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丨变革时代,传统汽车供应商如何谋划转型?
许多人将2021年称为电动汽车发展元年。
元年之春,第十九届上海车展如期而至。在这个充满希望与生命的季节,新能源汽车的起跑线上,各大厂家剑拔弩张,各种新能源车型层出不穷。
自主品牌中,极氪001、小鹏P5、蔚来ET7悉数亮相;豪华品牌中,宝马之夜,奔驰之夜,电动车仍然是当之无愧的C位。
就连一直标榜匠人精神的马自达,也将纯电版的CX-30摆上了展台,尽管靠着加高而来的油改电车型看起来并不美观,但也是纯电趋势下的妥协。
而相比于新车展台的人头攒动,二号馆内的供应商展台则显得十分落寞,除了一些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这里少有新闻可言。
但汽车电动化大潮的到来,也为这些传统的汽车供应商,带来了不少机遇与挑战。看似平静的供应商展台,实则暗潮汹涌……
首先,这里所说的“新势力”,并不是近年来所说的造车新势力,而是一些科技公司。
这次的上海车展上,百度阿波罗、华为、大疆等等,都与传统厂商进行了合作,或多或少的蹚入了造车这趟“浑水”之中。
相对这些“新人”,大陆集团称得上是老前辈般的存在,成立于1871年的大陆集团,历史甚至比汽车更加悠久。
这也让首次接触大陆集团的我十分好奇,150年前的大陆集团,在为汽车提供什么零部件?就像好奇成立于光绪年间的任天堂在做什么游戏机一样。150年的时间,为它提供了极为深厚的技术与资金积累,这一点,是很多“新势力”无法比拟的。
其次,虽然是传统的汽车供应商,但大陆集团并非食古不化。早在1999年,大陆集团就已经为当时的奔驰S级汽车提供定速巡航控制系统,近十年以来,在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领域的订单量就已达到了90亿欧元。
展厅里,制动能量回收率能达到百分之百的MK C2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电池碰撞检测系统等,都是在电动汽车时代下,大陆集团这家“老”企业做出的“新”零件。
但优势之外,劣势同样明显。
内燃机时代,所谓高科技、智能化,无非是在车机上做文章。能联网、有导航,在数十年前就能作为卖点,称为智能汽车。
如今,在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化已不再是那一两项配置,而是集成了多项辅助驾驶系统、精准的环境感知系统等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大陆集团意识到这一点并不算晚,作为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的老大哥,大陆集团极早发力于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领域,更是早在2014年就已明确了自家的自动驾驶研发计划,但时至今日,才宣布独立出“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
2021年4月,大陆集团与国内的地平线签订合作备忘录,宣布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开始整合优势,正式开启在系统级自动驾驶之路上的探索。
这相比于在2017年就已开始的百度阿波罗计划、2016年就已独立的Waymo公司而言,大陆集团的动作并不算早,不过用发展的眼光看,这称得上“稳扎稳打”。
今年的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写进了政府报告之中。
这意味着,汽车电动化大潮,在中国已势不可挡。但在大潮带来的机遇背后,挑战也不可避免。如何“借势而为”,成为了摆在传统汽车厂商、供应商眼前的最大难题。
“提升经营业绩”、“产品组合差异化”、“化变革为机遇”,这是大陆集团给出的答案。
“提升经营业绩”无须多言。稳定且持续的业绩提升是一切作为的基本前提。
而至于“产品组合差异化”,则是将业务分为了增长型与价值型。一方面,在增量有限的饱和市场,继续深耕。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这些特长的领域内,持续的突破和创新。
另一方面,开拓注重技术创新的增长型业务市场,而这个市场,正是蓬勃发展的电动化、智能化汽车行业。
至于“化变革为机遇”,更像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很多品牌厂家也在说这句话,在电动车变革大潮之下,高举着“品牌向上”、“向电动化转型”的大旗。
而对于大陆集团这样的传统供应商而言,想在国内这片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沃土之上,寻求新的机遇,加强本土化的创新与研发是唯一出路。
2020年12月,大陆集团旗下的康迪泰克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中心,落地常熟;未来,还将会在中国成立软件与系统开发中心,以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些,是大陆集团在创新化上,做出的一些努力。
而与长沙等城市在关于智慧道路,互联通讯试点项目的推进,也表明了大陆集团在本土化道路上一走到底的决心。
在这之后,中国市场的回报,则是在2020年全年轻型车产量下降4.1%的前提下,仍带给大陆集团2%的销售额增长。
在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中,厂商和经销商,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一环,但其背后,供应商才是最底层的基石。
所以,当所有厂商都在大谈电动化、智能化的时候,也给这些传统的、新兴的供应商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对于这些传统的供应商而言,“新对手”已剑拔弩张,有的甚至早已后来者局上,而这些拥有悠久历史的供应商,能否抓住机遇,在新赛道上“厚积”而“厚发”,才是决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