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钥匙在内经内经的钥匙在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的钥匙在音律
六元,就是六种原始的根本性的能量,它是如何生化出有形万物呢?
一旦生化成就,就是确定性的,被称为“形”,形状的形。
所有的“形”根据性质不同分成五类,这个被称为“行”,行动的行。
为了方便论述,我这里统一按照“性”质来说。
有形事物的性质分别是“木性”,“火性”,“土性”,“金性”,“水性”。
六种能量变化的规律为什么是五种呢?
这里的根本奥秘在音律。
能量的本质就是波动,声音是波的一种。
从这里入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黄帝时代就是这样做的,这是一项非常伟大和难度极高的工作。
这里就不详细的介绍过程了,我们只了解成果。感兴趣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大桡氏以黄钟为宫音,以三分损益法上下相生定十二律吕。
再从十二律吕中的六律中定出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然后黄帝根据五音,作五声,以政五钟。
造了“钟”这个乐器,分别是:
一曰青钟(角音),二曰赤钟(徵音),三曰黄钟(宫音),四曰景钟(商音),五曰黑钟(羽音)。
然后“五声既调,作立五行,以正天时”。
这在《管子》中有记载。
从这里定出的五音,就是万事万物变化的五“因”,原因的因,也就是五种性质。
正是由这五种内在的本性,决定了外在的不同表现,可以称为外在的“五化”,有五味,五气,五色,五季等等。
有了以上最基础的理论后,就可以归纳盛衰变化的规律了。
万物的“形”之盛衰变化是通过“五行所胜”表现出来的,
“所胜”就是“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就是“五常政”。
因此《气交变大论》中有:“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
这种兴衰变化的规律以六十年为单位,这就是著名的六十甲子。
这个规律模型怎样建立的?怎样使用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