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四)

伤寒论第66条辨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了汗以后,致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的,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

发汗以后,导致了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关于胀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虚胀,一种是实胀,虚胀的病人感觉就是喜按,实胀就是拒按。实胀就是承气汤证,虚胀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发了汗以后,例如说喝了桂枝汤,发了汗,肚皮很胀,但是又没有便秘,这个时候就是排气很多,排气很多,那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放屁太多,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虚胀与实胀我们还可以问病人的小便的颜色,小便颜色是淡白的,那就是虚胀,小便很黄那就是实胀。实胀和虚胀我们还可以按一下天枢,实胀就是大便堵到了,按天枢穴这个位置会痛,病人是不喜欢你去按压,那么,这个就是承气汤证。

如果是虚胀,按到天枢穴这个位置,病人放屁会更多,因为肠子里是气,这个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病人吃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后,会一直在嗝气,一直在放屁,当不放屁了,肚子就不胀了。

方中的厚朴可以去湿,实际上对脾脏非常的好,我们知道,脾是喜燥恶湿,厚朴正好可以把脾脏里湿移到肠子里去,这样厚朴就可以起到了润肠的作用,厚朴去湿与白术去湿不一样,白术就像一个干燥剂一样,他是直接把脾脏里湿干掉,厚朴是脾脏里湿下移到肠道,所以,大小承气汤里都用到了厚朴。

承气汤证还有两种特别情形,一种是大便溏泻,因为大肠的内壁被燥屎遮蔽住了,只剩下一点小缝,只有水能通过。大肠又不吸收水分,因此下利,但是这种病人天枢穴会拒按,而且下利臭秽。另一种,大便如鞭状,那是因为大肠的通道被燥屎给堵住了,只剩下中间一个很小的通道,因此大便从很小的通道挤出来,所以像一条长长的鞭子一样。这些在后面讲承气汤的时候,还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为什么会胀满,因为,发汗以后,肠子里的津液没了,又没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当然,如果有东西在肠子里面,那就是实胀,承气汤证了,没有什么东西在肠子里面,就会产生很多的肠气,所以,用到了甘草和人参,可以滋润津液,把津液补回去,就不会产生肠气了,当然由于发汗过多伤了津液,也会伤到元气,用人参也可以把元给补回来,这人元气有了,津液有了,身体肯定就会慢慢的恢复。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 ...

  • 灵兰诵读60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灵兰诵读60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七)

    伤寒论第40条辨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表症未解,心胸之下有水饮之邪,病人干呕.发热.咳嗽,或兼口渴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八)

    伤寒论第41条辨原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表症未解,水饮停聚,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龙汤主治.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三)

    伤寒论38条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周身疼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零)

    伤寒论第35条辨: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讲到"伤于寒",就是麻黄汤证,又名还魂汤,为什么?就是人死了,脉都没了,下回阳九针后,再灌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

    伤寒论条辨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病发于阳七天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七)

    伤寒论第73条辩:"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发热汁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的,并见有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苓甘草汤主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九)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虚的人,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平常用白芍两钱,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