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的吴潜,再不能混淆视听了(之四)
作者:吴业申
《吴潜家族先祖世系的分析考证》——
平江吴氏是“宗臣系”,是宣城一支吴氏的迁出,与吴潜一支无关,本文不述。
另外一支吴氏,称是吴孟修十五世孙吴继点的后人,其谱直接记载吴孟修于唐朝“同光”年间,直接由姑苏迁到宣城的城南“孟修公于后唐同光年间,由苏卜居宣邑城南”,与史实不符,又与各谱矛盾。迁“沿官渡”的,最早可能是吴潜的曾孙、吴锳的嗣子吴原适。
吴伯舆“合族”时,并不知道邻县泾县有一支吴氏同宗的存在。泾县的石匮吴氏,元朝时期迁入泾县,迁泾一世祖为吴节泮。家谱记载,吴潜的曾孙吴节泮,元朝避乱到泾县,购得“吴大山、吴小山等田地”,明朝初年又失去家产,被迫携带三姓仆人逃亡,改名借籍别户,最终形成泾县石匮吴氏,查泾县《石匮谱》记载如下:
吴仁富,“郡庠生,生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十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十一月十四日,子三:孟修、仲俨、季侃,其中季侃复居姑苏。”父亲是吴景能,弟吴仁贵、吴仁寿。
吴仁寿,“生于宋天圣二年(1024年)十月十八日酉时,卒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十一月初八日,子一:吴伯。吴仁寿迁建平。”
吴孟修,吴仁富长子,“生于宋庆历二年(1042年)七月十三日巳时,卒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子五:行名为乾一、元一、亨一、利一、贞一。父亲是吴仁富,叔叔是吴仁寿。
谱中记有“仁”字辈共十六人。关键的吴柔胜一代,则同辈记载“作”字辈较多,亦有柔礼、柔智、柔远、柔滕、柔腑、柔脱等,超过二十人,有详细的世系与世表。这些是吴潜父亲吴柔胜宗族的佐证材料。
综上,《宛陵谱》记载的吴孟修是唐朝人,《吴府谱》和《城南谱》记载为后唐人,《石匮谱》记载的是宋朝人。宣城谱认为吴孟修、与吴佐是同一人,没有始祖吴佐独立的记载,但又确定“城南吴柔胜”之前十一世吴佐“来苏”的行为。那么,《石匮谱》记载的吴佐是谁?有这样的记载——
吴佐,敬宗之子,“郡庠生,生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九月二十二日丑时,卒于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十一月初二日。公享年八十有八。妣郑氏,生二子,全文、全武。公避乱由姑苏梅里,迁入宣城来苏乡。”来苏乡即旧志记载的兴贤乡,今宣城白马山一带。此处吴佐是宋朝初人,迁宣一世祖。
考虑唐朝与宋朝之间有53年的政权交接期,对比发现,上文宣城谱中唐朝的吴孟修,比吴佐还要早。官史上唐朝灭亡于公元907年,至少早三四十年。吴潜的先祖吴孟修是吴仁富之子,可能性大,这吴仁富、吴仁贵、吴仁寿三兄弟没有功名,并一直住在来苏乡,这吴仁寿也没担任过水陆转运使的官职。
另外,南吴、吴越时期史载,吴敬忠吴佐父子隶属吴越,与南吴杨行密作战,占领了宣州、歙州、广德军等地,有后代迁入宣城地区。杨行密死于公元905年,而泾县谱中的吴佐父亲吴敬宗907年才出生,功名与吴敬忠相近,没有“太子太傅、检校太保”的称谓,都是姑苏地区人,两人存在同宗的可能。至于吴敬忠父子是“左台后人,杀回宣城”说法几无可能。泾县谱中的吴佐,与宣城谱中的吴佐非同一人,更不是吴孟修。石匮谱中更有记载,吴孟修是吴佐的第五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