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残忍的事,莫过于10年后孩子对你说“当初你们干嘛不逼我?!”

我多年前在美国工作时,有位华裔同事。他两三岁随父母从台湾来到美国,上了一个州立大学,毕业时正值美国1990年那一轮经济萧条,开始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就回台湾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才回到美国。

他在公司里很精明能干,人也很帅。我曾问他:美国华裔的父母是不是真的对孩子要求很高?他想了想说:“I wish they had pushed me harder。” - (我真希望他们当时对我逼得更紧一些。)我当时第一个孩子只有三四岁,第二个孩子还没出生。但作为一个妈妈,听后觉得很震动,他这句话让我记了差不有20年,也一直让我对如何做妈妈诚惶诚恐。

他的父母也许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会这样想。

01

今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姚明穿着超长学位长袍作为毕业生代表做了发言。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要求我在17岁踏入CBA职业赛场前做出承诺,一定要在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回到学校读完大学。

如果没有这个像封印一样的承诺,在校读书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过退出,特别是在上高数课的时候。

而通过这一历程,我也更加相信学习的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

正是因为父母当年的逼迫,人到中年的姚明,为了实现承诺,工作再忙、底子再薄的他,也咬牙坚持,7年的磨砺让他更懂得过程比结果重要。

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不停鞭策的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0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奉行充分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想法。

“不要逼孩子学他们不想学的东西,快乐就好.”

“他还是个孩子,玩闹是他的天性。”

当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听上去是在尊重孩子,但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放任?

每个父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前途。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 别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 对着钢琴说话

上面的这段歌词,被写在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中的开头,同时也道出他的童年经历。

只有四岁的他还什么也不懂,别的小朋友在看漫画出去玩的时候,他却只能面对冷冰冰的键盘。

母亲的严厉让他弹好了钢琴,如今他十分感谢母亲。在《开讲啦》中,周杰伦说:“一技之长比学历更重要,现在我很感谢母亲”。

周杰伦,曾坦言,自己学琴是被逼的。

一开始他学的是画画,但玩性大,水平久未长进,很快便放弃了。后来他改学钢琴。

为了防止儿子重蹈覆辙,每当他练琴时,妈妈就拿着棍子站在后面,为此,一站就是五六年……

身为父母的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喜新厌旧”的典型。一个玩具,到了孩子手上,喜欢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孩好奇心强,求知欲也大,一旦熟悉了一件东西,热度很快会消失。

但学习一项技能,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坚持,而父母的逼,就在于引导孩子懂得坚持。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让未来的孩子埋怨你现在没有逼他坚持,折腾未来的你。

03

曾有很多家长朋友留言说,孩子在升入高年级或者是上了初中后,出现了成绩大幅下降的情况。

询问了一些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才知道,这种是正常情况。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大概就是自律吧!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很难改变,这是不变的真理。

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去培养他的习惯,让他随心所欲,难道长大后他自己就会懂得纠正不好的习惯吗?

不要觉得小的放纵、小的不认真只是小事,学习本就是一件件小事的集合,坚持做好每件小事、慢慢养好好的习惯,才能掌握更高难度的知识。

我们的每一次坚持,都是给孩子的未来添一份底气。

04

这里的“逼孩子”绝对不是一味地强硬与武断,所有的强制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施行。即要恰到好处的让孩子意识到坚持的必要性,又不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当我们想要孩子去学习、去练字,我们自己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言语上我们要多鼓励他,发现他的小进步,及时奖励孩子;而不是对孩子说“你再不学习,我就不要你了”。

千万不要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

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培养孩子各项特长的远见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我们就要承担起责任,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对他说一声:“孩子,再坚持一下,爸爸妈妈陪着你。”

那么有没有“逼孩子太甚'的情况呢? 什么情况下家长要收手?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好,但你仔细想一下,你认为的好,经常和孩子的想法是不吻合的。怎样才能找到”适度鼓励和不能逼得太紧“之间的平衡呢?

美国心理学家Dr.Koplewicz 建议,首先你要了解你的孩子 - Know your child。当你push 孩子遇到反抗的时候,要反省自己的做法。他回忆说,自己儿子7岁时,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社交的能力,他们送孩子去了一个6周的住宿夏令营。儿子回来后说”恨透“了那个夏天。他后来意识到孩子确实还没成熟到可以离家这么久。第二年暑假他们就休息了一个夏天,第三年的时候,送孩子去了一个2周的夏令营,孩子才高高兴兴地有所收获。

Dr. Koplewicz 说确实有父母”逼孩子太甚“的情况发生。如果孩子有很明显的情绪变化,或者学习上或者课外活动里出现焦虑和不能正常进行日常的活动(dysfunction), 家长一定要停下来,重新评估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

(本文参考了网络文章和文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