即使靠读书走出大山,毕业后等着他的也只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生,但是,起码读书让他的人生多出了一点点可能性。
所以有这位读者一样的迷茫,我太能理解了。
真正进入社会以后,会发现读书其实并不能产生立马“改变命运”的神奇效果。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些规则只适用于顶尖的读书人。
时至今日,很多人即使上了大学,也未必能从此摆脱困窘的命运。
找不到工作,专业不对口,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过是背着房贷朝九晚五的蚁族。
我们困惑着,不甘着,迷茫着,于是怀疑自己寒窗苦读十余年的意义。
那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今天还适用吗?
就像知乎上那个问题——“高考对一个人到底有多大影响?”的回答说的那样:
“它是最公平可以选择未来生活的权利,可以跨越阶层,对抗后门与关系。普通家庭孩子,想改变现状、提升阶层,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此后绝大多数考试与竞争,再没这般公平。高考形成的差距,用任何方法都很难弥补。
多少你向往的地方,都标着条件: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国内985院校。 一切珍贵的机会都以本科为起点。”
当然,人生不止高考一条路,读书也并不能改变一切,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仍是逆袭人生的入场券。
读书,仍然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机会
否则只能在将来面对生活的刁难,毫无还击之力时才明白: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我一直都很喜欢很早前看见的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
她说:“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黄博士的《致谢》,只是其中一个的故事。
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
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7年》。 片中访问了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的小孩,
每7年过去,在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 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
还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虽然不能给我带来更多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 这些都是读书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我想,读书未必能改变命运,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 它可以开拓你的视野,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它可能不会改变你的世界,但能改变你的世界观。
亲爱的朋友,你呢?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确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呢?
你认为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今晚《锦城星光里》,曹榆和您聊到的话题:博士论文《致谢》刷屏,你什么时候相信了读书改变命运? 期待你的分享。
附全文:
各位网友好:
我是黄国平,因博士学位论文致谢意外受到大家的关注。网络流传的致谢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中学、绵阳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尤其是博士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我才能走到今天。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在此一并感谢!
目前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网上的留言与讨论,朋友的问候与关心,很多无法回复。在此向各位致以诚挚的歉意和谢意!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黄国平敬上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