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治疗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肥胖等经验

中医书友会第172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为《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一书的续编,岳老将未尽意处,略述如次。(编辑/闫奇峰)

老年病施治经验续谈

讲述/岳美中 整理/陈可冀 李春生

我曾长期从事老年病的研究,并整理出版了《治疗老年病的经验》一书。现将未尽意处,略述如次。

衰老症状的特点

人到六十岁以后,体格趋衰,五脏渐损,元气不继,容易出现一些衰老症状:发鬓颁白或堕落,目昏不明,齿槁,言善误,皮肤枯,身体重,行步不正,喜卧,不能生育等。早期医典《黄帝内经》对此载述颇详。

衰老症状的描述,也散见于历代文学著作中。清代褚人获《坚瓠集》载魏骥《老态诗》:“渐觉年来老病磨,两肩酸痛脊梁驼。耳聋眼暗牙齿蛀,腿软足疼鼻涕多。脏毒头风时又举,痔疮疝气不能和。更兼酒积微微发,三岁孩童长若何。”

元代赵松雪《刀圭间话》亦曾有诗:“老态年来日日添,黑花飞眼雪生髯。扶衰每借过眉杖,食肉先寻剔齿签。右臂拘挛巾不裹,中肠惨戚泪长淹。移床独坐南窗下,畏冷思亲爱日檐。”诗虽鄙俚,曲尽老态,还指出了老年人的多发病和特发病,可作为对医书衰老症候的补充。

老人常见八大“怪症”:只记远事,不记近事;笑时有泪,哭时无泪;喜欢孙子,不喜儿子;喜欢硬食,不喜软食;眼昏花,看不清近处;耳朵聋,好打听闲事;遇怪人,没观察就问;想尿远,反溺在鞋上。这些“怪症”,如无特殊痛苦,一般不作疾病处理。

老年病施治概要

老年人俗语有“老小孩”之称,不独言其在某些性格上有类似小儿之处,还言其脏腑功能低下,也有易虚易实、易生寒热的特点。因其患病后较为难治,好的也慢,治疗时必须仔细观察,勤总结,慎下药。

治疗老年病,药量要小。一般从七十岁开始,方剂的药量应减半。视体质情况,弱者每一味药用3至6克就中。发汗药不超过9克,泻下药不超过5克。老人偏于气虚、阳虚者多,黄芪、附子较常量稍大一点无碍,苦寒药如黄连1至3克足矣。药量过大,极易损人,譬如饺子佳品,多食则胀,况系药乎?

治疗老年病,药宜平和。切忌孟浪投剧毒之味,如马前子、川草乌、斑蝥、砒霜、巴豆、水仙子等,克伐脏腑,使正气难复,促人命期。但是,经过炮制的南星、半夏,不在此列。

治疗老年病,宜多用补药,少用泻药。补药能振奋脏腑机能,改善人体羸状,利于延寿祛病;泻药应中病即止,若施用不当,一泻则恐气坏。但补与泻二者关系又应活看。徐灵胎说,药物治病的针对性第一紧要,投对了就是补药,投不对就是泻药。据此,人参、鹿茸可以是泻药,大黄、芒硝也可以是补药。

西苑医院赵心波老大夫,六十多岁患尿血,辨证属热属实,每天服大黄3克,活到七十八岁逝世,岂不是大黄起了补益作用?

治疗老年病,要首重脾胃。人之始生,先成于精,肾精旺而后有脾胃,即所谓“先天生后天”;人之衰老,肾精先枯,累及诸脏,此时全仗脾胃运化、吸收精微,使五脏滋荣,元气得继,才能却病延年,即所谓“后天养先天”。故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之康复,保持大小便通畅,实为治疗老年病之关键。

治疗脾胃病,应以清淡补脾为主,辅以少量行气消食调理之品,代表方剂是资生丸。此方余常重用薏苡和芡实。薏苡是陆上的补药,芡实是水中的补药。一个补脾阳,一个补脾阴,能推动脾的运化。作粗末或丸药小量长期服用,对老年人少食腹胀、脉象软弱、二便不调者,具“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之妙。

明代王肯堂的父亲服此方年近九十而终,余借助此方饮食增加,大便畅行,还曾起某国一老年病人之重疴。资生丸是否有延寿作用,很值得研究。

治疗老年病,方法应多样化。气功、按摩、针灸、食疗、药疗都可以使用,因势利导,不要只拘限于药疗。食疗,唐代孙思邈以及宋代陈直等,都非常提倡。药物和食物混合吃,既有利于愈病,又避免了药物克伐正气、损伤脾胃的副作用,对老年病人很适合。

余患风寒感冒时常用食疗,如神仙汤。方歌曰:“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胡七片姜,熬成兑入半盅醋,汗出热退保平康。”此方不但能治感冒,还能预防感冒。惟没有醋发不出汗,用时应予注意。药疗以丸散为好,尽可能少用汤剂荡之。丸散宜用轻量。丸者缓也,对慢性病较好。散药有消散作用,尤宜于呕吐、腹胀、泄泻诸疾。

余于临证时,还常改汤剂为粗末,每日煎服10克,长期予服,使机体功能日彰,正复邪退。治老年病若求速效,常欲速则不达,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老年病人服汤药,方应简化,药贵专一,效不更方。假如药多量大,服后吸收不了,或换方太勤,违背肠胃的习惯,疗效不好,岂不事与愿违?

治疗老年病,药物和饮食当知宜忌。药物方面,健脾药多用常用无碍;养阴补肾药滋腻碍脾者多,如天冬、麦冬等,生熟地更甚,一般均不作常服药,但天花粉、玉竹不在此例;凉药害脾,也不宜多用;发汗药和泻药,应中病即止,过则生变。

食物方面,老年人当少食甜味,因甜能壅脾,妨碍消化。糖类以冰糖为佳,缘其兼可止咳,红糖食后咳嗽易剧。老年人多痰,不宜过食鱼和肥肉等助火生痰之物。梨能清痰止嗽,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冬瓜解渴利尿,治糖尿病有效;西瓜是天生白虎汤,夏季解暑堪称良剂,颇利老人。

治疗经验点滴

高血压病

老年人舒张压高者较多,血压常难降低。凡用张寿甫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无显效者,余以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或升阳益胃汤每能见功。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于湿痰中停,胃气不降,症见眩晕较甚,如坐舟车,血压高低波动颇大,舌苔白腻,脉诊弦滑者较宜。余常用《医学心悟》所载之方,重加黄芪至24克以培补元气,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以潜降浮阳,临床疗效尚佳。若失眠多梦,可增生石决明、合欢皮、首乌藤治之。

升阳益胃汤是李东垣治疗“肺与脾胃虚”的方剂。余用此方治高血压,气短倦怠,左脉弦滑,右脉虚大,兼见湿热偏盛症状为标者。方中君药是黄芪,臣药是人参、炙甘草、半夏,其它如白芍、羌活、防风等皆为佐使之品。黄芪原量占全方的四分之一,说明该方以补气升阳为主。若非清阳不升的高血压病,则宜慎之。

肥胖

老年人肥胖,骨弱肌肤盛,易发生中风、血痹,故有“花钱难买老来瘦”之说。肥胖属虚者多。若见下肢浮肿,身体沉重,脉缓弱或濡,为元气不足,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治宜《金匮》防己黄芪汤。若胖而能食,便干溲数,脉来有力,为胃热脾约,可用《伤寒论》麻子仁丸,每晨以焦荷叶水送下6克,至微利为度。

浮肿

老年人下肢浮肿,指压窅而不起,经西医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属脾肺气虚,不易根治。对于脾胃不和,气虚痰饮,纳少痞满,吐呕脉弱者,投六君子汤辄效。若自觉心悸,小便减少,脉来迟缓者,予《景岳全书》保元汤,重加茯苓治之。若动则气急作喘,右脉虚大倍于左脉,是气虚清阳不升,影响三焦决渎所致,宜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

恶寒

老人多无风亦畏冷,虽盛夏不减衣。症属阳气不足,卫外之力薄弱。治宜补益元气,升发清阳。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可随症选用。药物应着眼于人参、黄芪之类,一般不取附子、肉桂等燥烈之品或桂附八味丸剂。

骨痛

老人骨节酸痛者常见,疼痛部位以腰骶为甚,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多伴有全身乏力,弯腰驼背,步履维艰,两尺脉弱。症属肾虚精亏,不能生髓养骨,治宜填精补髓为法。方用熟地一味,九蒸九晒,砂仁捣拌为丸,每服10克,早晚两次,久用经年,自可收功。

若骨痛逢阴雨加剧,乃风寒乘肾虚内袭,名曰骨痹,治宜助阳补肾,驱风止痛。方用青娥丸加熟地、续断、牛膝、鹿角霜、菟丝子、独活、细辛,令肾阳日壮,肾精日充,骨自坚强,其痛自止。

二便不利

老年人气弱推动无力,故治疗应从补益脾肾入手,标本兼顾。脾虚者重在健运脾阳,使脾胃蠕动增强,水道得以通调。生于术用30克以上,对老人便秘有效,春泽汤治小便不利颇佳。脾阴虚便秘者,麻仁滋脾丸主之。若二便不利,少腹重坠,可投补中益气汤。肾阳虚下焦凝寒,大便干燥,宜服《局方》半硫丸;兼小便不利,宜服济生肾气丸加苁蓉。中风、风秘、气秘,便溺阻隔,遍身虚痒,脉来浮数。属肾虚而见标实,《医方集解》搜风顺气丸每获卓效。

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在四十九岁左右,肾气肾精皆衰,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此时所出现的月经紊乱、心烦易怒、头晕失眠等症,西医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每见月经淋漓不断,少腹疼痛,腰痛臂疼,二便不利,手足心热,唇口干燥,精神抑郁,舌紫苔黄,脉弦而乍疏乍数等症。此属寒凝胞宫,瘀积下焦,营血不布,而生虚热,《金匮》温经汤常获良效。

余在此方基础上加入童便制香附10克,对有肝郁症状病人,3~5剂多能见功。若将温经汤改丸剂内服,治疗本病亦验。

皮肤瘙痒症

老人患此症者甚众。有的泛发全身,有的局限某部。多有蚁行、烧灼之感,昼轻夜重,影响睡眠,发作时痛苦难以名状。舌脉如常,治无显效,此属年迈气血营运迟滞,皮部血行不畅,风邪袭入所致。治宜行血通络,散风止痒为法。对于下肢痒甚,膝下尤剧,搔破不流水者,余以民间验方:棉花子、蒜瓣子、丝瓜络各30克,水煎放入桶中,薰洗半小时,每日一剂,疗效颇佳,一般不予内服药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