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这几个问题,你永远读不懂道德经!尤其最后一个,堪称明道的根本……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2997天▲戳上方蓝字关注

20

13

05

19

      那年 · 今天

曾仕强学堂编辑部

时间回到8年前,2013年5月19日,在第十九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之际。

曾仕强教授应灵宝市市委、市政府邀请,来到函谷关,在当年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盛大开讲:道德经的玄妙。

就像千年以前奔走游说列国的孔子,不辞辛苦的告诉每一个国王为政的道理一样,耄耋之年的曾教授依然神情矍铄,思路清晰,洋洋酒洒。
两个多小时的演讲,曾教授谈古论今,旁征博引。
他说,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大多读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书,熟读《论语》的人,比了解《道德经》的人多之又多,老子留给中华民族的财富不应该被淡忘。
他谈论道的奥秘、人生的规律、处事的原则、灵魂的定位、人生的使命与责任、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回答了很多人心存疑惑的“老子为何在函谷关著经”以及现代人读重读《道德经》的意义。

今天,【那一年这一天】教授纪念专栏,让我们沿着教授的足迹,一起学习当天曾教授函谷论道。

现在我们来到老子当年写作《道德经》的地方,就是函谷关。

我们应该做三件事:

第一,想象一下当年老子为什么非要 西出函谷关,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第二,他为什么骑牛,还要倒着骑,这不很奇怪吗?

第三,他写《道德经》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如果我们明白这些事情之后,再来读 《道德经》,应该会跟老子的思想更加贴近。

1
老子为什么要西出函谷关

老子在鹿邑长大,到过很多地方,见识非常广博。

后来还被礼聘到周王朝的京城,也就是洛阳,担任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的职务。因此他对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

当年洛阳兵荒马乱的时候,老子就感觉到,这个图书馆馆长很难当下去

书不是被烧了,就是被抢了,或者被偷了,他甚至连工资都没有。

大家都往四方八面逃命,他也在想自己该去哪里。

老子看见水流的方向,发现我们中国的水,都是自西向东流。

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叫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他就想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一定在西方。

现在的考古也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从西北慢慢向东南发展的,这是事实。

所以,老子就决定往西走。

当时洛阳要往西,唯一的路,就是函谷关。

函谷关在当时非常有名,有名到只要讲到“关”,大家就认为是函谷关,否则就是没有常识的表现。

2
老子为什么要倒着骑青牛

老子倒骑着青牛慢慢往西走,我们就很疑惑:老子为什么要倒着骑牛呢?

其实很简单,当他从洛阳一路走过来的时候,发现本来很平坦的地面,越往西越不平坦,越有丘陵起伏。

他就知道自己离开故乡越来越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到底还能不能回来。

在这种心情之下,老子虽然骑在牛上,可不断地往后看,一直往后看。

所以他给尹喜的第一印象,就是倒着骑牛的。

我讲的这些都跟《道德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学问,是从象开始的,有什么样的象,就会想出什么样的道理。

3
老子写道德经时心情怎么样

后来老子发现,函谷关的领导,名字很奇怪。

尹喜,尹就是欢迎的迎,喜就是天大的喜事,表示他是抱着一个很诚恳、很恭敬的心,把老子的到来,当作一件天大的喜事。

所以,当尹喜跟老子要求,既然要离开故里,总得替我们家乡的子弟,留下点东西的时候。

老子会想:这是不是一个巧合,还是天意所在?

其实在当年,老子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很多人都在跟他学习,又在这种盛情难却的情况之下,他毅然答应了尹喜的要求。

而且,老子当年在这里,看到函谷关三个字,也是非常喜欢的。这个关把一条很险的道,含在山谷里面。

他感觉很好,在这里写下《道德经》,意即把《道德经》永远含在这个谷里面,永恒存在。

但是老子在写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很重大。

他毕竟是个思想家,要么不写,要写就是讲千古不变的道理。

4
老子想通过道德经表达什么

我们今天说,老子写五千字,实际上只写了一个字,就是“道”。

但是,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 羲氏。

伏羲氏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 字,无法来说明,只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画开天”。

这个在现在被看成符号的“一画开天”,当时叫作象,而且一直影响了几千年。

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地执象,看天,讲天象;看人,讲人象;看地,讲地象。

老子看到这种状况,就感觉到如果人们再这样执象下去,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当然,这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

因此,他决定要破象立道,也就是把象破掉,然后把道引出来。

但是老子也很清楚,伏羲氏画象,大家便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又开始执道了。

所以,《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带有警告意味的

意思是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把伏羲氏当年没有办法讲出来的事情说出来,起了个名字就叫作“道”,但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

由此可见,“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关于“道”,现在我们都很清楚,它是永恒的,代表宇宙万象,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

“道”再加上一个“常”字,就变成“常道”。

“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这里面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

这样大家就很容易明白,其实它跟《易经》的道理很接近。

“名”是名称。伏羲氏当年是没有文字的,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在老子的时代,文字就比较成熟了,因而有很多名称。

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也告诉我们,名是不可名的,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最好不要受它的影响。

“名”再加上一个“常”,就是“常名”,“常名”就是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这叫“万物的自性”。

老子当年讲道,好像很玄妙。实际上,我们现在跟大家讲,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大家差不多都知道,那就是本体。

本体也叫作形上。现在我们对于道是什么,它究竟存不存在之类的问题,应该比以前的人少很多疑问。

同样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大多都在讲天道。

天人合一在他们两个人身上,我们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

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上天道。

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宣扬出来。

知道了这点,你就抓住了根本,就可以正式走进《道德经》了。

本文内容:曾教授详解道德经汇编

5月20日(周四)直播预告

直 播 主 题

易经中的爱情秘籍

直 播 主 讲

良心网易经思维课程研发:绒易老师

直 播 时 间

5月20日晚8点

直 播 福 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