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大限度共识和合共生

以最大限度共识和合共生

——《胜市正言》沪续八十八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如果说守正出新有利于我们在观念更新中寻找纵向的合题;那么坚持和合共生则有助于我们在多元并存中建立横向的合题。“和”、“合”互通,是在“相异相补,相反相成,协调统一,和谐共进”。在《国语》、《管子》等文献中,“和”表示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相互补充,在管理理念中寻找合题需要不同观念的和合共生。

在守正中既然要出新,难免会与传统观念产生一些冲突。在企业内部,应当将这样的冲突控制在尽可能少的范围为佳,以利于减少推行新理念的成本。《诗经》有一首名为“伐柯”的诗:“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这首诗说的是诗人见到一位美丽的姑娘,想娶她为妻,但是按照礼教“匪媒不得”的传统,没有媒妁之言是不行的。诗人不甘承受这种限制,但他不算“另类”,没有由着性子来,还是按照既定的规则,摆好食具“笾豆”,宴请亲友,取得他们的同意后以结永好。这样有所妥协,反而更有利于所追求目标的实现,诗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在更新观念中借鉴。

在利益取向的多元化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同一理念往往有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守正或者创新变成轮番过招,往往使得问题无解。比如在2015年年末的“宝万之争”中,万科明确表示不欢迎新大股东宝能系,最初的理由是企业文化不同;2016年开年又声称可以搞混合经济,但不能让民企控股。这种对自己一方理念的强调显然是利益之争的表现。有知情人分析,万科的创始人作为当下的高管,有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担心宝能系控股后,会派出宝能的代表人,将他们边缘化。由此可以看出,国企改革混合经济观念的演进,离不开不同经济成分的和合共生。至于对资本“野蛮”的担心,那属于对虚拟经济的考验。

实际上,在既定的利益格局面前,和合共生更有利于管理理念的守正出新;也更能反映观念更新的目的,即“为天地立心”。毋庸讳言,养正是为了获得人心,在企业内部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从而有效地突破成长瓶颈。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当然,管理理念的和合是为了相关主体利益共生,需要通过发展成果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公正分享来证明。共生是和合的实质,合和是共生的手段,最终目的是依靠企业生态中各个主体的特性和价值的互补而实现共同发展。

从企业内部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意义上讲,养正也是将员工培养成有用之“士”。孔子曾经说过,“推十合一为士”,意在克服两种毛病,一是泛滥无归,二是执一不化。在不同的观念之间,泛滥无归的人患在推十之后,不能合一;执一不化的人,患在未尝推十,早就合一,这里所谓合一的合字,实际上是不适用的,因为其间并没有多少可合的内容。而对不同观念下利益取向搞清楚之后就不一样了,存异求同之合就有了具体的针对性,有助于形成合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