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系辞(十五)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讲的是占筮时用数的变化。这段话意思是说,按照这个方法运算,就能通其变,变的时候能通,就能成就天下的事业;依照这个数,就能定天下的象。不是天下最变的,谁能做到这样?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这段话意思是说,《易》是无思无为的,寂然不动的,经过卜筮,天下的事物它都知道。不是天下最神的,谁能做到这样?
从“是以君子将有为也”至此,把ト筮讲得神乎其神,赞美《易》“至精”、“至变”、“至神”。以上为第一节。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这段话里有几个问题很不好解释。“深”是什么?“几”又是什么?为什么“深”就能“通天下之志”?为什么“几”就能“成天下之务”?
对于“深”和“几”,韩康伯注说:“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这是对的。
“适动微之会”的“会”,就是前文“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的“会”,也就是“通变之谓事”、“化而裁之谓之变”的“变”。这表明“几”讲的是辩证法上的质变。
“几”从字面上看是几微的意思,其实就是前文所说“言行,君子之枢机”的“机”。过去人们释“枢”为门轴,“机”为弩牙,这是不对的。“枢机”应是一个意思,指的是门上的转轴。因为“机”可以开又可以合,而在《易经》中,“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一阖一辟”,就是一合一开。所以这里的“几”,事实上是讲质变。
与“几”相对,“深”就是讲量变,就是“观其会通”、“通变之谓事”、“推而行之谓之通”的“通”。
《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实际上,“几”讲的就是“去故”,“深”讲的就是“取新”。“故”就是过去、往,“新”就是将来、来,而“故”易懂,“新”难懂。所以下文《系辞传上》第十章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说卦传》也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因为“几”是讲“去故”,而所谓“成天下之务”,就是下文《系辞传上》第十章所说的“定天下之业”,也就是“成务”,讲的也是要发生质变、除去旧制的问题,所以说“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因为“深”是讲“取新”,而所谓“通天下之志”,意思是通天下人的思想,就是下文《系辞传上》第十章所说的“开物”,讲的也是发生量变、建立新制的问题,所以说“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这段话是说,圣人用《易经》来研究未形之理与细微未著的事物,唯其“极深”,所以能通天下人的思想;唯其“研几”,所以能成就天下的事业;唯其“神也”,所以不用着急就能快,不用走就到了。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这里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而从上文来看,不论是“精”、“变”、“神”,还是“深”、“几”、“神”,都只能算三个,而不是四个。勉强可以说,“精”、“变”、“神”加上“极深研几”,凑成四个。但究竟是不是这样?还说不定。
我认为,这里恐怕有阙文。至于所阙之文,现在已经不知道了。后人给补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ト筮者尚其占”这么一段文字,放置到“是以君子将有为也”之前,这是不对的,要不得的,故删去。总之,本章一定是孔子讲的原文,不是后人杜撰的。以上为第二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