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六十六 浙江磐安羊氏:训子孙以孝悌忠信 肃家政以敬慎勤俭
磐安大皿羊氏
磐安双峰大皿羊氏,为汉末羊续、羊祜的后裔。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河东都将杨弁在太原发动兵变。羊续后人、嘉州夹江(今四川乐山市北)县尉羊愔,因兵乱弃官入皿川隐居,迄今已有1170多年的历史。羊氏族人生息于此,繁衍出江南一支重要的羊氏分支,人才辈出、代出忠良。代表人物有:
羊愔(805-?),大皿羊氏始祖,唐武宗侍御史羊鹗之三子,祖籍山东泰山。曾任嘉州(今四川夹江)县尉,因遭杨弁之乱,弃官到皿川隐居。羊愔性唯沉静,薄于世荣,雅尚逍遥,食蕈而不进五谷,游无踪,后人尊其为“菇仙”或“菇祖”。
羊永德(1069-1128),幼时好学,师从著名理学大师吕祖谦,深受器重。羊永德深得师法,亦精通左氏之学,乃集其心得,撰成《春秋左传发微》百篇。羊永德仕宋累官至奏议郎、徽州通判,卒于任上。
羊同生(1325-1385),字原会。羊原会才气英烈,沉毅宏重,为一方推重。他生当元末,烽火四起,而浙江为四战之地,兵戈不止。羊原会组建地方武装,抵御乱兵,保全一方,使处州一带在大动乱中得免屠戮。
羊焕文(1881-1961),字永昌,号珠轩。幼读圣贤之书,秉性聪慧,考取佾生。青壮时开始学牙科,后成为上海十里洋场一位著名牙医。有人赞之“智圆行方,德艺堪钦”。
●视频脚本
在浙江省中部,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人们善良、淳朴、勇敢、智慧。他们从先祖那里传承下来的,不仅有延续千年的奇特风俗——磐安炼火,还有一项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就是“清德为本,以廉传家”的家规家训。
浙江磐安羊氏:清德为本以廉传家
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古称皿川,因四周山川如同环抱一个巨大的器皿而得名。大皿村现有人口3095人,羊姓是这里的大姓,占95%以上。据《皿川羊氏宗谱》记载,大皿羊氏乃汉末羊续、羊祜的后裔。唐武宗时,嘉州夹江县尉羊愔及其族人迁居至此,至今已有1170多年。
千百年来,羊氏族人在此繁衍生息,遵循先祖清德家风,耕读传家,先后出了8名进士、1名武亚元,而中举人、贡生、秀才的更是不胜枚举。
悬鱼门庭九世清德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羊祜《诫子书》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意思是说恭敬是修养品德的开始,谨慎是做事为人的基础。说话务必忠实诚信,行为务必笃厚恭敬。大皿羊氏先祖羊祜的《诫子书》,既是对羊氏家规家训的总结,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在这里代代相传。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晋书·羊祜传》中记载:“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意思就是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当官之人,到了羊祜这一代,已有连续九代之多,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这正是羊氏家族“九世清德”美誉的由来。
说到羊祜,不得不提到他的祖父,大皿羊氏的另一位先祖——羊续。羊续(142年-189年),字兴祖,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
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的一天,初任南阳郡太守的羊续,正在衙门内堂处理政务。
【情景再现】
下人:“禀报大人,门外有郡丞求见。”
羊续:“有请。”
(开门,郡丞提着鲤鱼走进大门,走过过道,来到中堂,礼毕)
郡丞:“羊大人初来乍到,肯定是没有品尝过我们南阳的特产——白河鲤鱼,刚好抓了一条,请大人品尝。”
羊续观赏后说:“南阳鲤鱼之肥美我早有耳闻,不过这个鱼你还是带回去吧!”
郡丞:“羊大人,此乃小人的一点心意,不过是一条鲤鱼嘛,请羊大人不要过虑哦。”
羊续:“不可!我若要吃鱼命下人去买便是了。这鱼你赶紧带回去吧!”
郡丞面露难色,“这个……大人,在下有要紧事去办,”迅即把鱼塞给下人,“来来来,拿着拿着,大人告辞,不送不送!”说完扭头就走。
羊续对着下人说道:“为官之道,不可取百姓一针一线,一分一毫。这鱼挂到那门庭上去。”
下人:“是,大人。”(下人把鱼挂在内宅门的大梁上)
【黑场】(一日,羊续在大门外边走边看书,郡丞又送来大鱼)
郡丞:“羊大人,我们南阳的土特产名不虚传吧?今天我又抓到一条更大的鱼给你送来了!”
羊续:“你且随我来。”
郡丞:“哦,好好。”
羊续把他拉到了内堂,指着鱼干说道:“这是你上次带来的鱼,你这次来把两条鱼一起带走!不然,不得走人!”
郡丞:“这个……”
(甚感羞愧的郡丞,一左一右拎着两条鱼灰溜溜地走了。)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羊续悬鱼”的故事。从此,羊续廉洁之名不胫而走,而南阳的百姓们,私下里都尊称羊续为“悬鱼太守”。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过勇:我觉得“羊续悬鱼”这个故事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廉洁它不是为了虚名,是一种价值追求,我想对于当代的领导干部来说,建立廉洁的这种观念,对于提高我们的威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清风入皿悬规植矩
“家之有规犹如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弟子。”羊氏一族迁徙来到磐安后,大皿村的先祖羊愔(805年-?)便以《诫子书》为蓝本,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羊氏先祖的家规家训相结合,提炼总结出了“悬规、植矩、诒勤、师俭、有孚、谦益”十二字家规箴言。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过勇:我觉得这十二个字总结得非常到位,尤其是“悬规”、“植矩”,所谓“悬规”就是把规矩建起来,建立权威。所谓“植矩”,就是让这些规矩深入到大家的心灵当中,这个更难。
因为羊愔的言传身教,羊愔之子羊药(844年-903年)也成为了当时有名的清吏。羊药擅长丹青,任长沙太守时,乡绅们为了巴结讨好他,都想高价购买他的字画,都被羊药一一谢绝。有一次,一个同僚上门跪求字画,想送给权贵,以求晋升。羊药知道后,画了一张“鲤鱼跃龙门”送给他。同僚以为画作乃“飞黄腾达、步步高升”之意,十分欣喜。可拿回家一看,发现羊药所画的鲤鱼没有鳞片。细细品味,才醒悟“鳞”即“廉”,无鳞意为无廉,无廉又何以跃龙门高升呢?同僚感念羊药以此来警醒自己,最终放弃了行贿的念头,并以羊药为榜样,最后也成为了一名清官。
家规传世历久弥新
眼前的这位老人,名叫羊耀周,大皿村人,今年81岁,平时以种菜、卖菜为生。前来买菜的市民从来不和他讨价还价,因为他们知道,正是这位瘦弱的老人,十多年来,将每天的收入,慢慢积攒起来,撑起了九名素不相识的贫困学子的大学梦。他常常念叨的一句话,便是“做好事不吃亏”。
2014年,羊耀周被评为“浙江骄傲”年度人物,荣获第四届浙江省道德模范称号。
他,叫羊元高,也是大皿羊氏后裔,现执教于浙江纺织服装学院美术专业,对于教学工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是学生心目中的一位好老师。羊元高安分守己,兢兢业业,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而像羊元高这样拿到研究生、博士学历的,大皿村已有16位之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干。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教师羊元高:在我小的时候,父母亲忙于生计也没有很多的闲暇时间告诉我人生的大道理,他们只跟我讲,要做个好人。然而他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对我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想,这也许就是家规家训最好的一种传承方式吧。
大皿羊氏的家规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如同羊耀周、羊元高这样普通的羊氏后人。他们也许并没有像先人一样的丰功伟绩,却用自己勤劳、淳朴的一言一行赋予了“悬鱼门庭、九世清德”新的含义。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余蔚:羊氏名人辈出,除了羊续、羊祜、羊药之外,还有东郡太守羊茂、青州刺史羊篇、北魏时期广平太守羊敦等等,他们都以清廉名著史册,为羊氏后人树立典范。家族历代名人的廉洁自律,无疑是家规家训传承下来的力量。毫不夸张地说,它同时也是两千年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如今,以“悬规、植矩、诒勤、师俭、有孚、谦益”为核心的羊氏家规在大皿村薪火相传,也悄然影响着当地的民风社风,正彰显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力,生生不息,历久而弥新。
●羊氏家规家训摘编
悬规植矩①
凡同宗务宜恪守正业,毋得入娼优隶卒四字贻害子孙。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注释】①悬规、植矩出自南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辟礼门以悬规,标义路以植矩。”悬规就是公布规矩,植矩就是把规矩植入人心。
【译文】凡是宗族人员要恪守正业,不能做娼优隶卒这四个行当,祸害子孙。
同宗下祀孙日繁,倘有人心不齐,日夜盗窃货物、窝藏盗贼及盗卖祖产者,定行革族。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译文】同宗子孙日益繁多,如果有人心术不正,偷窃别人货物,窝藏盗贼以及偷盗私卖祖宗产业的,一定在族谱中予以除名处理。
宗族果同一气所出,虽流离失所亦不得弃;非我族类,即贵为王侯不宜扳附。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译文】同宗同族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即使有人流离失所,我们也不能舍弃他;如果不是同宗同族,即使他贵为王侯将相,我们也不要谄媚巴结。
诒①勤师②俭
事亲则慕孝德,居家则师俭德。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注释】①诒(yí):传给,遗留。②师:学习。
【译文】服侍父母长辈要向有尊祖爱亲品德的人看齐,居家过日子要向有俭约品德的人学习。
训子孙以孝悌忠信,肃家政以敬慎勤俭。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译文】教育子孙要孝、悌、忠、信,管理家庭要敬、慎、勤、俭。
古圣贤有若《虞书》①之克明峻德者,有若《商书》之慎乃俭德者,有若《周书》之勤用明德者。所以,以之修身而身修,以之齐家而家齐,以之治国而国治,以之平天下而天下平。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注释】①《虞书》:《尚书》组成部分之一,相传是记载唐尧、虞舜、夏禹等事迹之书。《商书》、《周书》皆取自《尚书》。
【译文】古代圣贤,有像《虞书》中说的能发扬大德的人,有像《商书》中说的非常重视节俭之德的人,有像《周书》中说的勤奋不懈弘扬光明品德的人。所以,凭此修身能够正品立身,凭此齐家能够家庭和睦,凭此治国能够国泰民安,凭此平天下能够天下太平。
谦益①有孚②
恭兄友弟殷;酬酢于友朋,言词诚信笃;交游于宗族,情性平和。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注释】①谦益:谦卑自守。②有孚:有信用。
【译文】兄弟之间互爱互敬,感情才会深厚;交际应酬于朋友之间,说话用语要诚信、忠实;在同宗族兄弟之间交往要性情平和,不急不躁。
然诺有信,其谦逊也效子产①。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注释】①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治郑多年,颇有政绩。
【译文】允诺、答应过的事一定要讲信用,以子产为榜样,谦逊不自大不虚夸。
存心刚直,处世平和,取与必严,然诺有信。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译文】内心要刚强正直,处世要温和、不偏激。收受和给予必须严肃对待,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传志之立,所以信今而传后也,其生平有可称者,理合名实相当,毋得过为溢美,倘一无可称、作虚词以欺世者,概不收录。
——摘自《皿川羊氏宗谱》
【译文】在宗谱中之所以立传写志,是因为谱志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传于子孙后世的。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有值得大家称赞的地方,必须名副其实,千万不要赞誉过分。如果本来一无是处,不值得赞美或编谎话以欺世盗名的,谱志中一概不予收录。
忠信笃敬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岂复惜汝?耻及祖考。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讽诵之。
——羊祜《诫子书》
【译文】恭敬是修养品德的开始,谨慎是做事为人的基础。希望你们言语忠信,行为笃敬。不要随便许给别人财物,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不要偏听诋毁或赞誉的言词。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但不要再去宣扬,凡事先思考后行动。如果言行不讲信用,势必遭受很多指责唾骂,甚至落得以刑罚论处,到那时谁还会怜悯你们呢?而且你们的祖先也会蒙受耻辱。好好想想你们父亲的话,继承你们父亲的教诲,每个人都要认真温习和背诵它。
●专家观点
羊氏家族的气质
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后汉书·羊续传》
悬鱼之内涵
“悬鱼”作为阐扬中国古代廉政精神的典故,是羊续生平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结合正史的记载,它还具备更深层次的的内涵。首先,廉洁的背后,是清贫的生活。史书载其“敝衣薄食,车马羸败”,也就是说,衣着破旧,食物清淡,出行惟有疲马破车,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全无高官鲜衣怒马的奢华。妻儿来到任所,发现这位太守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不足以养活他们,只能返回老家。所以他的廉洁,是扛住了清贫生活的压力,挡住了贪腐最原始的诱惑,尤为不易。
其次,羊续的廉洁,是家族的传承。从羊续往上推七代,代代都有九卿、郡守。成长于这样的显赫家族,羊续本人却“敝衣薄食”,他的家人也一样清贫。安贫乐道,是这个家族的传承。
再次,这个传承不仅仅是文字的灌输,而且是全方位、刻骨铭心的教导。身为平民,缺少诱惑,清贫不难做到,但作为高级官员,面对诸多的物质诱惑,能够风清云淡,必定是自小受到言传身教,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一条鱼、两条鱼并非丰厚的馈赠,很难称得上“贿赂”,但风起青萍之末,在最初的细枝末节上把持住,防微杜渐,也就不难与贪腐绝缘了。羊续“悬鱼”看上去过于谨慎,但也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
羊氏家族的气质及传承
羊续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东汉朝政大乱之后,而在乱世中能执念如此,他的操守,确实值得嘉叹。而家族在此后一个世纪的动荡岁月中绵绵不绝、日臻极盛,世代传承的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
与羊续同时的族人羊陟,和郭泰、范滂等当代名士,同列“八顾”之目,为一时之俊秀。为冀州刺史时,举发贪枉,整肃官场。后升任河南尹(京师行政长官),日常以干饭蔬菜为食,对豪族严加弹压,京师风气为之一清。羊祜无子,以侄羊篇为嗣。羊篇为官清廉谨慎,有羊续之遗风。自家的牛在官舍产犊,离任后,将牛犊留于任所,公私分明,绝不逾矩。西晋的羊氏家族刺史、太守累累不绝,俨然门阀士族,但仍以清廉传家,后世子孙深受其益。
以某一种精神气质传诸后代,是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的共同现象。汉魏以来的大家族,政治地位普遍较高。但是政治地位只是最表层的东西,强大的文化基因才是有力支撑。而更深一层,则是一种家族气质。它往往可以从家族成员在政坛和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家规、家训中觅出线索。
羊氏家族的气质,是极度的谦和、谨慎、自律、低调,是历代所谓“循吏”的气质——循规蹈矩的“循”,也是循循善诱的“循”。“循吏”的内涵很丰富,《汉书·循吏传》是这样概括的:“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也就是说,谨慎自律,为民作则,廉洁平和,不至严苛,则百姓翕然听命。其中“廉平”是核心内容,清廉是其中最直观的表现。羊续身上体现的洁身自好的作风,便是“循吏”之中的典型。其孙羊祜同样极其谨慎、雍容大度。他守御晋、吴边境多年,享有极高的威望,去世之后,双方人民皆为之落泪。
谦谨自律,做事规矩,做人低调,不求一时闻达、而追求长久平稳发展的气质,在西晋盛极一时的“务虚”之风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却合乎两千年来的主流价值。但凡能守住“廉平”之风的家族,后人总能承接先世的辉煌。羊愔所总结的十二字家规,就是先人对家族发展前景高瞻远瞩的写照。也惟有世世代代的坚守,才能打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魔咒,使家族绵绵不绝地传承下来。两千年过去了,家族已经开枝散叶,遍布四方,但几十代人蕴积下来的气质、精神力量和人生智慧,比起先祖的名声,更值得子孙守望。(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余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