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游埠镇伍家圩村:一条保存较完整的古街
走进游埠镇伍家圩村:一条保存较完整的古街
我是兰溪西乡的黄店镇刘家村人,知道伍家圩、中洲村这个地方也是要到20多岁左右的时候了。
我自小在村子里长大,就是读初中、高中时在厚仁呆过一段时间,18岁就开始工作了,到现在还没有离开过土生土长的黄店。
30年前,我们利用暑假,骑着自行车一路奔波,那时我和刘景荣、何惠琪3人一同骑车,从黄店骑车到兰溪,然后从兰溪骑车到中洲。我们一同骑车到金华洋埠镇下潘村,那时何惠琪刚好谈了一个女朋友,是洋埠潘村的,于是约我们到他女朋友的家里玩。
那时,我们自赤溪石龙头,骑到中洲,来到衢江边上,感到中洲是一个衢江边上的小镇,也有一番繁华。
近些年,去游埠去得多了,多不了,少不了要从中洲村村子边上过。那画在墙上的墙画,使人耳目一新,中洲村的花坛、中洲村的文化楼以及公路边上的中洲辅导完小,让我们感到中洲村的变化真大。
今年暑期,利用暑假期间,我自个儿好好地到伍家圩村、中洲村走了一遭。从中了解到中洲村的许多信息。
伍家圩村世居伍姓,其先祖于宋淳熙年间自龙游官泽头迁入定居,地处衢江西岸圩中,故村名伍家圩。地处三江平原,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85亩,有8个村民小组,750多人。
中洲村,原为中洲乡政府驻地,区域调整并入游埠镇。该地因四面环水,故名中洲。村中有徐王殿,殿前是该处的居民点。地处平原,区域面积1.31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974亩,水面140亩。下辖中洲、骑大路、胡家、唐家和下叶5个自然村。有9个村民小组,330多户,1000多人口。主要种植水稻、棉花和油菜为业。
中洲自然村世居伍姓,宋代自伍家圩分衍至此,因地处衢江古河道,四面环水,故名中洲。村中有青石牌坊、万安井等古建筑。
骑大路自然村世居伍姓,宋代自伍家圩分衍至此,因地处伍家圩至石龙头和伍家圩至王大路两条大路之间,故名骑大路。
胡家自然村,世居胡姓,宋景定年间迁入定居,村以姓氏得名。
唐家自然村始居唐姓,村以姓氏名,后伍家圩伍氏迁入,现以伍氏为主,村袭旧名。
上叶自然村世居叶姓,其先祖叶仲壁为明永乐辛卯(141)解元,定居至此后,又衍分下叶,故此处为上叶。
据游埠下叶《中洲叶氏宗谱》,宗族堂名六德堂。主修:叶泉光等。编纂:叶鶴品等。版本为民国十六年六德堂重修,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宋宣和四年(1122年),此为第十次修。世系修录至第十七世,排行字为:睦。共十卷,计二十六册,线装本。
卷一:原序、凡例;卷二:里居图、像赞、墓图;卷三至卷四:世系图;卷五至卷十:行传。
始祖:战国叶公,字事高。
始迁祖:叶仲玉,字解元,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寿昌井坞迁至兰溪中洲(今下叶)。。
本支排行字:仲增文永 荣华富贵 智仁圣义 忠和孝友 睦姻任恤 千元亨利贞 瑞泰起光明
珍贵史料:唐越国公法善轶事,唐李白诗赞叶法善,宋太师梦得公轶事,宋欧阳修诗赞叶梦得。
备注:版心叶题《南阳叶氏宗谱》。
伍祝庚,是伍家圩人(1900-1984)。
伍祝庚少年时代就在伯父伍树德掌管的昆腔坐唱班里学昆曲,聪明好学,不到20岁就能吹拉弹唱,还会给剧本配曲,制作服装道具,又能登台表演,20岁那年(1920年),他就代伯父掌管太子班,曾俩次请教师教戏,学会了《断桥》、《训子》、《金棋盘》、《花飞龙》、《火焰山》、《飞龙凤》等多剧折子戏和本子戏。昆腔坐唱班在他的管理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后改为太子班,并经常外出演戏。
建国初期,他经常编导一些现代小节目,配合中心工作进行宣传。
1959年冬季,伍祝庚老艺人被女埠金家昆剧团请去教戏,历时五年。1978年,第二次去金家昆剧团教戏,又历时五年,他教的金家昆剧团,1979年参加金华地区农村业余文艺会演,《悟空借扇》获演出奖,有两名演员获奖。1984年,第三次去金家昆剧团,但年事已高,回来之后不久去世。兰溪县文联送了挽礼。
伍祝庚老人一生酷爱昆曲艺术。在昆曲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他是兰溪县文联戏曲工作者协会会员。
伍家圩村位于衢江的北岸,在唐代建县时就是一个河埠头。
我一路走过去,转了几个弯,才寻到石牌坊。这石牌坊叫“陈氏节孝牌坊,据查,为清朝道光二年(1822)为故居伍琩之妻陈氏立。牌坊四柱五楼,石构件,歇山顶,坐北朝南偏东45 度,通高8米,明间宽3.7米,次间宽1.36米,通面宽6.42米。石柱边宽0.38米,中柱底脚石长2.2米,宽0.52米,高0.23米,侧柱底脚石长2.2米,宽0.45米,高0.23米。中柱抱鼓石高2.12米,侧柱高1.85米,其底宽都是0.61米,腹宽都是0.65米,厚0.09米。
歇山顶楼面有鸱鱼正吻装饰,其顶楼正脊中置有宝瓶,其中顶楼下正反面各竖有“恩荣”石匾一块,而两中柱正反均刻有对联,右联是:心是贞心精凝宝婺,左联是:德为顺德辉映长庚。中间大额枋自右至左横刻“节孝流芳”四个大字。其下石枋横刻:“为为故居伍琩之妻陈氏立”,右边额自右至左竖刻:“大清嘉庆十二年(1797)钦命浙闽总督部堂加三级董教增、浙江巡抚部院加三级杨护、提督浙江学政加三级李宗、浙江布政使司加三级瑞麟、浙江金衢严道加三级石同福、金华府汤溪县正堂加三级沈谟、金华府汤溪县训导加三级朱叶云,大清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日立”2005年11月3日立。
看完石牌坊,来到了伍家圩古街。古街有一条呈L型,长500余米,并连接伍家圩、中洲两个行政村的商业老街,街上有一个300平方米的蔬菜市场和40多家店铺。早上的老街生意兴隆,有肉铺、水果、蔬菜等,还有早点。行人也比较密集,有着江南农村集镇的古有风情。这个老街成型早,在宋代淳熙年间(1174——1189),时任宋孝宗中都监丞的伍维戣自龙游官泽头迁入,当时衢江游埠段尚未改道,伍氏家族在此筑圩成村,遂名伍家圩。明代衢江改道成内外两江,夹伍家圩于江中,故又称中洲。据谱载,元明之间已经形成集镇,“上通衢州,下达兰江,其内陆甚广,人烟稠密,凡仕宦商贾有事于苏杭者,必取道于此,即或货物上下,肩挑舟运亦必于此。”建有伍氏宗祠与文昌阁,耕读成俗,文风极盛。至清初衢江改道,筑坝育林,村落外移,四围有中洲十景,失眠日益繁荣,改称中洲埠,中洲庄设此。明成化七年(1471年)划出属汤溪县管辖,民国廿四年(1934)成立瀫北乡。1949年6月划归回兰溪县,改称中洲乡。1956年中洲、三港、万善三个乡合并成三港乡,为乡政府驻地。1961年改为中洲人民公社。1983年5月撤社设乡,仍为乡政府驻地。1992年中洲乡并入游埠镇,为镇政府中洲管理处所在地。
走上老街,我边看边拍照。看到的是,老房子大多数是民国时期的,但保存的十分完好。到了一个理发店,见有几位老人妇女在理发。我觉得自己的头发也长了,也该理发了。我便走进理发店。我坐在那里排队,我排到第三位,等轮到我理发,大约已经等了一个小时。理发店是个小巧的店铺。听理发店的老板娘说,她是伍家圩村人,姓周,是附近的村子嫁到伍家圩的,孩子都3岁了。在这里开理发店也有3年了,是个比较老的理发师了。她坦诚地对我说,开理发店就是自由点,早上生意较好,到下午来理发的就少了,一天下来也能赚到150元左右的钱。她说,这比在工厂打工要合算多了。理完发,我递给她10元的整钱,她找给我2元。正省。如果在兰溪城里理发的话,那就要20元。伍家圩的小吃店同样的便宜,我到店里买了两根带饼,买了一根油条和一碗浆,总共3块钱,你看合算不合算。
老街是农村的一个窗口,伍家圩的老街是古时伍家圩村繁华的一个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