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
星光夜
布面油画 73.0cm×92.0cm 1889年6月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梵高的艺术就是一头猛兽
梵高的艺术就是一头猛兽,代表着未来,但是梵高却被时代杀死。就像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 中那个第一个解开绳索冲出洞穴的原始人一样。自由和保守的人都会在同一种死亡里离开这个世界,但是留下的和新生的生命,却会因为自由者的牺牲过上不一样的生活。这就是梵高的伟大之处,这也正是这段伟大而痛苦的人生所承担的使命。
梵高的画对于当时欧洲印象派以及整个现代艺术的超越:
首先,在于绘画形式以及色彩的运用上;
其次,在于他画的主题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梵高的画是在用抽象的主观情感去塑造客观的事物,他的代表作已经完全冲破或者说抛弃了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教条和禁锢。
印象派的其他大师,不管是莫奈还是高更,毕沙罗还是雷诺阿,他们对新古典主义或者说对当时时代的超越只是在技法、色彩、画风等某一方面。这些画家的身上或多或少还留有新古典主义的轮廓和信条。而梵高的画,不仅在技法和用色上是如此,而且在绘画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上都颠覆性地告别了这些传统。这也难怪青年评论家阿尔伯特· 奥里埃会大声预言,拯救现代艺术的只有梵高。
参考阅读:你也可以看懂印象派
梵高一生的六大时期
本书根据梵高一生的创作时间与地域转换,划分出了荷兰前期、荷兰后期、巴黎时期、阿罗时期、圣瑞米时期和奥维时期等六大时期来加以不同的主题配色。
(1)荷兰前期的玫红代表青年梵高那段浪荡轻浮的生命状态
烧杂草的农夫
布面油画 30.5cm×39.5cm 1883年10月
私人收藏
(2)荷兰后期的棕黄承载了梵高在博里纳日矿区悲怆的宗教情怀
食薯者
布面油画 82.0cm×114.0cm 1885年4月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
(3)巴黎的鲜红意味着精神的悸动与活跃
七月十四日的巴黎庆典
布面油画 44.0cm×39.0cm 1886年夏天
温特图尔,花都庄园
(4)阿罗灿烂的明黄,则是其一生艺术灵魂最猛烈的绽放
梵高的卧室
布面油画 72.0cm×90.0cm 1888年10月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5)圣瑞米的青绿,所呈现的是这个饱受苦难的灵魂试图回归平和的渴望
麦地边的丝柏树
布面油画 73.0cm×93.5cm 1889年6月底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6)而最后奥维时期的深蓝,则代表了人间已无眷恋,画家灵魂的最终超脱之地,只在那辽阔天际之上的神圣天堂
麦田群鸦
布面油画 50.5cm×103.0cm 1890年6月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是一位求变求全的画家,面对一个题材,总要再三检讨,务必面面俱到,充分利用为止。他的杰作《向日葵》也不例外。
1890年2月,布鲁塞尔举办了一个“二十人画展”。主办人通过西奥,邀请梵高参展。梵高寄了六张画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见他对此画的自信。结果卖掉的一张不是《向日葵》,而是《红葡萄园。》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场画展中还受到羞辱。
梵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画册上,只见到四幅:两幅在伦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梵高最早的构想是“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但是习见的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黄的花簇衬在浅蓝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黄衬黄,烘得人脸颊发燠。
高嗜画向日葵,该有多重意义。向日葵昂头扭颈,从早到晚随着太阳转脸,有追光拜日的象征。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样。西班牙文叫此花为girasol,是由girar(旋转)跟sol(太阳)二词合成,意为“绕太阳”,颇像中文。法文最简单了,把向日葵跟太阳索性都叫作soleil。梵高通晓西欧多种语言,更常用法文写信,当然不会错过这些含义。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吗?
其次,梵高的头发棕里带红,更有“红头疯子”之称。他的自画像里,不但头发,就连络腮的胡髭也全是红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盘颜色相似。至于1889年9月他在圣瑞米疯人院所绘的那张自画像,胡子还棕里带红,头发简直就是金黄的火焰;若与他画的向日葵对照,岂不像纷披的花序吗?
因此,画向日葵即所以画太阳,亦即所以自画。太阳、向日葵、梵高,圣三位一体
茎糙叶、花序奔放、可充饲料的向日葵则富于泥土气与草根性,最能代表农民的精神。向日葵是有名的农民之花;据此而论,此花就等于农民的画像,也是自画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阳,而文森特之珍视太阳,已奉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状有若乳房,对这个渴望母爱的失意汉也许分外动人,不过此点并无确证。他自己(在给西奥的信中)也说过: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
从认识梵高起,我就一直喜欢他画的向日葵,觉得那些挤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辐射的金发,丰满的橘面,挺拔的绿茎,衬在一片淡柠檬黄的背景下,强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对疲劳而受伤的视神经,真是无比美妙的按摩。每次面对此画,久久不甘移目,我都要贪馋地饱饫一番。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希腊神话的伊卡洛斯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