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 | 一首《爱在西元前》,原来老有文化了
丝路无界:从地中海到中国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4月1日-5月28日
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
本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汇聚了日本艺术家平山郁夫先生收藏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国家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以西丝绸之路上环地中海地区,西亚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的古代文明遗存。共计展出展品192件(套),涵盖古希腊彩陶、古罗马与波斯玻璃器、金银器、犍陀罗佛像艺术、丝路金银币、中亚织锦、印度佛教造像,以及平山郁夫的敦煌写生作品等。
当年的小编只是爱它的旋律,到今天却发现,这首歌原来老有文化了。它在四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居然唱出了三分之一个“丝路无界”展。
《丝路无界:从地中海到中国》所展出的,都是日本画家平山郁夫收集的古代艺术品和文物,这些展品如同繁星点点,散落在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本次展览,按照文物收集的地区,分为了三个部分:一、环地中海地区,二、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三,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
摄影 李安宁
两河流域的“两河”,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歌曲中唱到“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而真实的两河漫延灌溉的,则是夹在中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是希腊语,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两河流域
正如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充沛的水源是农耕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文明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两河流域的南部,是沼泽和宽广平坦的平原地区,这里产生了苏美尔文明,也就是早期的两河流域文明。请注意,这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也许是已知世界最早的文明。
但是,和中华文明不同,两河流域文明,是一种“死去”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在持续3000多年后灭绝,并一直被历史“封存”,直到18世纪,欧洲考古学家发现了楔(xiē)形文字。
我们最为熟知的楔形文字,莫过于公元前1700年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所颁布的法典。这部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用楔形文字刻在了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盛产芦苇和粘土,这两者就成为了楔形文字的纸笔。苏美尔人用芦苇或者木笔在软泥板上刻画出一个个楔形文字,之后将泥板进行晒干或者烧制。它们被称为“泥板文书”,既不会腐烂,也无法修改。
楔形文字泥板
除了用芦苇写字,苏美尔人还发明了最早的滚筒印刷术——滚筒印章。印章是石制或金属制的小型圆筒,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神明、人、动植物的形象。用滚筒在泥板上连续滚压,就可以印刷出连续的图案。和中国的印章一样,苏美尔的滚筒印章也是用来表示主人占有、经手和批准权利的标志,大多数的滚筒印带着主人的名、父亲的名(姓)和头衔等文字。
石质圆筒印章英雄战争图(本次展出)
展览中展出的这个滚筒印章十分迷你,高度只有2.8厘米,上面描绘的是人面牛身的人物和狮子搏斗的场景,用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石质圆筒印章英雄战争图(本次展出)
大同南郊出土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