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前面拼命,李严在后方掣肘,蜀国内部有矛盾啊!
诸葛亮正在前方同司马懿僵持,忽然收到了刘禅旨意,要求他马上退兵,不知道诸葛亮此时是怎么考虑的,以他在蜀国的地位,如果这会蜀军的局面占优,他应该不会这么轻易的退军,也许他也明白,粮草又供应不上了,后面的仗不好打,也只好退兵了。
可退兵哪有那么容易啊,这又不是蜀国自己的地盘,你诸葛丞相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蜀军前脚刚走,魏国的大将张郃后脚就追了过来。咱们在前面说过,对于这种战局转折期的把握,诸葛亮是十分在行的,他早早就在一个叫木门谷的地方埋伏下了弓弩手,等张郃的追兵赶到木门谷,蜀军回头跟他战在了一处,而后就有无数的飞箭向魏军射来,张郃一个不防备,被射中了右膝盖,而后又被射死。
好了,除掉了魏国的名将张郃,应该就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最大的收获了,可您不用着急,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前面等着他。
前面说过,李严为了避免承担耽误军粮的责任,假传刘禅的旨意让诸葛亮退军,可听说诸葛亮退军以后,他又怕事情暴露,只好又撒了一个谎。李严很惊讶的对部下讲,怎么会这样,我们的军粮明明很充足,诸葛丞相怎么又退军了?
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李严深知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为了能把谎言圆下去,他只好再次发力,给刘禅上了一道奏疏。说这次撤军,其实是一种策略,是因为前方一直僵持不下,诸葛丞相这才假装撤军,目的是引诱敌人出来,好同他们进行决战,除掉魏国大将张郃,就是个证据。李严这么做,其实就是想把水搅浑,让诸葛亮和刘禅都不去深究这件事情了,可他还是低估了诸葛亮。
诸葛亮回到成都以后,就把他收到退兵的文件上交了刘禅,两个人这么一对,就把李严彻彻底底的给暴露了。事情搞清楚了,诸葛亮又跟李严展开了谈话,现在是证据确凿,李严实在无法抵赖,只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李严这么大一个人,这么位高权重的托孤重臣,会像个小孩子一样,耍这样的破绽百出的心机那?其实啊,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严和诸葛亮的矛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李严。
李严本来是在荆州刘表手下效力的,曹操占据荆州的时候,李严的职位是秭归县令,他不想为曹操干活,就向西跑到了益州。当时的益州牧刘璋很欣赏李严,让他做了成都县令,李严在这个岗位上干的是有声有色,深受大家的好评。
虽然刘璋这么赏识他,可李严并不怎么看好刘璋,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他是比较早向刘备投降的那一批人。刘备占据益州以后,继续重用李严,任用他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李严在刘备的手下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干,干的不错。刘璋算是个好人,他在治理益州的时候舍不得用刑罚,所以益州的纪律比较散漫,现在主人换成了刘备,李严和诸葛亮、法正等人为益州制定了新的法律条文,让大家按照新制度行事,社会风气也逐渐好了起来。
在之后的岁月里,李严继续努力工作,一点一点的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和信任,公元219年,群臣劝刘备进位为汉中王,上表的有十一位大臣,李严就是他们的领衔人物。
到了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后病重,他觉得自己应该熬不过去了,国家只能留给儿子刘禅了,可对于刘禅,他又十分不放心,需要用信得过又有本事的臣子来辅佐,于是他派人招来了诸葛亮和李严,让他们一起协助刘禅治理蜀国。
虽然同样作为托孤大臣,可李严明显被诸葛亮的锋芒给盖住了,刘禅封诸葛亮为丞相,外加益州牧。我们知道,整个蜀国,差不都就是一个益州,让诸葛亮做益州牧,明显就是让他全权负责整个国家的大事小情了。相比而言,李严的权力就越来越小,是个人就能知道,李严会不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