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应自重——评莫言的墨迹展
近来,书法界的事真多,前段时间狠批所谓的盲书、射书,后疯传十大丑书书法家,近日又吐槽文化名人莫言的书法(墨迹)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是书法与书写(墨迹)的难辨难分。
莫言墨迹展自序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文/张东华 美术报
那么,何为“书法”?从词义学的角度讲,“书法”一词来自于孔子的“书法不隐”。《左氏春秋·宣公》云:“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意指记录历史和写史书的方法。到了东汉末年,“书法”才具有书写方法之意,同时指各种不同的书体。根据思想史家金观涛对书法的考察,他认为:书法起源于古人的抄经传统,东汉末年由于“宇宙论”儒学的解体,道德价值逆反普遍发生,致使部分儒生对儒家经典失去信心,转而抄写与儒家经典无关的日常琐事。
从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可以看出,流传至今被认为是书法的,魏晋时内容多为吊问丧疾的日常琐事。因此,在正统儒生眼里,草书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之事,因此出现了否定草书的著名书论《非草书》。魏晋时,在玄礼双修的观念下,王羲之的书法被认可,他也被推为书圣,这意味着抄录日常琐事的“书法”具有了正当性。根据史劼博士的梳理,隋唐时,书法家的作品开始被称为“法书”;宋时,用作临摹的书法家的“法书”被称为“法帖”。也就是说,书法家的作品是按某种规范书写、可以作为临摹学习之用的。赵壹《非草书》中提到的“守令作篇”意指按规范书写,能够产生美感的书法作品,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书法的实质。
莫言作品
然而,在无纸化办公的浪潮中,用硬笔书写也非必需,用毛笔书写更是罕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只要用毛笔书写就会被认为是书法,书法与书写(墨迹)难以区分。莫言在盛名之下举办的书法(墨迹)展,在有意无意间把书法与墨迹等同,把毛笔书写的墨迹看作是书法的结果。
其实,作为书法作品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必须是书法家的创作。在分工细化的当代,书法家是指以书法为专业的人,而且从小或年青时就接受书法教育,并以书法为志业;二、是指按规范书写,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三、笔法是书法的精髓,只能从师承中得到。在传统社会,书写(书法)作为六经之末,不被人们所重视,多不以做书法家为荣。陆维钊曾叹息,最后只落得“书法家”的结局。
莫言作品
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经济主导的思想影响下,特别是当书法家几分钟、几十分钟的劳动能换取丰厚的报酬时,官员书法家、名人书法家大量涌现,书法成了“书法家”们利用手中权利或影响力敛财的工具(部分也是慈善的中介)。
作为文化名人的莫言,没有师承,更没有以书法为志业的迹象,故很难把他看作是一位书法家。当然,作为名人,以毛笔书写自娱自乐,或通过替别人书写招牌获得不菲的报酬,这在性质上与影视名人拍广告、签名酬书获得的报酬相似。
然而,莫言以书法之名举办墨迹展,则意味着他把自己当作书法家展示作品。这时,他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如果社会认可他的墨迹就是书法,那么,他就逻辑地从一位文化名人转变为一位书法家。而在书法可以成为敛财工具的时代,可以想见其中的潜在收益。这或许是网上谣传“莫言诺奖的资金被骗,所以办书法展来圈钱”的原因。
莫言作品
也许有人会说,苏轼、徐渭等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书法家。莫言获得诺奖,是公认的著名作家,也可以是书法家。然而,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在古代社会,古人都以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对古人来说,只要书写的观念转变,书写就能变身为“书法”。如明代的徐渭,在参加科举考试和为幕僚时早已练就一手好字,但那时的书迹很难以书法名之。入狱后,徐渭开始研究书法之理。据记载,在狱中,徐渭作《字评》一篇,此后才真正从书法的角度研究书写之理,这时才正式由文人转换成书法家。而今人则不同,从硬笔转变为毛笔,技法的学习需很长一段时间,并非学几天就能在技法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对笔法的体悟,更非一日之功,也很难无师自通。
当莫言以书法称呼其墨迹时,人们就以书法家的标准去衡量他。而在以道德作为终极关怀的社会系统中,莫言作为名人,理应是道德高尚和道德自律之人,人们对他的要求自然更高。因此,一旦莫言宣称自己的墨迹是书法时,人们则以古代以书法闻名的文学家的标准去要求他。
面对社会的质疑,莫言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马上在微博上道歉。这是明智之举,是值得肯定的。(作者为艺术时评人)
莫言作品
多读艺点:
莫言的微博发文
朋友们,无事不敢烦劳各位尊目。
一是十月中旬,我要在鼓楼东南角的时间博物馆办一个“墨迹展”,此事媒体已有报道,网上亦有议论。现在看来,办这个展览有点缺明少智。缺的是自知之明,少的是人生智慧。我耳朵根子软,不经劝,一次不应,两次不应,三次就应了。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事已至此,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我通过微博向大家申明,我的字不是书法,往好里说是用毛笔蘸着墨汁涂鸦留下的痕迹,往坏里就不说了,免得脏了大家的眼睛。办这个展的目的一是希望在批评中求进步;二嘛,也有期望着几句哪怕是客套的表扬的虚荣,因为我肯定是错误地感觉到这几年来在网友们的批评下我的字有了一点进步。第三就是希望通过办展让大家更多地看到我的字的真模样,因为现在坊间和网上流传着一些所谓的“莫言书法”其实非我所写。有几位朋友摹我的字已经摹得很像,但一不小心,就把他们的书法功底露出来了。那些写得完全不像我的字而又署上了我的名的,写得也都比我好。真是委屈了这些朋友。
莫言以左手所写的《鲁迅诗》
其实,办这个展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在这个键盘时代里,用我自己拙劣的实践,为大家充当反面教材,唤起大家用毛笔书写的热情,因为,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和汉字的书写——尤其是毛笔书写——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当然,实事求是地说,要每个人办展不可能,但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字往网上贴呀,往朋友圈里发呀,大家可以说,连莫言那样的丑字都可以挂出来展示,我们比他写得好,为什么不展示?——我想这样一来,书法才真是具有了进步和提高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件事是,近日朋友圈内流传我将诺贝尔奖金380万投入某某金融亏了个血本无归的消息,这消息真的不是真的。既然这消息不是真的,那借着这假消息滋生出来的消息自然也是假消息。
贴上几幅将在这次展览中出现的墨迹,敬请各位朋友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